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10-15 03:09:53
導語:小城鎮建設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小城鎮的定義及其在新型城鎮化中的作用
1.1小城鎮及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小城鎮是指農村地區一定區域內工商業比較發達,擁有一定市政設施和服務設施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是一種從鄉村型社區變成多種產業并存、向現代化城市轉變中的過渡性地區。城鎮化簡單地講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城鎮化的快速提升時期。而新型城鎮化就是指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集群化、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道路。
1.2小城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作用。在舊有的城市化過程中,由于政策、經濟等原因,大城市中的交通、環境、衛生等問題變得日益突出,促使我們改變城市化的發展思路,在繼續發揮大中城市的集聚作用同時,大力發展小城鎮,形成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推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健康發展。具體講,發展小城鎮的作用主要有:
1.2.1解決“三農問題”。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我國總人口中的比重十分龐大,隨之產生的“三農”問題也十分突出,能否解決好“三農”問題關系到我國的總體發展。而小城鎮的建設就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辦法。只有大力發展小城鎮,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才能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帶動農村產業的多樣化,讓農民通過農業致富,徹底解決好“三農”問題。
1.2.2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近年來,隨著小城鎮規模的擴大,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空間。小城鎮中二三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小城鎮生活和工作??梢哉f,小城鎮的建設為我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
1.2.3完善了城鎮化建設網絡。一個健康的城鎮化體系應該是一個多層次的網絡體系,而不是大中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的分化。小城鎮就像人體中毛細血管一樣,是大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紐帶,對國家整體的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經濟學上講,拉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投資、消費和出口。長期以來,依靠我國的人口紅利,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使我國成為了一個出口大國,再加上國家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種種政策讓我國的經濟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但隨著世界經濟的衰落,讓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作用一直不大的特點更加突出。而拉動內需,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則被普遍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國的經濟發展要從依靠投資和出口轉變到依靠消費上來,積極挖掘國內市場潛力。而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正可以作為拉動內需,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小城鎮的建設,形成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釋放小城鎮擁有的巨大市場潛力,才能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
3.1挖掘特色,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沒有一個統一模式,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基礎不同,生產生活環境不同等都會影響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所以,各個地區的小城鎮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以區域統籌的視角做好定位,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因地制宜的推進差異性的城鎮化。只有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把握特色,才能避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被同化掉,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加強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其經濟發展的前提,只有做好基礎設施的完善,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和資源,進而形成小城鎮發展的良性循環,擴大小城鎮的經濟規模,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
3.3形成人口、產業等的集聚效應,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根據經濟學的研究,城市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就在于城市的發展實現了資金、人口等各種生產要素的集聚。同樣的規律也適用于小城鎮的建設。在大城市的環境承載力達到極值的時候,應將目光投向小城鎮這塊擁有巨大資源和市場的地區。通過小城鎮的建設,實現廣大縣域及農村地區的資源、人口等要素向小城鎮集聚,促進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消費,開拓拉動內需的新市場。
3.4加強管理,改善制度環境。制度是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保障。在小城鎮建設的同時必須提高管理水平。轉變政府職能,形成服務型政府。只有做到制度完善,才能有力地保障小城鎮的建設及發展,才能釋放出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潛力,進而實現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4.小城鎮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
4.1有利于發展內需經濟。中國經濟在保持了近十年的兩位數增長以后,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推動城鎮化是擴大內需,提升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通過發展小城鎮,能夠促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2有利于城鄉統籌。由于小城鎮所處的區位特點,其聯系著城市和鄉村。所以搞好小城鎮建設更有利于城鄉統籌,解決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因為小城鎮能夠直接服務于農民,所以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也將大幅度的減小城鄉差距,大幅度的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農村地區的生產環境,實現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協同、高效發展,促進社會公平。
4.4城鎮化成本較低。大城市雖然其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經濟規模很大,但隨之而產生的還有大規模的資金、人力等投入。而小城鎮由于其自身規模較小,發展空間較大,社會經濟的發展還遠達不到其承載力的極限。所以,其城鎮化的成本相較于大城市較低,能夠通過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
作者:楊洋 張丹丹 李成 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學院
- 上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
- 下一篇:加強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