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許可使用經濟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3 06:18:00
導語:著作權許可使用經濟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著作權;許可使用;經濟學基礎;經濟背景;商業價值
[論文摘要]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是著作權流轉制度的核心,著作權貿易應當以著作權的轉讓、許可使用和擔保等財產流轉制度為其研究方向。對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的經濟學基礎、產生發展的經濟背景及其商業價值等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有助于人們加深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生俱來的經濟學屬性的理解和認識。
對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的經濟學基礎、經濟背景及其商業價值等基本理論的初步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它是開展著作權經濟利益動態研究的前提,為作品的市場準入及其大規模的商業流通提供了知識產權法學視野下的理論支撐和準備。著作權制度的正常動態運轉并不完全取決于經濟因素,它還有其他的諸如哲學、社會學和法理學的基礎,也有著技術背景和思想背景等其他決定因素。本文僅著眼于經濟學范疇進行探討。
一、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的經濟學基礎探源
通常認為,只有當預期收益與作品的復制成本的差額超出或等于其表達成本時,作品才得以創作。創作一部作品必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時間和精力;作品的上市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資,在社會不給予智力創作以補償的情況下,盜版活動就會泛濫、猖獗。盜版既沒有“表達成本”,也不需要投入開發者的創造性,但它卻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復制并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在這種狀況下,創作者所付出的各項投資將無法收回,作者的創作動機必定會因此而受損,因而,有必要建立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以便使權利人獲得長期的、穩定的效益。不過,著作權的保護水平也不能過高,否則有可能限制作品的傳播,增加不必要的教育、研究和娛樂成本。所以,最理想的著作權制度應該在追求創作者利益最大化與照顧廣泛的社會公益需要之間求得一種平衡。
在缺乏著作權保護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存在一個自然的市場機制為智力創作者提供較充分的報償。因為很多作者具有天生的創作欲望或者在其創作中具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像第一個將作品推向市場獲得的優勢、較低的復制成本,在有些情況下這足以使其收回成本。另外,創作者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加以防范。但是,對大多數智力產品來說,個人的控制能力總是十分有限的,并且這種行為極有可能損害社會利益。在很多情況下,使用者完全可以通過降低復制成本和不用付出投資來獲取創造者的努力,如此不利于化解開發智力成果所承擔的風險。因此,即便處于“避免危險”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考慮,也很有必要通過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授予智力創作者一定的財產權以使其至少能禁止一定的復制形式,從而令創作者在邊際成本之上收回成本。
作者的壟斷權允許確立邊際成本以上的價格,而這一結果必然導致對作品傳播的無銷率的限制。這里的邊際成本代表被要求產生作品的單個的額外的復制品的資源,假定作品存在的話。作品的有效分配需要至少愿意支付邊際成本的每一個消費者能夠購買作品的復制品,因為這會導致社會盈余,等于消費者放置在該作品上的價格和在生產該作品的社會成本(如邊際成本)的差額。這與誰實際獲得該盈余無關。如果該作品被以每一個消費者放置在作品中的價值的價格出賣,作者將獲得盈余;而當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時,消費者獲得盈余;但只要價格處于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某一點,在每一個情況下,所有的盈余都會實現。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是確保所有的交易發生盈余的一種方式,而不僅僅是可能的有效率的制度。但是,邊際成本制度是導致有效分配的最簡單的制度,就像其他的制度需要不同的消費者使用不同的價格一樣。所以說,高于邊際成本的價格會無效率地限制作品的傳播。
但是,如果許可使用的成本(與許可證相關的交易成本)變為零,作品的傳播就不再會被無效率地限制。這是因為如果創作作品的作者能夠與后續的使用者談判而沒有成本,創作者就不會提出一個過高的使用費要求而使作品的使用者不能夠獲得任何利潤。如果使用者不能夠獲得利潤,他也就不會再使用該作品,而不使用作者的作品也就不會再支付任何的許可費。對任何一個作者而言,他始終具有使其作品盡可能地被廣泛發行的動機,能夠獲得一些許可費總比沒有要好些。所以,實際情況是:只要有合適機會,作品一般都會被許可使用,但許可的成本要盡可能地壓低。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許可費確定之前提下的作者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用者預留出自己的利潤空間,防止許可費的支出過高,最終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也即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二、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產生、發展的經濟背景
按照制度學派的理論,當一些經濟主體的精神創造性成果十分豐富時,希望出讓一部分,即存在“結構上的供應”;而另一些主體恰好缺乏這方面的成果,希望從外引進,即存在“結構上的需求”。兩者結合到一起,自然而然地導致著作權貿易的產生,而且這種供求關系正是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
科研成本大幅提高刺激了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的發展,從而大大改變了貿易結構,使得著作權貿易特別是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政府和企業界大量投資用于科學研究和文化發展。這些情況對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巨大需求為著作權貿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經濟主體的振興和發達以及競爭力的增強,不再是單純地憑借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資金,更主要的是取決于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社會對科學技術文化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科學技術文化事業發展的規模日益擴大,從業人數和隊伍不斷壯大,美國幾乎是每10年翻一番,西歐發達國家是每15年翻一番。據科學預測,進入21世紀中葉,科學技術文化事業的從業人數將占世界總人口數的20%。這說明,豐富多彩的創造性智力活動將在本世紀成為人類的普遍性活動。這些因素無疑為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環境。此外,越來越多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對普通商品的國際貿易產生的障礙和阻力正好助長了國際著作權貿易的發展,而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也為國際著作權貿易的發展提供和拓寬了渠道。因此,在各種主客觀條件日趨成熟和完善的過程中,著作權貿易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而且在21世紀成為主要的貿易形式也是不可阻擋的。
三、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的商業價值
(一)許可使用的商業優勢
許可使用堪稱應用范圍最廣也是使用最為頻繁的一種著作權貿易方式。它與著作權轉讓、著作權擔保等其他著作權轉移方式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商業優勢:
1.既不會發生權利讓渡,又可強化對著作權利用的控制。許可使用與轉讓、擔保的本質不同在于它不會有權利主體更迭危險,對于特別看重權利歸屬和權利掌控的著作權人來說,這種貿易方式具有極強的誘惑性和普適性。在許可使用的方式之下,許可人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對被許可人使用自己作品的時空范圍加以限制,使得被許可人必須嚴格遵照自己的意圖行動。這種合同控制的方式往往比自己直接去使用還要控制得好。2.可以先期進入本來不可企及的市場。許可使用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快速覆蓋到本來不可能延及的市場,一是先期進入市場,二是擴展市場的地域范圍與經營范圍。作品尤其是計算機軟件作品進入市場的實際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稍有遲緩,作品也許就失去了新穎性,因為著作權法并不排斥作品的偶然巧合。盡管著作權的生命在于獨創,但作品的新穎程度對于其市場價值大小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說,先期進入市場就意味著占得先機,拔得頭籌。
作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進入自己從未涉及的地理市場而自己又無推銷或發行渠道的話,則只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是專門設立分支機構;二是許可使用。而后者往往是最快捷的路徑。正如擴展地理市場一樣,許可也可以擴展作品市場。一個市場主體可能只擁有在一種作品上利用其著作權的資源,而該著作權卻還可以運用于其他服務上,錄影業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今,家用娛樂節目光盤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然而電影和電視節目的獨立制片人常常不具備大量生產和發行光盤的能力,為了從這個市場中獲得充分的利益,這些制作人將其知識產權及其影片和電視節目的著作權許可給某些公司,由后者制作并發行其復制件。
3.有利于提高聲譽和信譽,獲取附加收益。許可使用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廣告宣傳,尤其是在自己從未涉獵的領域內為許可的話,那便會給許可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額外收益。而且被許可人為此所作的努力一般都會錦上添花般有利于許可人的聲譽和信譽,至少在被許可人的產品、銷售和服務保持一種適當的質量水平時應該如是。
此外,許可使用制度還催生了鄰接權制度。鄰接權本身就是一種因協助傳播而產生的權利,它是許可使用制度派生出來的一項權利??梢哉f如果沒有許可使用制度,也就不可能有鄰接權制度。所以,著作權許可使用制度是鄰接權制度衍生的邏輯前提。
(二)許可使用在貿易中的不利
“不管有什么樣的好處,許可還是無法與完全的垂直結合相比擬的”,人們在準備選擇著作權許可使用貿易之前還必須對其在商業上的不利之處加以仔細權衡和辨別。
1.會失去對著作權進一步利用的控制。許可使用最主要的不利表現為可能會使許可人喪失對其著作權進一步利用的控制。通常情況下,許可人一般會嘗試通過許可協議中所商議的條件來保持某種控制,但是,由于下述三個原因使得這種契約性的控制極少能夠實現預期的結果:一是被許可人會極力反對有關嚴格控制的條款;二是反壟斷法限制了許可人對被許可人的營業尤其是有關價格政策的控制程度;三是無論許可協議是如何規定的,實際的行為人總是被許可人,因此,他比許可人擁有更大的控制權。
2.會失去與受眾的聯系甚至喪失公眾認知。商業經驗表明,與受眾即顧客保持一定的聯系是何等的重要。當作者通過許可將其作品授權他人行使時,他可能因為喪失與其最終客戶的聯系而失去其最佳的富有競爭性的構思源泉。此外,由使用作品所帶來的公眾認知的好處及提高了的聲譽也有可能直接歸于被許可人而非許可人。事實上,一些別有用心的被許可人可能會利用其經濟力量在市場中獲得本應由許可人取得的開發知識產品的好處。
3.會失去新的商業機會。從先期進入本不可延及的市場的角度來說,許可使用無疑是有好處的。盡管如此,我們還應看到硬幣的另一面:通過被許可人進入新的市場,這將會減少許可人自己在這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長期以往,許可人可能喪失應付這些市場的能力。在世界已處于“地球村”的今天,商業活動中蘊涵著無限的商機,而沒有實際參與市場運作的人一般是不可能有這種機會的。
4.會增加盜用的幾率和風險。許可使用的另一風險是被許可使用的作品未經允許而被使用或披露。未經許可的使用可能是故意的海盜式掠奪,也可能是一種不經意的行為。許可使用之所以會有這種危險,主要是因為許可使用本身削弱了許可人對利用其著作權的方式和防止未經允許的使用及披露的預防措施的控制。一是許可協議必定允許被許可人將作品提供給其他人,許可人對其他人通常幾乎無法施加控制;二是許可人對被許可人以新的形式使用其作品很難發現與監督。
5.經濟收益依賴甚至取決于他人。許可使用意味著許可人依賴于被許可人在許可活動中創造收益的努力。一旦被許可人在經營中陷于敗績,則有關產品及許可人的收入也就在自己毫無過錯的情況下毀于一旦。這也就是為什么多數作者只在有限的使用范圍或地域范圍內或者考慮到被許可人特定的承諾才給予獨占使用許可的真實原因。
- 上一篇: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研究論文
- 下一篇:管理能力與地方經濟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