新疆基層經濟發展緩慢因子
時間:2022-03-14 04:31:00
導語:新疆基層經濟發展緩慢因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體的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是綜合反映農村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是衡量農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標志。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村人口占57%,我國經濟的和諧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農村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可以說農村經濟發展了,“三農”問題就解決好了,我國的經濟也就發展了。
一、新疆農村經濟發展緩•隉原因
1.新型工業化水平不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區主要集中表現在城市方面,農村經濟發展要相對落后。同城市相比,農村發展落后首先體現在投資嚴重不足,基礎設施供給明顯滯后,同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既存在于東部沿海地區,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區。城鄉投資差距不僅反映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且還反映在民間投資方面。受收入增長的制約,農民的消費增長也極其緩慢,同城市居民的差距也在拉大。由于農民消費增長緩慢,農村市場需求明顯偏冷,導致其在全社會的市場消費份額出現了萎縮的趨勢。
2城鎮化水平有待提高
新疆經濟發展與城鎮化的時空分析表明,第三產業成為人口集中的主要動力,農業經濟比重過大制約了城鎮化,只有最終加強工業化發展水平,才能徹底推動新疆城鎮化的發展,實現人口經濟的協調增長。在新疆的城鎮化人口中,城市農業人L1占27%~37%,鎮農業人口比重占34%39%,盡管農業人口比重在降低,但仍然占較大比重,兇此考慮到新疆城鎮人口中農業人口比重較高的特點,城市化水平就更低了。另一方面,反映經濟發展中農業經濟占主導,工業化水平低,阻礙了新疆人口的城鎮化。
3.缺乏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
解決農民增收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要建立保證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政策機制,縮小城鄉差距,搞好城鄉統籌發展。此,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宗旨,用五個統籌的理念總攬農村工作全局,努力構建和偕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加怏農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能廣泛吸納勞動力的中小企業,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合理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直至實現城鄉統籌就業。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產業化,延長生產鏈節,以市場為導向,澗整產業結構,不斷提高農業效益,以保征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4.農村勞動力綜合素質不高
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方略,加快了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這對促進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起到_r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和外省區勞動力相比,我區農村勞動力存在就業意識落后、就業技能不足、競爭力不強、體力型就業為主、就業渠道狹窄等問題。全區至少有1/3的農村勞不到20%,影響了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限制了增收的幅度。特別是少數民族農牧民,因為丈化和生活爿俗的差異、心理語言障礙等因素,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難度更大。隨著我區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推進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也對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對加強新疆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加快新疆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繼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
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應該樹立主要依靠發展工業振興新疆農村經濟的觀念,把農村工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繼續支持各地有市場前景的鄉鎮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把重點放在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悶內外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參與我區的農業產業化進程,結合各地優勢農牧業資源,特別是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牧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村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2.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立足棉花、油料、畜牧、水產、林果、蔬菜六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和扶持一一批能進行農產品深』兒』工,為農民提供服務和帶動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龍頭企業,并盡可能做到產品新、規模大、水平高、外向型,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凡是能帶動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無淪哪種經濟成分的龍頭企業,都要給予扶持。另一方面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專業化、區域化的農業生產基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銷售批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3.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
面對農民收入增幅回落和增收壓力不斷』Ju大的形勢,各地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切實提高認,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抓住惠農政策的有利時機,從根本上保護農民的利益。要更多地運用市場控和經濟手段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著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要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培育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特色,支持和鼓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從根本上增加農民收入。
4.加大政府對農業的補貼和支持力度
由于農業產業的特殊性,各級政府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商度,提高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強化相關優惠政策,加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促進農業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增加投入,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同時,要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抗災減災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確保農業生產和農村動力就業不充分;在外出的農民工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 上一篇:衛生辦機關四項活動通知
- 下一篇:藥品企業培訓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