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當今石油價格波動的經濟學分析
時間:2022-05-12 11:12:00
導語:小議當今石油價格波動的經濟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最近幾十年石油價格起伏不定,尤其在最近一年中石油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點每桶147.27美元后急速下降到每桶30多美元。在石油價格的波動中歐佩克起來很大程度的作用,當歐佩克宣布減產后油價基本都會上升。本文通過經濟學原理中的博弈論和彈性原理來分析石油價格波動的原因。在分析過后提出了個人對石油價格波動的一些簡單的思考。
[關鍵詞]石油波動博弈彈性對策
一、世界石油價格起伏不定
現在的國際石油價格起伏不定,在2004年石油價格上升到每桶40美元左右,此后幾年石油價格持續震蕩上升,而200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延續了前幾年上漲之勢加速上漲,至7月2日歐佩克石油價格創下每桶140.73美元的歷史高位,7月1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46.20美元的歷史高位,當天盤中曾創出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此后,石油價格維持走低之勢。至12月23日,歐佩克公布的最新石油價格為每桶34.49美元。這是自2004年7月以來,歐佩克石油價格首次降到每桶35美元以下。而在最近石油價格又飆升到每桶70多美元。是什么原因導致石油價格如此的起伏不定?
二、石油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
1.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油價
歐佩克是由13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組織,它們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卡塔爾、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加蓬。這些國家是資源型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石油產業,所以國際石油價格越高這些國家的收入就越高。由于其控制了世界石油儲藏量的3/4,所以歐佩克對國際石油市場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特別是當其決定減少或增加石油產量時。歐佩克力圖通過協調減少產量來提高其產品的價格,歐佩克努力確定每個成員國的生產水平。歐佩克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有效的控制住了石油的價格,例如在1973-1985年歐佩克最成功地維持了合作和高價格。石油價格從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1.7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美元。而當油價下跌后,歐佩克又會使用慣用的伎倆——減產,例如這是一條2008年10月20日有關石油價格的新聞。因預測歐佩克將在下周的會議上決定減產,受此影響周五國際油價反彈。周五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11月期貨每桶71.8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00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11月期貨69.60美元,上漲1.76美元。
2.需求市場的不穩定
石油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源,當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時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長,石油價格隨之上升;當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甚至發生經濟危機時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會迅速下降,石油價格也隨之下降。
3.除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往往與歐佩克站在一起
這是一條2008年12月18日的新聞,由于歐佩克的減產決定未能安撫投資者對需求萎縮的擔憂,國際油價18日再度暴跌逾9%,收在每桶36美元的低位。歐佩克周三宣布計劃實施該組織有史以來幅度最大的減產,然而,僅僅幾分鐘后油價卻大幅下挫,不禁令歐佩克的擔憂隨之加劇。會上,歐佩克13個成員國計劃將日產量進一步削減220萬桶,減幅約為7%,此前的三個月中歐佩克已經將日產量累計下調了170萬桶。兩大非歐佩克產油大國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也表示,它們可能會將日產量減少60萬桶以示支持。
三、石油價格波動現象的博弈論分析
1.歐佩克成員國之間的博弈
歐佩克每年都定期舉行歐佩克會議,制定各成員國的產油量和如何維持石油價格的高價位。當油價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各成員國看到有利可圖后便私自增加產量,各成員國都以為只有自己增加了產量,最終導致石油供給量突然增大、供過于求,石油價格暴跌。石油價格暴跌之后歐佩克成員國又會開始嚴格執行減產已達到石油價格的回升。
就拿書上的一個例子來說吧。假設由伊拉克和伊朗組成的寡頭市場,兩個國家都出售石油。在漫長的談判后,兩國一致同意壓低石油產量,以使世界石油價格維持在高水平。在他們對生產水平達成協議后,每個國家都要決定是合作并堅持這種協議,還是不管它并生產更多的石油,下圖表示兩國的利潤如何取決與他們選擇的戰略。
假設你是伊拉克總統,你會如此推理:“我可以像協議的那樣保持低產量,也可以增加我的產量并在世界市場出售更多的石油。如果伊朗堅持協議并保持低產量,那么,我國在高產量時可以賺利潤600億美元,而在低產量時賺利潤5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高產量使伊拉克狀況更好。如果伊朗不遵守協議并生產高產量,那么,我國在高產量時可以賺400億美元,而在低產量時只賺300億美元。伊拉克在高產量時狀況更好。因此,無論伊朗選擇怎么做,我國違背協議并保持生產高水平,狀況會更好。”
在高水平時生產是伊拉克的優勢策略。當然,伊朗的推理也同樣,而且,兩國都在高水平生產。結果引起不良結局(從伊拉克和伊朗的角度看),每個國家都是低利潤。所以,歐佩克各成員國之間進行的是多次博弈。
2.歐佩克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
當石油價格在相對低的價格區間內,企業為了發展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對石油的使用量;人們會增加購買汽車的愿望,也會增加對石油的使用量。而當石油價格在相對高的價格區間內,企業會選擇暫停生產,以應對高油價帶來的生產成本的提高;人們會更多選擇乘坐公共交通(例如公共汽車、地鐵等),以應對高油價帶來的額外的生活支出。所以,歐佩克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也是多次博弈。
3.歐佩克與歐佩克以外產油國之間的博弈
當歐佩克決定減產以維持或提高油價時,除歐佩克以外的產油國也為了能夠獲得最高利潤往往都會支持歐佩克的減產;但當油價上升后這些國家由于不受歐佩克的限制會迅速增加石油產量以獲取高利潤。
所以,歐佩克與歐佩克以外產油國之間的博弈還是多次博弈。
四、石油供給與需求價格的彈性分析
歐佩克想維持石油價格的高價位,但往往是事與愿違。歐佩克只能維持在一定時期內的高價格,這是因為供給與需求在短期與長期中的狀況是不同的。當石油價格上漲后,短期中石油的供給和需求都是較為缺乏彈性的。供給缺乏彈性是因為已知的石油貯藏量和石油開采能力不能迅速改變。需求缺乏彈性是因為購買習慣不會立即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應,例如許多老式耗油車的司機只有支付高價格的油價。而在長期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在長期中,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者對高價格的反應是增加石油勘探并建立新的開采能力。消費者的反應是更為節儉,例如用新型節油車代替老式耗油的汽車。因此,在長期中供給和需求都更富有彈性。所以石油價格不能長期維持在高價位。
五、對石油價格波動的一些思考
石油價格波動現象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經濟現象,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這種波動現象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了,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在這里我只能粗淺的談一下我的個人對穩定石油價格的一些思考。
首先,各個國家應該建立石油貯藏機制以應對石油價格的突然波動。當油價突然上漲后,國家可以先將貯藏的石油投放市場,以穩定本國的石油價格,當國際原油市場的油價穩定或回落后在進口石油和補充貯藏的石油。在當今的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建立石油貯藏機制。
其次,提高能源使用率,鼓勵采用節能設施,培養人們的節能意識。現在能源使用率不是很高,導致不必要的浪費;而一些設施沒有采用節能設施,過多使用能源,而一些設施采用節能設施,從而有效的節約了能源,例如香港匯豐銀行大廈就采用了節能設施,當外面天氣晴朗是自然光就會折射進辦公室從而在晴天不用電燈;現在許多的人不知道節約能源,從而造成更多的浪費,如果培養了人們的節能意識,那么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如果做到了這三點,那么對石油的使用量會有一定的減少,從而可以達到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點,穩定了石油價格。
再次,加快新能源的開發,積極尋找石油的替代品,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例如積極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能源,以減少對石油的需求,從而可以避免油價的波動。
六、結論
由于歐佩克控制著世界石油儲藏量的3/4,所以在一定時期內歐佩克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還是會繼續的,油價的大幅波動也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一些對策也會逐漸起到一定作用,從而影響石油價格,避免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但不能使石油價格波動停止,因為商品價格始終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
參考文獻
[1]《經濟學原理》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
[2]新聞摘自商業咨詢網和僑報網
- 上一篇:地方政府債券的風險及預防詮釋
- 下一篇:計算機實習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