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激進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

時間:2022-12-22 04:16:00

導語:深究激進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激進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

美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霍華德?J?謝爾曼(HowardJ.Sherman)在一篇發表于1984年第4期《經濟教育》雜志上的題為《當代激進經濟學》的文章中,就當代激進經濟學的先驅,激進經濟學的社會根源,激進經濟學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一般激進范式,以及激進經濟學的某些特殊的應用等問題,做了深入的討論。

該文關于當代激進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理論觀點的比較分析,尤為引人注目。本文擬對其分析略做評介。

一、關于當代激進經濟學的先驅

謝爾曼首先指出,雖然某些美國激進經濟學家曾經受到了索爾斯坦?凡勃侖(ThorstEinVenlen)以及美國其他持不同意見的經濟學家的影響,但大多數激進經濟學家無可爭議地受到了卡爾?馬克思的鼓舞,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所引用的方法,都受到了馬克思的影響。

謝爾曼揭示了作為激進經濟學理論基礎的馬克思的哲學。他認為,馬克思有四個主要的同科學哲學相聯系的信條。第一,馬克思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認為,沒有超自然的世界,以至于人們必須使其分析立足于這個世界的事實的基礎之上。第二,馬克思相信科學決定論,認為,任何給定的事件,包括我們自己的行為,都可能根據先前的事件來解釋。第三,馬克思相信一種辯證法,這種辯證法表明,人們必然總是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現象同其他現象是相互聯系的嗎?任何過程的兩個明顯對立的方面是實際相關的嗎?這種關系是矛盾的關系還是合作的關系?我們觀察的某些緩慢的變化將導致某種相關的變化嗎?如果存在質的飛躍,那么,是何種緩慢的變化導致這種質的飛躍?第四,馬克思是一個講究道德原則的人文主義者。既然沒有比人性更高的東西,那么,改善人的生活便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但是,馬克思在對于階級利益的分歧和矛盾的認識上卻不同于功利主義者,例如,合乎道德的最好政策從奴隸和奴隸主的各自的觀點上看是不同的。馬克思也認識到沒有脫離道德價值的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每個有價值的論斷都是事實和價值的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應當反映被壓迫、被剝削團體的道德價值。

由對馬克思哲學的討論,謝爾曼進而探討了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他指出,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把歷史看作是由兩個因素構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經濟基礎(或生產方式)和社會-政治上層建筑。經濟基礎不僅僅是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等的技術成分(馬克思稱之為生產力),而且還是人們的生產關系——特別地說,是經濟過程中的階級關系。社會上層建筑包含(a)制度,例如政府、教育制度和家庭;(b)思想觀念,從個人的心理觀念到科學思想。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作為一個統一體相互作用,各自都決定其他方面。馬克思既反對思想觀念(它們自身不能得到解釋)決定經濟基礎的狹隘理論,也反對經濟基礎(它們自身也不能得到解釋)決定思想觀念和制度的狹隘的理論。

當人的和階級的生產關系以一種保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方式硬化為法律而阻礙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時候,歷史的變革就將來臨了。進步的階級關系和僵化的階級關系之間的緊張引起階級沖突,從而導致革命。階級沖突表現于經濟、政府和其他制度中,也表現于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者把這個理論應用于結束封建制度的1648年的英國革命;應用于1789年的法國革命;應用于結束資本主義制度的1917年俄國革命;應用于結束中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1949年中國革命。

關于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謝爾曼正確指出了勞動價值論在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全部分析中重要作用。按照勞動價值論,一切商品的價值都決定于進入其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量。資本家雇用工人一定長度的時間并支付給他們一定數量的工資。工人在該時間長度所生產的價值唯一地決定于勞動的花費。工人的工資是按照對工人的評價在勞動市場上決定的,這也是在我們現今的社會中為保持工人的機能所必需的。馬克思把工人想象為首先生產他或她自己工資的價值,然后生產更多的價值,直到勞動日結束。這個額外的價值就是剩余價值或利潤。一切工人,不管他們的工資高低,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必須生產利潤,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剝削。

謝爾曼認為,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周期性蕭條或衰退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擴張過程本身引起下降,并非是任何外部原因引起的。馬克思作為薩伊定律的早期批評家,曾經指出,薩伊實際假定了一個孤立的、非市場的、物物交換的經濟。當我們注意到資本主義僅僅為了市場交換而生產,是通過貨幣媒介為利潤而生產的時候,失業和蕭條的可能性就變得顯而易見了。在每個擴張期間,資本主義的階級結構導致有限的需求和成本的提高。需求之所以是有限的,是因為工人的工資因剝削而被壓低了。成本之所以提高,是因為原料和固定資本的短缺(例如,利息率隨機器價格的提高而提高)。由于工資是需求的最大的成分,成本也是需求的最大的成分,便不能僅僅通過提高或降低工資來解決危機。當利潤率在周期的頂峰被鎖定的時候,資本便不能通過新的投資來尋求出路,所以儲蓄被窖藏起來。減少的投資意味著減少就業職位,減少收入,減少消費需求。同樣的相反的過程也導致經濟的復蘇。

二、當代激進經濟學的社會根源

謝爾曼關于當代激進經濟學的產生的社會根源,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在上世紀50年代,謝爾曼認為,美國是一個較為穩定的社會,黑人安于擁有支付最低報酬的主要職位及教育很少的“地位”。婦女也安于從事炊事、清掃和照料孩子而獲取低工資的工作的“地位”。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情況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揭露”貧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核戰爭的危險和環境的破壞,是這個時期的最暢銷的書。要求黑人平等權利的民權運動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部分地是因為黑人離開了南方農業區域進入南方和北方的城市。

另外,謝爾曼指出,約翰遜政府使美國卷入越南的一場不尋常的戰爭。結果,便出現了巨大的覺醒和強有力的日益增長的反對越南戰爭的運動。而黑人運動則變成了更具戰斗性的、要求黑人權利的運動。同時,要求婦女解放的婦女運動也開始活躍起來——部分地是基于日益增多的婦女躋身于雇傭勞動者的行列,現在,有50%以上的婦女變成雇傭勞動者。

謝爾曼概括地說,由于反戰運動集中在大學校園,像黑人運動和婦女運動作為運動的一部分一樣,大學受到了所有這些運動的影響。從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和某些青年教師中,在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和經濟學領域形成了一些激進的觀點,但很難把這些觀點歸于個人的名下。在經濟學中,激進經濟學家形成了一個被稱作激進政治經濟學協會(UnionofRadicalPoliticalEconomics)的組織——當時它包含——現在仍然如此——整個激進政治的和理論的觀點。

三、激進經濟學家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評

謝爾曼強調激進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在經濟理論觀點上的對立,他贊成激進經濟學家對居于正統地位的新古典經濟學家理論所做的批評。他把激進經濟學家對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的批評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激進經濟學家堅持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是不相干的,因為它沒有提出主要的公共問題。新古典經濟學之所以沒有做到這一點,可能部分地是由于新古典的科學哲學,這種新古典科學哲學趨向于狹窄的經驗,把經濟現象看作是孤立于社會—政治結構的,并忽視變革。結果,新古典主義沒有論及諸如戰爭與和平、種族主義、性別主義和帝國主義等問題。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對這種批評做出了反應。認為某些主流新古典經濟學家已經把新古典的分析應用于家庭、環境和種族問題(例如加里?貝克爾和托馬斯?索維爾的理論)。但是,從激進經濟學家的觀點上看,這些分析是不夠的,因為這些分析產生了一些保守的(即市場趨向的)答案,這些答案常常表現為繞開對這些問題的解釋,而不是解釋這些問題。然而,現在,新古典經濟學家提出了這些問題——部分地是由于激進經濟學家批評的結果。

第二,激進經濟學家堅持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是不充足的,因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假設是不現實的,并且忽略了結構的存在。新古典經濟學忽略了權力和階級矛盾的事實,同時假定經濟是完全競爭的。

第三,激進經濟學家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偏向于資本主義的地位。它集中于邊際的變化,并隱含地假定重大的變化是不可能的。新古典經濟學關注經濟體系的效率標準,但卻忽略其他的重要標準,或者使其他重要標準最小化,例如,關于平等和收入分配,環境破壞,失業問題。整個邊際生產力理論維護現存的收入分配,因為,其結論是各種要素都獲得等于其邊際產品的收入。這不僅拒絕考慮對工人的剝削,而且還導致了認為婦女和少數民族必然是低劣的看法,因為支付給婦女和少數民族的收入少于白人男性的收入。

四、激進經濟學的方法

謝爾曼分析了當代激進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特點,指出,激進經濟學方法是涉及跨學科的,歷史-變革的,制度的分析。它集中于矛盾而不是調和,集中于權力而不是平等的假設,集中于階級而不是個人行為,集中于動態學而不是邊際的變化。

謝爾曼把激進經濟學家經常在非經濟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而激進經濟學雜志也經常登載非經濟學家的文章的事實,作為激進經濟學的跨學科的性質的一個證明。他指出,激進經濟學家把社會看作是一個變革中的統一體,把所有的社會問題看作是相關的。因此,對于激進經濟學家來說,從單一學科的觀點上來考察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在激進經濟學家看來,除非我們理解了使之成為現狀的歷史變革,否則,我們便不能理解一個給定的社會。因此,歷史是激進經濟學范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激進經濟學家還反對任何純粹經濟學,贊成按照給定的歷史線索來認真考察現存的制度。因此,只有在現實的基礎上構建理論結構,才是適當的方法。

謝爾曼在其文章中揭示了激進經濟學家的這樣一個基本觀點:現今的資本主義是各種階級利益之間的一個矛盾的社會,而不是簡單的個人的、相當和諧的利益加總。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之所以存在階級矛盾,是因為大多數人為生活而勞作,他們是因其勞動而獲得工資或薪金的人;但是,資本家階級卻擁有公司及其產品。由于資本家階級從工人的勞動中獲取利潤,便存在一個固有的矛盾,這個矛盾只能通過改變產生矛盾的基礎來解決。因此,激進經濟學家堅持認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交換并非是一個簡單的交換,而是資本家雇主擁有遠比個別工人多得多的權力,這個權力不僅在工資談判中看得到,而且也在對政府的影響中看得到。最后,激進經濟學家認為,重要的是要對比較制度研究做出貢獻。他們認為僅僅在我們的資本主義制度內考察邊際改革是不夠的,還必須考察不同的社會經濟選擇。在沒有看到不同的選擇的情況下,人們便不能理解他們所處的制度。激進經濟學家和其他激進主義者認為,必須思考選擇不同經濟制度的激進變革的可能性。

五、激進經濟學的特殊應用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最著名的貢獻是他的勞動價值論。按照馬克思的分析,交換過程中的一切價值都是花費社會必要(在一給定的技術水平上)勞動時間的結果。他認為,由資本所生產的價值全部歸因于勞動,因為資本品本身是由先前的勞動生產的。工人,由于他們沒有獲得他們加之于業已存在的資本品和原材料上的全部價值量——因為資本家獲取了作為利潤的價值的差額——受到了“剝削”。

謝爾曼指出,激進經濟學家所堅持的基本理論正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同時,謝爾曼又指出,在當今激進經濟學家中間存在大量的關于馬克思理論細節的困難的、抽象的、難解的和雅致的理論化。許多爭論集中在馬克思的從價值層次向生產價格層次的“轉形”分析上。這個課題引發了大量的數學論點,也引發了從重申馬克思的理論,到顯著改變馬克思的理論,到反對他的理論的各種結論。許多激進經濟學家接受了新李嘉圖主義理論,他們認為新李嘉圖主義理論達到了同馬克思主義理論相同的結論,但應用了非常不同的分析方法。

但是,謝爾曼指出,激進經濟學具有其獨立特色的理論,是如下一些內容:

(1)勞動分割理論

激進經濟學家在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理論上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工作,反映了他們在反對歧視運動上的參與。他們所考察的一個領域是對第一級勞動市場和第二級勞動市場之間的勞動市場劃分的實際的考察。第一級勞動市場的工資(或薪金)較高,且是在大公司就職的永久性的職位;第二級勞動市場的工資較低,基本是在小企業就業的臨時職位,或者是大企業中的缺少吸引力的職位。這種制度上的理解有助于認清歧視,因為大多數婦女和黑人都在第二級勞動市場就業。

(2)商業周期

激進經濟學家對商業周期理論的顯著的復興做出了貢獻。商業周期論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繁榮時期已經銷聲匿跡了。激進經濟學家正式把這個領域稱作經濟危機理論,因為他們把經濟衰退看作是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激進經濟學家強調,現今類型的商業周期僅僅出現于資本主義,并且只能通過結束資本主義來消除它。有三種主要的激進經濟危機理論。一種是馬克思主義類型的消費不足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由于對被剝削的工人支付有限的工資而產生的有限的消費需求,使得資本主義制度在每個擴張都達到有限的一點,在這一點上不能再通過銷售增加的產品而實現利潤;一種是馬克思主義類型的過度投資理論,這種理論強調,資本主義的每個擴張都導致失業工人后備軍的枯竭,隨之而來,勞動者方面的增加的集體工資談判力量便導致一個減少剝削和利潤的不斷提高的工資份額,從而引起經濟衰退;一種是通常僅應用于長期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觀點,這種觀點強調技術進步使加之于生產過程的資本品多于勞動,所以,同樣的剝削程度將導致資本利潤率的下降。許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試圖把這些理論綜合成為一個統一的理論。

(3)帝國主義和發展

也許絕大多數的激進經濟學家都在發展領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發展領域,他們強調資本主義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支配。激進經濟學家之間也存在一種劃分,一些人強調外國帝國主義在引起不發展上的作用,另一些人則強調阻礙發展的落后國家內部的階級力量。雖然所有的激進學者都承認阻礙發展的外部障礙和內部障礙,但在這兩部分激進學者中卻存在非常不同的觀點,一部分激進學者強調“依附性”(dependency)是發展的障礙,一部分激進學者強調反動地主階級及其政府的作用。

(4)比較制度

最后,許多激進經濟學家分析了世界上的不同的制度,并比較了資本主義制度和在許多國家存在過的所謂“社會主義”制度。激進經濟學家們不同意稱前蘇聯的經濟為“社會主義”經濟,雖然生產資料為政府所有,但政府基本上沒有進行民主管理。激進經濟學家對中國、古巴、前蘇聯以及東歐進行了細致的具體的研究,他們在關于中央計劃和市場社會主義的是非曲直上存在著爭論,在關于新的文獻的論斷也有爭論。這個論斷說,資本主義是一個統一的世界體系,結果,任何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實際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方法的激進經濟學家不同意這種觀點。

此外,激進經濟學對經濟集中問題、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等問題都有較深入的闡述。

六、幾點評論

謝爾曼關于當代激進經濟學家基本理論觀點和傾向的分析,已如上述。對此,本文可以做以下幾點評論:

(1)從本質上說,激進經濟學家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也可以將他們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或者徑直稱之為美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如前文所述,激進經濟學,是指在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形成的具有馬克思主義色彩的經濟學流派),因為他們堅持了馬克思的基本理論,并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上,站在無產階級和世界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立場上,探討了作為剝削制度的資本主義的本質,探討了資本的國際擴張對落后國家的剝削及其帶給落后國家的不發展。

(2)激進經濟學家是同居于正統地位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完全相左的經濟學家。這不但表現于其基本的理論觀點和分析方法同新古典經濟學完全不同,而且還表現于其對資本主義的基本認識上同新古典經濟學完全不同。在新古典經濟學看來,資本主義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經濟制度,它可以通過市場創造經濟效率和經濟的最優化,通過市場機制的運作,個人和社會都可以實現福利的最優化或最大化。而在激進經濟學家看來,資本主義作為剝削制度,把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發揮到了極致。資本主義通過市場實現其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生產(在這一點上,他們堅持了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本觀點),而且通過國際不平等交換對第三世界落后國家進行殘酷的國際剝削。

(3)激進經濟學家同新古典經濟學家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強調歷史的、制度的和跨學科的分析。雖然也有些新古典經濟學家從歷史和制度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或制度變遷,但這種分析充其量只是新古典經濟學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的引申,貫穿著“市場萬能論”。激進經濟學家的視角則要寬廣得多,強調除了經濟以外的各種因素對于經濟制度變遷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制度的變遷或歷史變革是包括經濟、意識形態、法律等各種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一些新古典經濟學家也談論跨學科的分析,例如,有一種被稱為“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觀點,強調由于經濟學的固有的性質而使它逐漸走進了其他學科,實現了經濟學向其他學科的擴張。但這種所謂跨學科分析除了宣揚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的霸權主義之外,沒有表明其他學科對經濟學的影響。而在這一點上,激進經濟學家的看法恰好相反,他們強調其他學科對于經濟學的影響,主張廣泛吸收其他學科的成果以豐富和完善經濟學的分析。

(4)激進經濟學家強調,在資本主義下面所發生的各種不良的現象,例如周期性的經濟衰退或經濟蕭條,是不可能按照資本主義的方式得到根本解決的,認為資本主義的矛盾是和資本主義制度相始終的,矛盾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要消除這些矛盾,最根本的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這和試圖以改良的方法來救治資本主義制度的包括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是完全不同的。

(5)全世界都在談論經濟全球化,居于主流地位的觀點是包括社會主義國家、非資本主義世界國家要逐漸融入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所謂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這顯然也是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在世界一片“全球化”的聲浪中,激進經濟學家敢于說“不”,像前文已經指出的,激進經濟學家根本上反對所謂資本主義是一個統一的世界體系,任何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實際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的說法。這種旗幟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立場,顯示了其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品格。

(6)激進經濟學家對于上世紀80年生在前蘇聯、東歐和中國、古巴、越南的經濟轉軌,也非常關注。但由于他們看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是否是其經濟的出路,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顯然,在這一點上,激進經濟學家又囿于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而不能與時俱進地正確認識市場經濟對于發展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