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建筑安全管理的探討與借鑒

時間:2022-02-20 08:45:00

導語:香港特區建筑安全管理的探討與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香港特區建筑安全管理的探討與借鑒

[摘要]近年來,香港特區的建筑業安全狀況有了長足進步,由于香港的發展既長期受到西方國家先進

技術和知識的影響,同時又具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因此,研究其成功的經驗對內地的建筑安全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筆者主要從香港政府部門(勞工處和環境運輸工務局)對建筑安全的管理和非政府機構(職業安全健康局、綠十字會等)對建筑安全的作用兩方面進行探討,總結香港特區在建筑安全方面的成功做法,最后對內地的建筑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職業安全與健康安全管理綠卡制度綠十字會勞工顧問委員會 1前言

香港的發展長期受到西方國家先進技術和知識的影響,同時又具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香港政府在建筑安全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國內地的建筑安全工作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筆者曾撰寫《香港特區建筑安全的過去和現狀》一文,總結了香港自開埠以來有關安全的法規和香港經濟的發展歷程,討論了香港現階段的安全管理理念。筆者現從政府對建筑安全的管理和非政府機構的作用兩方面,探討其建筑安全方面的經驗,以期為國內的建筑安全工作提供借鑒。

2香港政府對建筑安全的管理

2.1與建筑安全有關的政府部門

香港政府的勞工處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與建筑安全關系密切,其組織關系大致如圖1所示:2.1.1勞工處

勞工處是政府執行勞工法例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監督及協助雇主遵守勞工法例,確保香港履行國際勞工協議,并負責提議制定勞工法例。

勞工處包括勞資關系、就業服務、工作安全與健康、雇員權益及福利和部門支持服務等五項主要職能。其中與安全有關的職能主要是工作安全與健康和雇員權益及福利兩方面,具體的職能又細分為:①加強現場安全的立法;②為提高建設安全,開展安全立法的補充及修訂工作;③按照法定的要求和規定的標準確定安全培訓的提供及標準;④協助建立安全管理系統;⑤促進建設安全與健康;⑥調查嚴重的或致命的意外傷害事故,并對類似的事件提出預防建議;⑦對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和運作提供建議;⑧提供有關建設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建議。

勞工處設有與建筑安全有關的4個科室:

勞工視察科,主要擔任視察工作,以規管在所有行業雇用兒童事宜的《雇用兒童規例》,規管在工業界雇用青年事宜的《雇用青年(工業)規例》、強制雇主為雇員投購工傷保險的《雇員補償條例》第IV部及禁止在香港雇用非法入境者的《入境條例》第IVB部等;

鍋爐及壓力容器科,負責執行《鍋爐及壓力容器條例》(香港法例第56章),以確保壓力容器在操作方面的安全;

雇員補償科,主要協助因工受傷或患上職業病的雇員,根據《雇員補償條例》、《肺塵埃沉著病(補償)條例》等條例的規定獲得補償;

職業安全及健康訓練中心,為公營和私營機構的人員免費提供與安全有關的訓練課程。雇主可派其雇員參加這些課程。

除此而外,在勞工處的組織結構中專門設置了直屬于勞工處長的職業安全部與職業健康部,該部分別提供職業安全服務和職業健康服務。

(1)職業安全服務包括:①通過視察工作場所,執行《職業安全健康條例》、《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以及該等條例的附屬規例,以確保有關安全、健康和福利的各項規定得以遵從;②調查意外事故,并就如何減少在工作場所存在的危險,向雇主和雇員提供意見;③在設計和布置廠房及工作場所,以及推行廠內和工作場所內的安全計劃各方面,免費向工廠/工作場所擁有人提供意見;④提供支持服務,向市民大眾灌輸安全意識,從而在雇主和雇員當中培養安全文化,讓他們承擔自我規管的責任,依循職業安全約章引入安全管理的方法;⑤開辦職業安全及健康訓練中心,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負責職業安全及健康的人員提供訓練。

(2)職業健康服務負責預防職業病和推廣職業健康,其,主要工作如下:①就公眾在健康和衛生方面所遇到的職業健康問題,如預防由工作場所引致的職業病,提供咨詢服務;②進行實地調查,以確保工作場所有關健康及衛生的各項規定得到執行;③執行與職業健康及衛生有關的法例;④調查可能染上職業病的個案,并替有關人士進行診治;⑤為申請工傷補償的雇員辦理銷假;⑥舉辦展覽和講座,以提高職業健康的意識。

總之,監督與服務并存,勞工處除了提供優良的服務之外,還通過工廠視察等制度對各個工作場所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并懲處違規的企業。

2.1.2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也是政府的直屬部門,主要是以政府業主的身份管理政府的公共工程,并對建造業進行檢討,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與建筑業和公共工程有關的法律咨詢。

該局與安全有關的職能主要有:①闡明政府合同中的建設安全政策;②闡明工程部的建設安全指南;③準備和更新建筑現場安全手冊;④維護現場事故統計、報告和監控承包商執行現場安全的數據庫;⑤組織和聯合組織安全激勵活動;⑥對承包商執行安全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進行管制。

這些職能分別由其下轄的建造業檢討部、工務政策部、計劃及資源部、行政部、法律咨詢部等來完成(請參見圖1)。

2.1.3勞工處與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關系

勞工處與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工務部門對建筑安全工作的側重和方向是有所區別的,勞工處負責勞工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全部職能,而工務部門作為政府業主,進行政府工程的建設,相當于社會的一般工程業主,必須執行勞工處的所有有關安全與健康的規定,對政府工程的安全與健康負責。同時,作為對社會有著重大影響的政府部門,其公共工程牽涉國計民生,對安全與健康的要求更高。因此,工務部門在滿足勞工處一般的安全與健康要求之上,自行對安全與健康政策作出更高的規定,采取更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達到更高的安全水平,對一般的社會工程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當然,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制定的這些政策和措施,僅僅適用于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所承擔的政府工程,并不能強制實行于社會一般工程。因此,勞工處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職能實際上并沒有相沖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互補充的地方,例如,勞工處的許多管理措施可以先在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工程中試行,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工程經驗也可直接供勞工處在制定新的管理措施時參考。

2.2政府部門對建筑安全的管理

勞工處作為全香港勞工安全健康的行政主管部門,建筑安全是工作重點,其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些制度和方法對內地的建筑安全工作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2.1綠卡制度

近年來,香港開始實施的綠卡制度。對培訓和提高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水平和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綠卡”又稱“平安卡”,由香港建筑業訓練局統一頒發,工人接受并通過安全培訓后可獲得此卡。這項制度規定,進入施工現場的新工人必須持有綠卡,否則他將被拒絕進入施工現場。同時還規定,建筑公司不得接收沒有綠卡的工人,否則公司將會受到嚴厲懲處。

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保證了工人在工作前都能得到培訓,提高了工人在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素質,改善了安全施工狀況。為了保證這個制度的執行,并監督建筑公司的行為,勞工處采用不定時抽查的方式對各個公司進行檢查。

2.2.2工人注冊制度

工人注冊制度是香港特區目前正在著手建立的一個制度。其主要內容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將建筑業的所有工人進行注冊編號,記錄其經考試所評定的技術水平,在意外工傷事故發生后,對工人的傷亡情況等資料進行記錄,以方便數據的統計、整理,也有利于工人的管理。通過這種方式,安全事故的呈報就比較方便,遺漏和瞞騙的現象也會減少。

2.2.3安全宣傳活動

香港政府在安全與健康的宣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有關安全的各個部門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推廣活動。一是分發各種各樣的小冊子,其內容有的是政府下屬部門的職能介紹,有的是某個社會團體的介紹,還有的是安全注意事項的和簡單的危險防范措施介紹。二是張貼宣傳海報,主要由職業安全健康局提供,在建筑工地上隨處可見。三是開展安全活動,例如,職業健康日、職業安全健康周活動、全港職業安全與健康常識問答比賽。四是實施職業安全健康大使計劃,在生產和生活中起積極示范作用,達到深入社區傳播職業安全健康理念的目的。另外還有其他形式,如與安全有關的電視教育片、音像資料等。這些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大大加強了香港居民的安全意識,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安全與健康輿論環境,對建筑公司重視安全、促進安全起到了非常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3其他非政府機構的作用

除特區政府外,香港社會還有許多依法設立的機構從事促進建筑業安全的工作,具體如圖2所示。

3.1職業安全健康局

職業安全健康局成立于1988年,其目標是“致力成為香港卓越的職業安全健康機構,確保香港每一位在職人士均可以在安全及健康的環境下工作”。

職業安全健康局的工作包括推廣宣傳、教育及訓練、顧問服務、國際聯系、調查及策略研究、提供信息,以及促進政府、雇主、雇員和專業及學術團體之間的交流合作。

職業安全健康局還向市民提供職業安全健康信息,除一般宣傳項目之外,職業安全健康局每年均有特定主題的推廣項目,宣傳不同工作類型的職業安全健康的信息,以加強其滲透力。

職業安全健康局的主要經費來源為雇員補償保險征款,征款數額是保險金額保費的2%,征款的對象是所有的雇主,即每一位雇主每年所付出的保費中的2%會抽給職業安全健康局從事其既定的工作,2001年的總額大約為4000萬港元。

職業安全健康局通過多元化的優質服務,與政府、雇主、雇員、專業人士和學術團體建立緊密的伙伴關系,共同努力提高香港的職業安全健康水平。其主要功能有:①青少年的安全教育;②在職人士的安全教育;③安全從業人員的持續專業發展;④在社區層面提高安全意識,建立安全文化;⑤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顧問服務,協助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系統;⑥促進安全健康研究,探討新路向;⑦傳播職業安全健康知識;⑧作為資源中心,促進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在職業安全健康事務的合作。

為使職業安全健康局的工作科學合理,以及使工作能夠得到貫徹實施,職業安全健康局特別成立6個專責委員會及2個咨詢委員會提供專業意見。另外設有11個行業安全及健康委員會,其成員包括雇主、雇員、專業人士及政府代表,以方便各行業與職業安全健康局之間的溝通。

3.2綠十字會

職業安全健康局成立綠十字會,目的是幫助有志于改善職業安全健康的機構進行標準借鑒。綠十字會可作為會員機構交換標準借鑒心得的中心,同時可以將有興趣參加標準借鑒的會員緊密地維系起來,成為一個活躍的交流網絡。

“綠十字會”提供的服務廣泛,包括了安全訓練、進行有關標準借鑒的研究和安排適合的機構作為標準借鑒伙伴等。其最主要的服務有以下幾個內容:

(1)標準借鑒:職業安全健康局借助“綠十字會”,將不同機構匯聚一起參與標準借鑒,使其可將自己的安全及健康管理表現互相比較,從而學習并作出改善,形式之一便是發行交流刊物“綠十字”。“綠十字會”還提供專業顧問服務,協助會員找出最佳實務并建議會員如何應用于機構內,以取得卓越成績。

(2)信息設施:職業安全健康局的圖書館,儲存大量關于標準借鑒及安全健康管理的期刊和參考書,和計算機及縮微膠片數據庫。會員可到圖書館取得最新職業安全資料。

(3)網絡服務:“綠十字會”為本地標準借鑒機構和業主締造了一個交流網絡,同時定期舉辦會議。“綠十字會”定期出版有關最新職業安全方面的動態,及標準借鑒熱門話題的通訊,免費發放給會員。

(4)教育及培訓:向不同行業管理人員提供標準借鑒方面的訓練,使他們可以探索標準借鑒的用處,協助本身機構作出改善。此外還舉辦大型會議、本地及海外學習團及工作坊,以便會員分享經驗及對最佳實務方式有更深的體會。

3.3建造業訓練局

建造業訓練局于1975年9月依照1975年《工業訓練(建造業)條例》成立,目的是為建造業培訓所需的技工、操作工及技術員,并為業內各級現職人員提供有關實用技術、管理和建筑安全的持續訓練。建造業訓練局的主要職責為:①設立及管理工業訓練中心;②為建造業提供訓練課程;③輔助結業學員就業,而協助的方式可包括給予經濟支援;④評核任何人在涉及建造業或與其相關的任何種類的工作方面已達到的技術水平,并就其訓練課程舉行考核或測試,發出或頒發技術水平證明書以及確立相關工種應達到的技術水平。

建造業訓練局轄下共有3所建筑訓練中心、一個管理培訓中心,一個安全訓練中心及一個工藝測試中心,另外,有4個職能部門負責執行其法定職責,如公共關系并學員招募部及人事并學員就業輔導部等。建造業訓練局共有340名教授和240名輔助工作人員,他們擔負起了香港建筑業內最主要的訓練工作。1990~2001年,建造業訓練局共訓練了194360名員工,其中169839名為安全管理人員,為建筑業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4職業訓練局

職業訓練局(VTC)成立于1982年,目的是:提供一套全面、優質、高效益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制度;頒發國際認可資格;配合社會經濟需求及配合本地人才需求。

在職業訓練局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建筑業人士提供各種安全培訓。

職業訓練局與前面提到過的建造業訓練局在建筑安全的培訓方面有職能的交叉,實際上,勞工處和一些大學和建筑公司也都可以向建筑業提供安全培訓,其目的是形成競爭的局面,避免壟斷,從而提高安全培訓的效果。

3.5勞工顧問委員會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不是一個法定組織,由勞工處處長組建。

勞顧會由勞工處處長出任主席,共有12名非官方委員,分別由雇主及雇員方面的各6名代表出任。勞工顧問委員會的職責是就有關勞工事宜,包括法例、國際勞工組織的公約及建議書,向勞工處處長提供意見。一方面,勞工顧問委員會收集現階段出現的安全問題和安全經驗,另一方面,勞工顧問委員會進行研究,提出安全改進措施,并進行研究成果的推廣。

由于勞顧會需要關注的事務日益繁重,為使勞顧會能應付這些事務,以及鼓勵委員及非勞顧會委員的人士參與有關工作,勞顧會之下又成立了5個專責委員會,即雇員補償委員會、就業輔導委員會、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委員會、勞資關系委員會和職業安全及健康委員會。

另外,職業安全健康局提倡雇主和雇員簽訂的“安全約章”以及1995年香港政府對建筑業進行檢討后總結的“安全管理的14條元素”,對香港特區的建筑安全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結論及建議

筆者研究了香港特區政府目前的建筑安全管理體制和社會因素對建筑安全的影響,給出了以下結論,希望能對我國內地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1)香港政府各部門的職能依法確定并非常明確,政府與社會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工比較清楚,管理效率較高。

(2)香港的社會系統非常強大,其教育和輿論功能對社會的發展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如何形成建筑安全的正確輿論導向,通過非政府機構提高安全水平,這將成為中國內地建筑業安全工作新的增長點。

(3)香港的綠卡制度對香港工人的安全素質具有準入的性質,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水平。國內的農民工較多,如果能夠有效地實行這種制度,必定能夠大幅度提高安全狀況。

(4)大力發展建筑業行業協會,建立自運行機制,形成同行評議、同行監督的良性循環,從而帶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1建筑地盤安全手冊.工務局,1995

2http://www.info.gov.hk/labour/osh/contentl.htm,2002

3http://www.info.gov.hk/labour/osh/content2.htm,2002

4建筑地盤安全手冊.工務局,2000

5http://www.oshc.org.hk/b5/1—1—1.asp,2002

6http://www.oshc.org.hk/05/1—2—1.asp,2002

7http://www.cita.edu.hk/aboutus/function/cfunction.btm,2002

(作者系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設管理系(清華—金門)建筑安全研究中心、原香港勞工處摘自:《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