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學派貢獻及借鑒
時間:2022-12-21 01:49:00
導語:新制度學派貢獻及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制度學派是以產權和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主要包括有關產權和習慣法的研究、對公共選擇過程包括尋租過程及分配聯盟活動過程的研究和組織考察的研究。也有的稱其為以經濟學方法研究制度問題的經濟學流派。新制度經濟學派在當代西方經濟學主流派中獨樹一幟,它既反對凱恩斯主義學派,又反對貨幣主義和其他自由主義學派,并以現代資本主義“批判者”的面目出現,它一度被視之為“異端”而存在。然而,新制度經濟學派在西方經濟學中的地位和影響卻一直不斷擴大,它在沿襲早期制度學派的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繼續發展和不斷創新而形成,故而經濟學中有新、舊制度學派之稱。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科斯、威廉姆森、德姆塞茨、諾斯、張五常等人。
新制度經濟學這個詞由威廉姆森最早提出。其目的是為了區別于老制度經濟學。之所以稱為新制度經濟學,是因為他的理論有了新的突破,這里的關鍵在于他把傳統理論設定為已知不變的參數——產權制度、交易費用、經濟組織看成是亟待解釋的變量,從而建立了自己新的理論體系:產權理論、制度變遷理論、制度與經濟增長理論等。它一方面繼承了制度學派的傳統,以制度分析、結構分析為標榜,并主張在資本主義現存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又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經濟條件,比過去的制度學派更加注意資本主義現實問題,批判資本主義的缺陷,并提出更為具體的政策建議。它在政策目標和價值準則問題上所涉及的范圍也要廣泛得多。
二、新制度學派的特色
新制度學派是在凱恩斯主義已成為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新正統派,但卻無法解釋資本主義多種社會經濟問題的原因,并且提不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的情況下,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分析和提出論點的。這是新制度學派不同于過去的制度學派的新特點。
作為任何一門當代經濟學流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都是非同一般的。當今社會正向多邊化、多元化發展,各經濟學觀點也紛繁不一,發展迅速。新制度經濟學派作為一門重要的經濟學流派,也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轉軌經濟中,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中的行政控制模式向改革所確定的目標模式轉軌,是一個遠在我們改革初期所能想到的更為復雜的轉軌過程和改革過程,在這些方面,制度經濟學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之處。
首先,在研究本身上,新制度經濟學派打破了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假設,確立了與傳統經濟學相對立的假設論。新制度學派打破了以往以均衡價格為核心的理性行為假定、完全信息和最大化假定,確立了自己的假定論。他們認為,人們往往并非經有意識的理性選擇而養成某種習慣。在打破基本假設的基礎上,新制度經濟學增加了時間因素,即除了在理解理性、經濟人假定上增加了時間因素以外,還將時間定為經濟的內生變量。
其次,從新制度經濟學研究中看,新制度經濟學派是獨樹一幟的,它既反對凱恩斯各派,也反對貨幣主義和其他新自由主義各派。這集中表現在加爾布雷斯等人所提出的價值判斷上,其理論雖然沒有觸及資本主義體制,沒有解釋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階級對抗關系。但是,它比較注重現實,對“工業化以后社會”能做出比較符合實際的分析,暴露了資本主義的某些內情。諸如,暴露了壟斷組織與資產階級國家機構相勾結的內幕,分析了這種勾結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并已察覺到壟斷者與絕大多數居民的矛盾;同時,對中小企業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做出了比較合乎實際的價值分析。但是,新制度學派的社會改革主張,根本不觸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這就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的現實,其改革方案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
三、制度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1、制度經濟學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為中,提供了分析政府機構中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視角。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它實際上是公職人員和那些參與腐敗交易的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動機驅動下經過成本—收益計算后得出的合乎理性的選擇,而制度通過影響個人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最終影響著個人選擇;提供了加強政府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政府結構效率的依據;提供了政府行政機構改革的主要途徑——制度創新。
2、制度分析方法與市場經濟秩序的整頓與規范。大力整頓與規范市場秩序,已經成為制度創新的前提。我國應加大執法力度,打擊地方保護主義,鼓勵消費者投訴,幫助消費者克服“消費者惰性”,加強政府在信息、監督方面的管理,盡快建立市場推出機制。
3、制度分析方法與企業行為中,新制度經濟學指導完善公司法人內部治理結構。認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就是為解決委托—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激勵約束機制,是對一個企業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的制度安排,是一套對公司剩余索取權進行配置的法規構架;同時,新制度經濟學引導人們重視對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企業與團隊精神。
4、在社會安全上。新制度經濟學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協調改革過程中利益關系的標準,即成本—收益標準,重視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調整。
5、在農地制度上。新制度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產權的產權激勵問題,就農民的信息空間或農民承包土地和出賣農產品的信息成本過高提出了通過完善農地產權制度,建立一個完整的農地產權激勵機制,使產權機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實現農地的可持續利用,推動我國農地制度變遷。
在經濟學發展史上,新制度經濟學派作為一門獨立的學派在經濟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應在本國經濟基礎上,借鑒其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方面,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 上一篇:新時期購買行為的評述與思路
- 下一篇:職工持股制的現狀與戰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