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03:12:00

導語: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當前,智力資本作為無形資產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準確計量企業的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界和理論界的熱點和難點。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回顧及分析研究,梳理出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發展演進過程,提煉其基本理論框架,可為我國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及實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借鑒

智力資本概念的形成及理論的發展,實質上是對企業重視知識資源管理這一發展趨勢的響應。1969年加爾布雷思提出“智力資本”的概念,他指出智力資本不只是知識和純粹的智力而已,而是一種動態的資本,是有效利用知識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以智力資本及其管理為基礎的企業理論的發展,使之成為管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而準確計量與報告企業的智力資本已成為管理理論界及實踐者們關注的熱點及難點問題之一。

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發展演進

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演進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智力資本計量理論萌芽階段

20世紀80年代早期,智力資本開始受到關注。除了瑞典的Sveiby教授,日本學者HiroyukiItami(1987)是在該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人物。HiroyukiItami在對智力資本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作了開創性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調動無形資產》一書。該書被認為是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為日后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及實踐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發展階段

該階段是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快速發展的階段,明顯的特征是其實踐指導性。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許多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其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的差距明顯拉大,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完全信息。為此,世界各國的智力資本學者及實踐者從各個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成因分析及計量研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ㄆ仗m和諾頓提出了包括財務方面、用戶方面、內部經營方面和革新學習方面的均衡記分卡。斯堪的亞模型的創始人EdvinssonandMalone(1997)創造了斯堪的亞瀏覽器(SkandiaNavigator),并提出計算智力資本方程式:智力資本=IC。其中,I是企業運用智力資本的效率系數;C是智力資本的絕對測量值。斯堪的亞模型為創建一個測量企業知識資產的分類法做出了突出貢獻。它超越了財務會計的傳統假設,為知識資產組合結構和組織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思路,并為此探索了一條操作性較強的計量方法。該階段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實踐,并延用至今。

(三)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完善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特征是智力資本計量研究的工作平臺建立在國際間合作的基礎之上。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智力資本已成為各國智力資本學者與實踐者們研究的聚集點,各種學術會議、演講報告、研究論文和其他相關出版物備受矚目。OECD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了以智力資本計量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旨在著手制定智力資本計量和報告的國際指導方針和實踐標準。然而,由于智力資本學者及實踐者的學術背景與研究切入點不同,研究方法與技術路徑各異,直至今日,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及方法體系尚未形成。

智力資本計量方式的主要分類

(一)總體評估方法

顧名思義,總體評估方法是對企業擁有的智力資本總體進行計量和評估??傮w分析方法主要以貨幣計量方法為基礎,在研究企業智力資本管理的早期就提出。其基本思路是通過從企業總價值中超過財務資本的部分,來計算智力資本的總價值量,并通過各種財務數據來進一步衡量智力資本管理的狀況。典型的總體評估方法是市場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Tobin的q值法、無形資產價值方法(Calculatedintangiblevalue,CIV)等方法。

從本質上講,總體評估方法屬于立足于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的計量方法,是對傳統會計方法的有益補充,通過市場對公司價值的理性評估,可以將智力資本的價值加到公司的賬面上,從而彌補了傳統會計計量方法的不足,為企業交易與投資提供了借鑒。然而,智力資本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態與性質,僅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衡量,實際上是將智力資本作為一個黑箱對待,不能反映智力資本對企業貢獻的全過程和內在影響狀況,也即智力資本的內在價值特性無法測量,難以為智力資本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二)分項評估方法

智力資本價值評估作用除了提供資產價值的記錄以外,更重要的是對資產的質量與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智力資本的分項評估(Assetbyassetapproach)方法就應運而生。在智力資本的分項評估方法中,有兩類測量方法,一類是貨幣計量方法,包括成本法、收入法和市場比較法。另一類是非貨幣計量方法,包括定性測評和定量測評方法。定性測評與定量測評方法通過歸一化處理轉化為可量化指標。因此,前面一種是絕對標準量的衡量,后一種是一種相對標準量的衡量。由于智力資本具有多維性,價值內涵具有多重性,因此,兩類結合是最好的方法。Sullivan做了很好的總結,他提出智力資本的衡量可分為質的衡量以及量的衡量,其中質的衡量可分為價值基礎和引導基礎,量的衡量可分為非貨幣基礎和貨幣基礎。

分項評估方法對智力資本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并且對每一類無形資產進行分別的評估和測量。這種方法突出了不同類型的智力資本的特殊性,甚至能夠反映智力資本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出的不同特征。因此,分項評估法不但對智力資本的各個類別進行評估,而且是對這些資產的動態考察。但是,分項評估往往忽視了不同類型的智力資本之間的聯系,將其視為并列元素,從而不能從系統或整體的角度考察其價值創造作用。

(三)系統評估方法

企業智力資本的價值增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企業戰略目標下各類智力資本相互作用,會同時增強智力資本。因此企業各類智力資本決不是簡單的加法運算,某些智力資本對公司價值的貢獻具有杠桿作用。因此,隨著對企業智力資本管理的深入,許多學者提出了系統化的智力資本價值評估方法。系統化評估方法是將智力資本評估與企業戰略、知識管理聯系起來,找出驅動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元素,梳理核心元素與其他元素之間的內在關系,構建一個面向未來、動態的智力資本評估框架。在此框架下,運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與指標進行測定和評估。

對我國智力資本價值評估的借鑒

以未來為導向。由于智力資本是企業的戰略性資源,故智力資本計量的設計主要針對企業未來業績的管理,而不是提供歷史業績報告。因為未來為導向的計量能提供決策制定方面的信息,而歷史業績報告僅僅為決策制定提供輔助信息或參考意見。這方面的計量通常涉及智力資本的存量。我們知道智力資本存量的增值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企業智力資本的增加,一是獲得經濟價值(即企業效益的提高)。所以智力資本的計量不僅可以幫助管理者和投資者更加真實的了解企業發展狀況,揭示智力資本對企業業績的貢獻,還可以評估智力資本管理實施的效果,促進其改進。企業關于智力資本的計量基本上停留在量度存量,因為存量或資源相對容易量度。

以過程為導向。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一個過程,其過程性表明,智力資本從創造到最終的應用要經歷一系列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智力資本通過知識的不斷的聚散、更新和修正而變化。管理者也必須量度這種變化過程或智力資本流量,盡管計量比較復雜,但提供的信息更有用。Chatzkel(2002)認為在你所擁有的知識和你是否善于將知識轉換成對別人有用的信息之間不存在相關性。

以系統為導向。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一種能力。其能力特性表現為“具有影響未來行動的潛能”,“一種有效做事的能力”(Dawson,2000)。管理者必須通過有意識的管理活動來提高組織能力,贏取競爭優勢。應該把企業經營看作一個系統,用全局的、整體的觀點來看待企業發展問題。所以,計量時應采取整體觀以目標為導向的計量系統。

參考文獻:

1.安妮•布魯金.第三資源:智力資本及其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葛家澍,杜興強.無形資產會計的相關問題:綜評與探討(上).財會通訊(綜合),2004(9)

3.羅伯特•卡普蘭,戴維•諾頓.綜合記分卡[M].新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