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低碳時代飲食業的管理

時間:2022-08-25 11:01:00

導語:小議低碳時代飲食業的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低碳時代飲食業的管理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餐飲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2009年全社會餐飲業零售總額達到17998億元,同比增長16c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4%。目前,全國餐飲業營業網點接近500萬個,主要包括酒樓、酒家、餐廳、餐館、大小排檔以及企事業單位所屬的職工餐廳。餐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面臨著消除它對資源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壓力和該行業特有的保障餐飲食品安全的壓力。餐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并產生油煙、廢水、地溝油、噪聲和大量一次性消耗品和廚余垃圾。

當前在低碳經濟的國家大方向下,生態、綠色、節能、環保、安全等概念,已成為餐飲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主流和重點。餐飲企業在經營中實施綠色管理和清潔生產技術,可以減少原材料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實現餐飲業產業轉型,增強餐飲產業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餐飲企業生產流程與排污特點

(一)餐飲企業廚房、餐廳生產服務流程

餐飲企業按照經營面積或就餐座位數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類。大型餐飲業經營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就餐座位數在500座以上;中型餐飲業經營面積為300-1000平方米或就餐座位數為150-500座;小型餐飲業經營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下或就餐座位數在150座以下。餐飲企業一般綜合性的廚房和餐廳生產服務流程如圖-1所示。

(二)餐飲企業排污種類

1廢氣排放。餐飲企業的廢氣排放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燃煤、燃氣鍋爐等所產生的煤煙廢氣,這些煤煙廢氣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氣體,對環境危害極大;二是廚房烹飪產生的油煙廢氣,此類廢氣含苯并芘濃度高,刺激性強,有異味,易引發人類呼吸道疾病;三是餐廳內顧客吸煙產生的煙霧,煙霧中含有苯并芘、砷、鎘、甲基肼、氨基酚等焦油物質。由于餐飲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廢氣排放量大,餐飲廢氣已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廢水排放。餐飲企業廢水排放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清洗各類食物、餐具、毛巾、餐巾等織物所排放的廢水,這類廢水含有洗滌劑;第二類是日常洗漱、沖廁、拖地等產生的生活廢水,這類廢水富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各種合成洗滌劑等成分,還含有細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其COD平均濃度一般在600mg/L~800mg/L之間,這些廢水如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易使江河產生富營養化現象,污染水體,使水體變質發臭。

3固體垃圾排放。餐飲企業產生的固體垃圾主要有餐飲垃圾、一次性餐具垃圾、清掃垃圾等。餐飲垃圾主要是餐飲企業在采購、儲藏、預加工、菜品消費等環節產生的各種殘余廢棄物,這些垃圾分解腐爛快、常有腐蝕性并能產生惡臭;一次性餐具垃圾主要是使用過的一次性臺布、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巾、一次性餐盒等,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如不按要求收集、處理,將嚴重污染環境。

4噪聲污染。餐飲企業產生的噪聲主要有3種:一是廚房烹飪所用爐具、抽油煙機、排氣扇等所產生的噪聲;二是室內制冷設備和室外空調機所產生的噪聲,對人的危害較大;三是顧客使用餐廳娛樂設備、喧嘩產生的噪聲。

二、餐飲企業實施綠色管理與清潔生產策略

(一)強化綠色管理理念

餐飲企業綠色管理是指餐飲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經營管理中,處處考慮環保、體現綠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全面綠化,實現節能、減排、安全、環保、增效等目標,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追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優的新型管理方式。

1全過程實施綠色管理。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餐飲企業的生命周期是從企業建設的規劃開始,需經歷設計、施工、營運、停止經營或拆除等階段。目前我國餐飲企業能源費用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0%-30%,許多餐飲企業單位能耗過高,運行消耗大,就是由于當初設計不良造成的。因此餐飲企業從建設所用材料及經營所用設備等的采購開始,就應考慮綠色節能、減耗。不少餐飲企業能耗高、能源成本高,與企業建筑、相對位置、設備選用等有很大的關系。如:建筑外墻面積太大、外墻材料隔熱、保溫性能差;能源中心離主體建筑距離遠;空調系統設計不合理;燈具過多、節能性差;水龍頭出水量大等。餐飲企業在經營全過程中,要把綠色管理的理念、措施貫徹到整個生產循環中去,針對原料選購、原料儲藏、預處理、食物加工、菜品消費等環節,做好節能、減耗、減排等工作。開展綠色營銷,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提升企業綠色生產力。

2全方位實施綠色管理。餐飲企業應建立綠色管理的組織機構,負責企業綠色管理工作。以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HSAS18000)等為理論基礎,建立適應本企業的綜合管理體系,從企業綠色文化(法律法規、計劃控制、員工參與、對客宣傳)、綠色餐飲(設備設施、餐廳環境、采購儲存、餐飲生產、餐飲服務)、綠色管理(節水管理、能源管理、環境保護、垃圾管理、保障體系)等方面全方位確定綠色管理體系的評價指標和內容。餐飲企業應妥善處理經營、安全、環保三者的關系,加強對顧客的綠色環保宣傳,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全方位應急預案。

3全員參與綠色管理。企業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執行者,綠色管理需企業員工全員參與,以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企業員工應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企業應形成綠色環保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不斷地對員工進行綠色技術、技能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制定餐飲企業道德規范,以制度約束員工的行為,充分調動員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以實現綠色經營戰略和清潔生產目標。

(二)實施清潔生產

1清潔生產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給出了清潔生產的定義: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采用節能、節水和其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和設備,減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消費品。

2清潔生產審核。餐飲企業的清潔生產應從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開始。通過審核,確定生產過程中不符合清潔生產技術要求之處,分析高耗能、污染物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清潔生產方案,使企業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清潔生產目標。國家清潔生產中心開發了我國的清潔生產審核程序,包括籌劃與組織、預評估、評估、方案產生和篩選、可行性分析、方案實施、持續清潔生產七個環節。針對餐飲企業經營中,資源浪費大、能源消耗高等問題,在清潔生產審核過程中應將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減少污染物的產生作為重點。

(三)清潔生產技術要求

1生產設備要求。生產設備要求主要指供配電系統、制冷設備、消防設備、照明系統、爐灶設備等五方面的要求。參照我國《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sB/T10356---2002)的要求,供配電系統要求變壓器負載率要大于30%,功率大于0.9;制冷設備應采用環保型設備,如環保型冰箱、空調,大型餐飲企業使用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消防器材必須使用清潔滅火劑,禁止使用哈龍滅火劑;照明系統要求使用綠色照明系統,采用高效節能燈,照明標準值和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灶爐燃燒器節能、環保,重點控制干煙氣氮氧化物濃度、干煙氣一氧化碳濃度、熱效率、噪聲等。

2能源與資源要求。主要是能源使用類別、原輔材料的選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率、單位餐次能耗、單位餐次水耗等五方面。餐飲企業清潔生產必須使用燃氣、電等清潔能源;原輔材料主要使用檢疫合格的肉類、綠色、有機或無公害蔬菜等綠色食品,不用野生保護動物做原料;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使用無磷洗滌劑、使用無毒無害的煙道清洗劑;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木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臺布、一次性餐巾;單位餐次的能耗量和單位餐次水耗量可根據菜系經營實際需求,制定標準化作業程序,以宣傳教育向員工灌輸環保、資源節約意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予以落實。

3環境管理要求。包括生產過程環境管理、污染控制、相關方環境管理、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制度五方面。制定原輔料采購、儲存、烹調和餐飲服務階段有關節能、環保和降耗的規章制度并有效實施;控制油煙排放是餐飲業廢氣處理的重點,安裝油煙凈化設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凈化,有效去除油霧和VOCs,最大限度地減少油煙向空氣中的排放,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和中水回用系統,污水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餐飲企業應力求從源頭上減少餐飲垃圾的產生量,按相關環境標準對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建立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監控體系,有針對相關方的污染控制程序并有效實施;按規定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開展清潔生產,并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效果;針對餐飲業存在的環境安全隱患,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及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