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實證透析

時間:2022-01-12 03:00:00

導語: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實證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實證透析

論文關鍵詞:關聯分析;信息化水平指數;電子商務水平指數;回歸模型

論文摘要:文章從區域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的關系入手,以實證研究的方法,分別建立兩個指標模型來定量地計算出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指數與電子商務水平指數,然后再構建重慶市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協同關聯的OLS模型.運用線形回歸模型來描述重慶市信息化與電子商務之間的關聯度和演化規律性。

1貢慶市信息化水平測算模型與電子商務水平測算模型

1.1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測算模型

關于區域信息化水平的測定,目前國內外學者作了大量的研究,歸結起來有兩大類:(1)通過信息產業的貢獻來測定信息化水平:對于信息化水平測度的研究,最早是美國學者馬克盧普(Macluph)和波拉特(Porat)。他們采用的方法是將信息產業分離出來,通過計算信息產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的比例、信息部門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例來衡量國家的信息化水平;(2)RITE模型及其該進模型:日本電訊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小松崎清介于1965年提出的信息化指數模型測評方法,又稱信息指數法。通過選取信息化的四要素(信息量、信息裝備率、通信主體水平、信息系數)水平來體現社會信息化水平,四個要素具體又細分為11個變量,將這些指標與某一基準年相比得到的就是信息化指數。用此法能縱向比較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時期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橫向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指數主要選用了4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

本文擬根據RITE模型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合重慶市的經濟、文化特點,提出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測算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在這個構造的模型中包含四個要素(信息量、信息裝備率、通信主體水平、信息系數),而每一個要素又包含若干個指標。具體的構造模型如下:(1)信息使用質量:主要選取電子商務交易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銷售收人以及郵電業務收人三個指標;(2)信息基礎設施:主要選取固定電話用戶數、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以及通信網傳輸能力,在通信網傳輸能力中,從兩個方面:移動交換機容量和本地交換機容量,五個指標;(3)通信主體水平:主要選取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數百分比指標;(4)信息系數:主要選取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指標。

具體做法:按上述模型計算2002年到2006年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指數。

計算方法:

(1)指標計算:由于二級指標的絕對值與區域的規模水平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因此在具體的計算上采用指標值與指標平均值的比值,具體計算公式:

10項二級指標均為正向指標-一即各級指標越大,所體現出來的區域信息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設置權重:這里采用Delphi法設置指標權重,具體的方法如下:首先,對四個方面的指標分別進行相關性分析,剔除相關性極高的指標,確保選取的指標具有代表性;然后,利用Delphi法分別確定四個方面中指標的權重;最后,就可以得到了重慶市在四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值。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II代表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指數得分,n為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構成個要素個數,m表示重慶市信息化水平的第i個構成要素的指標個數,Y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W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在其中的權重。

運用以上指標、方法與計算公式,通過在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信息產業局、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等的調研,以及在統計年鑒和信息年鑒上面所收集到的各個指標的相關數據,從而可以計算出了重慶市2002~2006年的信息化水平指數,如表2:

1.2重慶市電子商務水平測算模型

考慮到模型的適用性以及數據的可采集性,本文對電子商務水平測算模型采用的是中國的“CII電子商務指標體系研究與指數測算”模型,并根據重慶的特殊情況做了相應的調整。剔除了電子商務效益、網絡景氣類、電子商務用戶滿意度、電子商務安全類和政策環境類五大類指標。其主要原因是各大類指標及其子指標在本體系中的重要性很低,所占權重比較小,并且很難度量,尤其從宏觀層面上,所需數據幾乎無法獲得,并且,此類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為因素制約。

具體做法:按上述模型計算2002-2006年重慶市電子商務水平指數。

計算方法:

本文采用綜合評分分析法對電子商務總指數進行測算。其中,對各個指標的權重確定采用德爾菲技術法,有專家進行評定,最后匯總加權平均得出來的。其具體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其中,ECI代表電子商務水平指數的得分,n為電子商務指標構成的要素個數,m表示電子商務指數第i個構成要素的指標個數,P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Wij為第i個構成要素的第j個指標在其中的權重。

運用以上指標、方法與計算公式,通過在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等的調研,以及在重慶市電子協會網站和信息產業局網站等上面所收集到的各個指標的相關數據,從而可以計算出了重慶市2002~2006年的電子商務水平指數,如表4:

2重慶市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關聯的OLS模型

通過上面的相關分析,從重慶市信息化發展水平對重慶市電子商務發展的促進作用的角度來進行實證分析,以重慶市電子商務水平指數((ECI)作為因變量,以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指數(II)作為自變量,構建回歸模型:

2.1分析方法與研究數據來源

采用一個發展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運算,估計各變量的系數,以反映從2002年到2006年,重慶市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發展的關系。由于我國電子商務起步晚,導致相關數據的統計資料較少,因次,本次研究的時間序列的跨度從2002~2006年,共計5個年度。

回歸模型中的具體變量為:

(1)ECI:表示重慶市電子商務水平指數得分,采用中國的“CII電子商務指標體系研究與指數測算”模型為依據,并根據重慶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做了相應的調整,從而計算出重慶市2002~2006年電子商務水平指數,在此模型中,此變量為被解釋變量。

(2)II:表示重慶市信息化水平指數得分,采用日本學者信息化指數模型測評方法(RITE模型)為依據,并根據重慶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做了相應的調整,從而計算出重慶市2002~2006年信息化水平指數,在此模型中,此變量為解釋變量。

2.2模型檢驗結果

根據上述方法,運用E-Views5.0軟件將重慶市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對模型進行回歸后,就得到如下結果:

得出重慶市電子商務水平指數((ECI)與信息化水平指數(II)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由上述回歸結果表明,該回歸表明信息化發展水平與電子商務發展狀況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同時也符合經濟意義,即信息化發展水平越高,就越可以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S.E.(0.166331)較小,表明被解釋變量的實際值與估計值之間的誤差較小;擬合優度R2較好,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程度較高;t統計量均大于t0.025(∞)=1.96,表明信息化發展水平對電子商務發展有顯著性影響;DW值符合檢驗要求,即不存在在自相關性。

2.3模型分析及結論

(1)信息化發展水平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顯著地促進作用

從模型計算結果可以顯示,重慶市信息化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之間是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信息化發展指數的增加,就可以帶動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的增加,即是重慶市信息化發展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相應的都會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增加7.077779個單位,所以,信息化的發展對區域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重慶市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

重慶市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電子商務是信息化建設的高層次內容,也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項中心內容,發展電子商務是重慶市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目的。重慶市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相關主體間的動態聯盟,實現信息的共享,消除地域上的劣勢,形成新的競爭格局。電子商務的實質并不是通過網絡購買東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術,徹底改變傳統的商業動作模式。電子商務將會幫助重慶市企業極大地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更好地服務于客戶,同時可以提高政府動作效率,從而加快實現重慶市的信息化建設。隨著重慶市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的運行管理機制必然發生變化,所以,電子商務的開展是建立在重慶市信息化發展水平基礎上的,是重慶市信息化普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電子商務是重慶市信息化的具體應用,重慶市經濟的發展,所要面對的不是單一的區域經濟,而是一個全新的電子商務的整個市場環境。

(3)電子商務是重慶市信息化建設的助推器

電子商務是重慶市信息化建設的助推器,是信息建設的有力工具,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信息、客戶與資金支持。信息化建設成本高就會導致電子商務的應用效果不佳,但是通過電子商務可以加大交易量和減少交易的成本,從而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就可以循環利用這個模式,實現重慶市的信息化建設。在電子商務的引領下,可以把互聯網看作是買賣的通訊工具,也可以看作是基礎的信息環境,把重慶市經濟發展的客戶、供應商與企業內部處理三條線集成在一起。電子商務對企業的作用不僅僅會改變其交易手段和貿易方式,而且,由于一些變化,尤其是供應鏈的縮短、市場重心的轉移、市場的擴展,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導致企業流程的變化,因此,電子商務成為重慶市企業流程重組的一種根本的推動力,同時由于電子商務高效的交易模式,在微觀層次上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從而為重慶市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多資金投人,促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以,電子商務也就有助于重慶市盡快實現信息化,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重慶市經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