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自由貿易談判及其課件
時間:2022-04-28 09:33:00
導語:日韓自由貿易談判及其課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2002年以來,日韓自由貿易區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目前,根據日韓兩國共同確認的基本原則,雙方以2005年前簽署FTA為目標,正在就貿易自由化、方便化、全面經濟合作、糾紛解決等主要內容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如何彌合分歧、消除疑慮,乃是日韓FTA談判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日韓、自由貿易區、FTA、實質性進展。
一、日韓FTA談判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1.日韓FTA談判的基本原則
根據《日韓FTA共同研究會報告書》,為使FTA給雙方帶來最大限度的期待效果,日韓兩國在談判FTA時將共同信守下述基本原則:
(1)框架性。日韓FTA包括兩國經濟關系的所有領域,即以日韓經濟關系的所有領域為對象,特殊領域也不能排除在外。首先,在所有商品貿易領域廢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在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相互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也采取自由化、方便化措施。其次,充分考慮經濟合作對促進和推動貿易自由化的作用,在促進貿易和投資、競爭、科學技術、運輸、廣播、環境、人才培養等廣泛的領域,采取各種措施,全面推進經濟合作。
(2)有意義的實質性的自由化。短期內,日韓FTA雖然可能會對兩國的某些領域產生消極的不利的影響,但根據關貿總協定第24條的規定,包括農業等敏感領域在內,雙方將在所有領域實現有意義的實質性的自由化。特別是在廢除關稅、非關稅壁壘和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將采取必要的措施,廢除關稅的時間也不超過WTO規定的限度。
(3)擴大相互利益。日韓FTA是加強兩國經濟關系的新途徑,對雙方持續的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都有好處。為此,雙方首先以實現經濟聯合為目標,通過商品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方便化和全面的經濟合作,確保雙方的共同利益。其次,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日韓兩國在迅速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將采取協調一致的立場。另外,通過推進現行的結構改革,雙方將廢除各種與國際慣例不一致的非效率的制度和慣例。
(4)與WTO保持一致。日韓FTA遵從WTO的條款和精神,與關貿總協定第24條和WTO關于服務貿易的一般協定(GATS)第5條保持一致。即在兩國間商品貿易的所有領域都實現實質性的自由化,關稅不超過現行的水平,通商規則不再增加限制。其次,日韓FTA要體現WTO正在談判的內容及其成果,為今后簽署其他FTA提供范例。另外,日韓FTA不能阻礙與區域外國家的自由貿易,為使日韓FTA發揮促進WTO多邊貿易體制的作用,談判應該在可能的范圍內保持開放性和透明性。
(5)做區域內經濟聯合的楷模。在東亞各國越來越關注東亞自由貿易區前景的情況下,日韓FTA將成為推動東亞經濟聯合的催化劑。為此,日韓FTA要在所有領域實現高水平的自由化,做東亞其他經濟聯合的楷模。只要東亞各國相互簽署的多個FTA能夠形成超越相互分歧的共同點,就能在此基礎上實現東亞地區更為廣泛的經濟聯合,最終實現東亞經濟的統一。
2.日韓FTA談判的主要內容
(1)自由化和方便化。實現貿易自由化和方便化,是日韓FTA談判的主要內容。為此,雙方將就下述方面的方便化、自由化措施進行談判:
關稅:2001年,日本和韓國貿易加權平均的關稅稅率分別為2.5%和7.9%。日韓兩國都是農產品純進口國,為保護國內農業,對農產品都規定了很高的稅率,農產品平均關稅韓國為93.9%,日本為15.8%。在工業制品中,日本對皮革制品、鞋、石油化工制品和紡織品等規定了較高的關稅,韓國對服裝、橡膠、皮革制品、鞋、化工產品、照相器材等規定了較高的關稅。根據上述情況,雙方在原則上削減所有領域關稅的基礎上,對各自的敏感領域,將探索靈活的切實的解決問題的手段。
非關稅壁壘:分階段地廢除國際慣例不一致的非效率的非關稅措施,包括妨礙外國企業進入市場的非競爭性的商業習俗和慣例等。
原產地規則:制定特惠領域和非特惠領域的原產地規則,只有被認定為日韓兩國原產地的產品,才是自由貿易的對象,以防止從第三國的迂回出口。
關稅手續:在簡化關稅手續方面,日韓兩國關稅部門已經開始了協商與合作,并已采取了海關手續電子化、預備審查制度和24小時通關等措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簡化關稅手續的新途徑。
電子商務交易:在2000年9月日韓首腦簽署《日韓兩國IT合作行動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交易。
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的規則:在日韓自由貿易的過渡時期,為防止相互進口嚴重影響國內市場的事態,雙方可適當采取緊急限制進口措施、反傾銷措施和沖銷關稅措施等。為此,要制定實施上述保護性措施的具體規則,以嚴防濫用。
貿易的技術性障礙:根據1999年3月日韓首腦會談簽署的《日韓經濟21世紀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日韓兩國已經就交換情報、相互認證和標準化方面的合作達成了共識,探討了在電氣制品、信息通訊設備、壓力容器、醫藥品、醫療設備以及日本工業標準和韓國國家標準等方面相互認證的可能性。為徹底消除貿易的技術性障礙,進一步明確實現相互認證的可能性、可行性的程度和對象。
衛生植物檢疫措施:衛生植物檢疫措施必須根據科學的原則并只限定于特定的范圍,不能成為自由貿易的變相限制。
服務貿易自由化:根據WTO關于服務貿易的一般規定,除個別限定的特殊領域外,大多數服務貿易都實現自由化。
投資自由化:2003年1月正式生效的《日韓投資協定》,是一個自由化程度很高的雙邊協定,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產業領域。日韓FTA不僅將包括日韓投資協定的所有內容,而且還將進一步實現更高程度的投資自由化。
人員交流:為參加勞動力流動特別是人才交流,將在加強出入境管理的基礎上,簡化簽證手續乃至廢除簽證。
知識產權:根據兩國共同參加的知識產權條約,制定相應的規則。
政府采購:為提高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并推進政府采購的自由化,將根據WTO的政府采購協定(GPA),為相互參入對方的政府采購市場而簡化投標手續,并共同開發和普及電子采購系統。
競爭政策:制定和強化競爭政策,促進兩國間產業的充分競爭。
(2)全面經濟合作。與日新經濟連攜協定一樣,日韓FTA也包括雙方全面的經濟合作。為此,雙方將就擴大下述領域的經濟合作進行談判:
信息通訊技術合作:制定手機通信和數碼技術的共同標準,進一步加強IT新技術領域的合作。
中小企業合作:雙方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既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事業機會,又為中小企業間的廣泛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貿易和投資合作:在促進和投資方面,日本貿易振興會和韓國貿易振興公社以及近年來新建立的日韓產業技術合作財團和韓日產業技術合作財團,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日韓投資協定簽署以后,兩國又建立了《日韓共同投資推進委員會》。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采取促進貿易和投資的新措施。
科學技術合作:根據1985年締結的《日韓科學技術合作協定》所建立的《日韓科學技術合作委員會》和《日韓科學技術論壇》,多年來在推進兩國科學技術合作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為使日韓FTA的利益最大化,要建立共同研究基金,進行高新技術領域的共同研究和人才交流,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科學技術合作。
運輸合作:雙方進一步推進海運、航運中心的自由化。其中,為實現兩國間的“一日生活圈”,將開通金浦-羽田機場的新航線。
電視廣播合作:雙方在積極推進電影、電視、游戲節目等自由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雙方電視廣播機構、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間的合作。
旅游合作:在盡快締結免簽證協定和擴大運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旅游領域的合作。
環境合作:相互認證環保產品標準,擴大環保商品貿易,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金融合作:充分利用貨幣互換機制和亞洲金融債券,進一步加強雙邊和東亞區域內的金融合作。
人才交流和人才培養合作:制定廣泛的計劃項目,采取多樣的措施和途徑,進一步擴大青年學生、工程技術人員的交流。
(3)糾紛解決。參照日新經濟連攜協定和韓智FTA的相關條款,制定透明的簡潔的明確的糾紛解決程序。
二、日韓FTA的課題
為最大限度實現自由貿易的利益,促進雙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雙方都承諾恪守已達成共識的基本原則。然而,無論在一年多的政府間共同協商中,還是在已經開始的前三次談判中,日韓兩國在貿易投資自由化、方便化和經濟合作方面的分歧都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從日韓FTA迄今為止的進程看,日韓兩國特別是韓國對日韓FTA的疑慮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消除彼此的分歧和疑慮,乃是日韓FTA談判的重要課題。
1.彌合貿易投資自由化、方便化方面的分歧
日韓兩國在貿易投資自由化、方便化方面的分歧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削減關稅方面的分歧。目前,日韓貿易中免稅進口的比例,日本從韓國進口占57.3%,韓國從日本的進口占28.3%。鑒于日本對韓國商品進口的一半以上已經實現了自由化,因此,日本強調貿易自由化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韓國能否大幅度地削減關稅。對此,韓國強調日本尚未自由化的品目雖然比重小,但卻易于對韓國出口產生影響。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盡管日韓兩國都是農產品純進口國,在WTO農業談判中雙方也密切合作,但在日韓貿易中,韓國農產品出口卻受到日本農業保護政策的阻礙。因此,韓國要求日本包括農產品在內對所有品目削減關稅,特別是改善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對于韓國的要求,日本雖然表示不排除農產品自由化,但態度曖昧,態度并非很堅決。
(2)廢除非關稅壁壘方面的分歧。韓國強調日本的流通體制和商業慣例具有限制貿易的性質,在日韓資企業很難打入日本市場,要求日本盡快予以改變。對此,日本強調,在韓日資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韓國也需要改變限制外國企業進入本國市場的流通體制和商業習俗。然而,流通體制和商業慣例、商業習俗與兩國企業的經濟體制、經營方式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等密切相關,改革起來并非容易。
(3)原產地原則方面的分歧。鑒于原產地產品的復雜性和進行有效談判的必要性,韓國認為應該調查自由貿易的經濟影響;與此同時,為加深對雙方制造業生產結構的了解,應該進一步加強共同研究。對此,日本強調關于技術性專業性的討論,應該在考慮各類產品特點的基礎上,在具體制定原產地規則時進行談判。
(4)反傾銷措施方面的分歧。關于強化反傾銷措施的實施條件,日本認為與其在日韓FTA中寫進WTO將要追加規定的內容,莫不如以WTO的談判為重點加強合作。對此,韓國認為日韓FTA應該體現WTO正在談判的內容,例如,關于反傾銷期限調查等,應該寫進日韓FTA。
(5)人員交流方面的分歧。首先,韓國要求就醫生、護士、助產師等醫護人員的從業資格,談判相互承認協定。對此,日本強調必須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在日本國內從事醫護職業,必須獲得日本的國家資格,難以締結相互承認協定。其次,為方便人員往來,韓國強調互免簽證協定的重要性,要求采取臨時措施,廢除短期商業性簽證和多次簽證手續;作為方便兩國間短期商業性出入境的途徑,應該采取資格相互承認的措施。對此,日本強調在討論免簽手續之前,韓國應該采取措施,切實解決在日韓國人非法入境和非法滯留的問題。
(6)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分歧。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日本雖然肯定了韓國政府的積極姿態,但仍要求韓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包括簡化手續、擴大保護對象范圍、修改商標先申請/后申請的日期標準、采取有效的防偽措施等。對此,韓國要求雙方專利機構加強合作,及時交流知識產權方面的信息。
2.消除經濟合作方面的分歧
在日韓自由貿易中,鑒于韓國在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方面要比日本做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韓國一再強調日韓FTA在確保相互利益方面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問題,希望日本擴大合作并加強兩國間高度經濟聯合的機制。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承諾和擴大日韓經濟合作,就成為日韓FTA順利進展的關鍵。目前,雙方在經濟合作方面的主要分歧如下:
(1)中小企業合作方面的分歧。韓國強調:韓國部分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短期內不適應貿易自由化的沖擊,應該采取妥當的過渡性措施;在探討有效途徑、確保兩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雙方中小企業的合作和技術轉移,擴大日本對韓國中小企業的投資。為此,韓國表示將采取稅收優惠等措施促進兩國中小企業的共同投資,為促進技術轉移,還提出了一些合作項目。另外,韓國還建議兩國政府采取措施,促進兩國中小企業援助機構間的合作,鼓勵和支持日本退職退休的工程技術人員到韓國中小企業工作。對于韓國的上述態度和要求,日本在強調日本中小企業也面臨FTA沖擊的同時,認為兩國中小企業的合作不應該采取單方面援助的方式,必須開展水平式的合作;為促進相互合作,兩國政府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
(2)貿易和投資合作方面分分歧。韓國認為:盡管日韓投資協定已經制定,但為切實擴大相互投資的規模,還應該提出具體的投資項目;為改善兩國貿易的不均衡狀態,應該加強新成立的《日韓共同投資推進委員會》的工作,并希望日本進一步擴大對韓國零部件和原材料工業的投資,加強零部件、原材料領域的產業合作和技術轉移。對此,日本強調:兩國在產業技術的發展階段方面并沒有實質性的差距,有意義的技術轉移不能靠政府的援助項目,而應該是在民間企業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公平交易;韓國大企業在吸引日本投資方面有很大的潛力,日本中小企業在韓國的投資機會,有很多是由韓國大企業介紹的;兩國政府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為此而營造更為透明的、自由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
(3)科學技術合作方面的分歧。韓國為加強現有的合作關系,提出了一些合作項目,建議在生物技術、那米技術等雙方共同關心的高新技術領域建立共同基金,推進共同研究;在科學技術部門設立交流項目,開展人才交流,共同利用兩國大規模高水平的研究設施等。為進一步推進合作,韓國還建議把現在定期召開的政府高官合同委員會會議升格為部長級會議。對于韓國的上述的希望和建議,日本雖然原則上同意,但認為韓國的提案可以在兩國現有的合作框架內討論,FTA應重點談判現行合作框架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4)旅游合作方面的分歧。為擴大相互旅游的人數,韓國認為在加強兩國出入境管理的基礎上,應該締結免簽證協定,并且擴大運輸方面的擴作。對此,日本則要求韓國切實采取措施,減少在日韓國人的非法入境和非法滯留。
3消除雙方對FTA的疑慮
目前,日韓兩國都強調要著眼于長遠利益,最大限度地克服只看重短期不利影響的消極傾向,在對雙方有利的前提下,探索實現雙方共同利益的途徑。盡管如此,但雙方特別是韓國對日韓FTA仍有一些疑慮。
(1)雙方對日韓FTA沖擊的疑慮。從長期看,韓國雖然能從日韓FTA中得到較多的好處,但從短期看,因經濟規模和關稅水平的差別,韓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難度大,產業受到的沖擊要大于日本。韓國的有關調查顯示,自由貿易后韓國中小企業將受到較大的沖擊,中小企業普遍擔心日韓FTA的消極影響。日本某些產業的中小企業也有類似的疑慮。
(2)韓國對貿易赤字的疑慮。從實際情況看,對日貿易赤字的增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韓國對日韓FTA的態度和日韓FTA的進程。韓國1998年主動建議日韓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當年對日貿易赤字大幅度縮小,由1996年歷史最高的156.82億美元縮小為46.3億美元。相反,1999年后韓國之所以對日韓FTA轉為消極,乃是因為對日貿易赤字重新增加,其中1999年增加為82.8億美元,2000年又增加為113.62億美元。2002年后韓國對日韓FTA再次轉為積極態度,也與2001年對日貿易赤字一時下降到101.28億美元有關。令韓國憂慮的是,2002年對日貿易赤字達147.13億美元,2003年又超過了1800億美元,又出現了大幅度增加的局面。為此,韓國經濟界最有影響的“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全經聯)”今年月成立了“FTA民間對策委員會”,5月末向韓國政府提出一份調查報告,反對規定明確的談判期限。根據FTA民間對策委員會的調查:如果按日韓FTA廢除現行8%的關稅,日本的汽車、家電、機械、電子產品等將全面涌進韓國市場,不僅中小零部件企業處境更為艱難,大企業也將進一步依賴日本企業;由此,韓國技術開發能力難以提高,兩國的產業差距也將難免擴大。
(3)日本對農業自由化的疑慮。農業自由化是日本經濟的軟肋。為推進與東盟和東盟各國以及與墨西哥的FTA談判,日本政府曾再三表示要加快農業改革,推動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盡管如此,但無論在舉世矚目的WTO農業談判中,還是在進行了一年多的日墨FTA談判中,日本都對農產品特別是大米自由化都采取了消極的態度。由此,不僅導致了坎昆會議的失敗,而且原定于2003年內結束的日墨FTA談判也一再受阻,2004年初還進行討價還價的最后交涉。韓國雖然不是日本主要的農產品進口國,但在日韓FTA中是否實現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也是一個令日本頭痛的難題。農產品自由化不僅將使日本農業面臨韓國農產品進口擴大的沖擊,而且對正在談判的日泰、日馬、日菲FTA以及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產生連鎖反映。
(4)韓國對日韓政治關系的疑慮。為推進日韓FTA,必須得到兩國國民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因歷史教科書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的影響,韓國根深蒂固的反日情緒卻不時地爆發出來。就最近的事例而言,2003年6月6日,即在韓國總統盧武鉉訪日抵達東京的當天,日本國會通過了“有事三法”。對此,韓國媒體在議論“日本右傾化”的同時,認為日本在國賓到達時公布刺激周邊國家的海外派兵法案,是“外交上的失禮行為”,使韓國感到“憤慨和驚訝”,要求“日本必須向周邊國家和盧武鉉總統解釋清楚”。小泉首相新年伊始就于1月5日參拜靖國神社,2月10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辯時又說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也都引起了韓國強烈的不滿和抗議。日韓FTA雖然是經濟方面的談判,但日本政府一再傷害韓國國民感情的做法,卻難免不產生節外生枝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日本外相川口5月29日訪韓時,韓國外交貿易部長潘基文在會談時中雖然表示要共同推進FTA談判進程的同時,但卻強調兩國要要共同努力,“不再傷害國民的感情”。
(5)日本對韓國國內反FTA傾向的疑慮。韓智FTA于2003年2月簽字后,以農民為首,反自由化勢力向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求廢除協定。由此,韓國國會遲遲未能批準韓智FTA,直到2004年2月16日才勉強通過。在此之前,2001年12月日韓締結投資協定時,韓國國民也強烈反對,國會批準也遇到過很大的阻力。因此,在韓國反日情緒強烈的情況下,日韓FTA能否按預期達成協議,就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即使按期達成了協議,韓國國會能否順利批準,日本也不得不畫一個問號。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日〗《日韓FTA共同研究會報告書》,日本外務省2003年10月2日公布。
〖日〗日本-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東京宣言:《為實現新千年活躍的持久的日本-
東盟伙伴關系的東京宣言》,日本外務省2003年12月13日公布。
〖日〗日本外務省資料:《日韓FTA的經過與現狀》,2003年12月。
〖日〗日本外務省資料:《最近的日韓關系》,2004年2月。
〖日〗《每日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經濟新聞》。
〖韓國〗《中央日報》、《朝鮮日報》、《東亞日報》。
劉昌黎著:《論日韓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2001年11期。
劉昌黎著:《論日本與東盟經濟連攜的新進展及其問題――評日本-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日本學刊》2004年2期。
- 上一篇:技師培訓學結報告材料
- 下一篇:商業銀行營銷戰略的構建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