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論文

時間:2022-02-03 05:50:00

導語: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論文

一、城市綜合競爭力及其測度

1.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內涵

關于城市競爭力的含義,有許多種解釋,比較典型的說法是,城市競爭力是一城市在國內外市場上與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創造財富和推動地區、國家或世界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顯示和潛在的能力。

2.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對城市競爭力進行測度,目的在于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指標,定量地表現城市競爭力及所包括的各個方面,從而對不同城市競爭力的變化情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比較。為此,本文在對指標選取時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城市競爭力是一個結構復雜的大系統,由眾多相互聯系的子系統即構成要素構成。

(2)科學性原則。選取的指標應能夠全面、系統、準確地反映城市競爭力的內涵。城市競爭力體系還應該以一定的理論學說為基礎,體系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3)可比性原則。指標可以在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城市之間進行比較和評價。應盡量選擇那些具有相對意義的指標。例如,平均指標和比例指標,便于反映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

(4)絕對指標分析和相對指標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依據上述原則,以《河南統計年鑒2007》的數據為基礎,參照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和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及我國一些學者所建立的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考慮了指標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結合我國國情,從綜合經濟實力、資金實力、開放程度、文教科技水平、產業競爭力、基礎設施等六個方面選擇了20個原始指標或生成統計指標組成了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這些指標大多采用人均或相對比重。指標體系如下:

二、問題的提出

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國東西部的經濟緩沖帶,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的區域優勢,面臨經濟騰飛的大好機遇,但由于不了解自身的競爭的地位和環境、優勢和劣勢,城市競爭的無序和盲目性導致競爭城市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缺乏合作難以形成區域內城市的優勢互補。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競爭力比較分析,將具有重要意義,是進行科學決策、加快經濟發展、實施“十一五”規劃和實現“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的需要,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和諧發展的需要。

三、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

評估城市競爭力需通過多層次、多系統、各類型的指標體系進行,而這些指標對城市競爭力的說明程度各不相同,彼此間又有一定的相關性,使它們在信息上發生重疊,從而導致評估結果模糊,甚至產生矛盾。主成分分析法是將原來選取的多個指標,利用線性變換的方法重新組合成盡可能少的且互不相關的幾個綜合性指標,并且使這幾個指標能盡量多的反映原指標所包含的信息,從而達到簡化數據和揭示變量間關系的目的。主成分分析法能夠較理想地評估測算城市競爭力的綜合水平。

具體計算是借助統計與計量分析軟件SPSS中的主成份分析功能來完成的。綜合得分值越高,說明該城市競爭力越強;得分越低,說明該城市競爭力越差,根據綜合得分可得到各城市排序名次。根據模型計算出主成分得分時,有一部分為負值,這里的負值并不表示被評價城市競爭力的真正含義,而是說明該城市的競爭力處于被評價城市中的平均水平之下;主成分得分值為正值,說明該城市的競爭力位于平均水平之上。最終結果如表2。

*(i)為第一主成份到第i主成份的累計貢獻率

四、分析結論

經過主成分分析計算,得到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競爭力的比較結果。其中,綜合得分的排名從前到后為:鄭州、洛陽、焦作、濟源、新鄉、漯河、許昌、平頂山、開封。各個單項指標的得分具體見表2。從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在綜合和各個單項指標上的得分,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競爭力得分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1.中心城市競爭力強,但還未發揮核心城市的作用

從表2可以看出,作為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河南最大的綜合性城市,鄭州的競爭力遠遠領先于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群各城市,除了基礎設施與環境排名第5和經濟實力排名第6外,其他各項競爭力都高居榜首,充分說明他是中原城市群的領頭羊,是中原的經濟增長核心。但是,其作為中原城市群的增長極核,其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鄭州的經濟首位度僅為1.5,而武漢的首位度卻已達到了4.5。由此可見,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核心地位遠不如武漢在武漢城市圈中突出,在經濟實力上也與武漢有著相當的差距。從具體指標的排名來看,鄭州的投資回報率(GDP/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排名倒數第二;教育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僅為12.96%,遠遠低于平均水平14.39%,進一步顯示鄭州的經濟發展后勁不足,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力不強,真正成為拉動中原城市群經濟騰飛的超級核心城市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而且,基礎設施與環境的排名也比較靠后,說明鄭州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方面歷史欠賬太多,與區域性城市的地位還不相稱。

2.工業型的城市經濟競爭力較強

從表2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工業型城市的競爭力較強,除了工業型城市鄭州外,綜合得分排在二到四位的洛陽、焦作和濟源的城市經濟實力比較強,其中,洛陽作為一個比較老的工業城市,其在機械制造(拖拉機)、玻璃制造等部門在全國都具有很高的區位熵,其經濟實力在中原地區一直較強。而濟源由原來焦作的一個縣級市劃撥為省管市后,由于人口的基數小,本文的指標大多采用人均指標,導致其排名較前。但也有特例,平頂山是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性城市,但經濟實力排在新鄉、漯河、許昌之后位于第八,遠遠落后于老的煤炭工業基地城市焦作市,這與二者產業調整的差別大是分不開的。在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過程中,焦作走出了一條比較成功的道路,即適當遏制煤炭產業的發展,從單純的煤炭采掘轉向電力、煉鋁、輪胎以及機械轉變,加大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成功完成了由老牌工業城市向新興旅游城市的轉變。但是平頂山的城市轉型,一是思路不對,二是速度較慢,導致二者競爭力的出現明顯差距。但在總體上,中原城市群的工業城市其競爭力整體要比非工業城市要強。

3.資金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從表2可以看出,各城市競爭力的排名和資金實力及產業競爭力十分相似,由此可以推斷資金實力和產業競爭力與中原城市群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具有明顯的正相關。說明兩者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因子,因此,要想提升綜合競爭力,中原城市群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產業集群,壯大以產業為支撐的核心競爭力。夯實產業基礎,支撐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壯大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強配套能力。此外,要想盡一切辦法優化投資環境。打造人文環境,提高文明程度;打造政務環境,提高行政效率;打造市場環境,提高開放程度;打造法制環境,提高和諧程度。通過各種渠道吸引國內外投資,加大城市發展的資金投入。

4.個別城市的單項指標存在異常點,凸顯優劣勢

從單項指標看,國際旅游收入的排前4的分別是鄭州、洛陽、焦作、開封,其中,洛陽和開封收入總額分別是7936和2612萬美元,遠遠過于群內其他城市。但是二者在基礎設施與環境方面分別排在倒數第一和第二,顯示這兩個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吸引力較強,但投資環境有待改善。另外,各單項排名和綜合排名都比較靠后的開封,其文教科技力排名較靠前,顯示開封具有潛在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平頂山投資回報率、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的發展速度等單項指標也比較靠前,可見盡管其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但畢竟擁有良好的基礎,發展潛力巨大,許昌的產業競爭力和開放程度雖然排名倒數,但近年文教科技投入和產出都有很大的改善,比如,2006年,許昌的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8.63%,居9市之首,可見高新技術產業在許昌的發展后勁很足。漯河雖然總體經濟實力不強,但經濟實力排名第一,顯示漯河的鄉鎮企業的發展勢頭強勁,雙匯和南街村等龍頭品牌享譽全國,在中原城市群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新鄉作為一個農業城市,然而文教科技排名第二,僅次于鄭州,而教育投入比例為16.7%,僅次于許昌,為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