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進步

時間:2022-06-27 06:56:46

導語: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進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進步

1概述

所謂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地惡化,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在美國,住房按揭貸款按照貸款人的信用和其他因素分為優級、中級和次級三個等級。次貸就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一般而言,受自身條件的制約,次級按揭貸款被迫比優級的利率要高,還款方式也更嚴格。放貸機構為早回籠資金,又把貸款打包發行債券,當然次貸的債券利率更高,進而受到投資銀行對沖擊等投資機構的追捧。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發的泡沫經濟破裂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美國次貸款使投資銀行倒閉,加之美國經濟的逐步下滑,這些機構和個人收入水平逐漸下降導致還款能力逐漸下降,日積月累引起不能按期還款的現象大量發生,造成銀行收不到應該收到的錢進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銀行業受到沖擊,影響實體經濟

2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金融證券業、勞動就業、外匯儲備、房地產業、旅游業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并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2.1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擴大出口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減速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美國經濟減速或衰退不僅降低中國的出口增速,而且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規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國出口形成挑戰。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就是金融危機對中美雙方貿易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影響。二是間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可能會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金融危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其生存環境愈加惡化。

2.2對金融證券機構的影響中國金融市場尤其是投資銀行等金融、證券機構尚不發達,資本項目還未完全放開,這就決定了這次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相對來說是有限的。一方面,在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國內的運行機制和市場環境。當前讓金融機構更為擔心的是因為整體經濟衰退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的聯動、匯率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產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可能對銀行信貸業務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會傳遞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股價波動及它對投資者投資收益和對證券機構業績、經營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以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今后我國仍然會堅持金融改革、金融開放、金融創新的發展渠道,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會進一步的加強。

2.3勞動就業受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影響,就業增速明顯放慢。國內新增失業有所增加。先是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企業大量關閉,導致約15%以上、2000多萬農民提前返鄉、流動就業或失業。與此同時,內地一些企業、特別是為大企業做配套生產的中小企業,也出現崗位流失。此外,民營金融、房地產等部門也有減員的情況。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失業的金融從業人員很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國家或地區。因此,我國即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又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2.4對外匯儲備的影響在全球市場動蕩的背景下,世界經濟下滑會造成我國外部需求減弱,也會在今后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態勢,由于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中有相當部分是美元,從短期來看,我國很難通過減持美元資產來規避美元貶值以及美元資產違約率上升的風險,因為這將有可能導致尚未減持美元資產的市場價值下降。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的美元儲備投資于低風險的美國國債,而結果卻遭受匯率損失。與國債相比,公司的債券與股票等收益率較高,但風險也相對較高。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與世界經濟互動格局下,管理這樣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并保證其保值增值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中國一向缺乏在境外投資成功的經驗。金融危機形成后,全世界金融市場較為動蕩,波動性增大,顯示出對外投資的風險進一步擴大。

2.5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這次危機從源頭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國內的房產市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從中央到地方都寄予厚望。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與美國金融政策的失誤有著直接而密切的聯系。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產生原因是美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失誤和美聯儲利率調節不恰當,其崩潰又直接引起了美國的次貸危機,并最終演變成整個金融體系的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間接的,主要是通過心理預期、資金層面和購買角度發生影響。從心理預期角度來看,金融危機對房地產這方面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害怕金融危機對消費需求產生不利的影響,新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如果大家都裹足不前,顯而易見,市場的蕭條景象就會隨之來臨。從資金層面來看,金融危機使大投資銀行資金周轉不靈,損失慘重。從中國收縮資金是他們的選擇之一,高盛、摩根斯坦利都在出售他們在中國原來購買的房產。但另外還有一些在危機中沒有受到世紀沖擊的私募基金、投資基金,他們在危機過后把眼光聚焦到了中國的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通過設立房地產投資基金的方式來進行股權投資,簽訂回購協議,把抄底房地產作為一種機會,因此,影響是復雜的。從購買這個角度來看,金融危機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家可能推遲消費,投資性購買也會相應的推遲,這樣就有可能使房地產市場經歷長時間的調整,即使中央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對刺激消費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對刺激投資性的需求幾乎沒有作用,是因為房地產投資是看其未來的升值空間怎樣,而不是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而這時前景很模糊,有這部分需求的人就進入了觀望階段。

2.6對旅游業的影響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旅游業具有綜合性、關連性強這兩方面的作用,因而在面對外界環境的改變時,表現出了較強的敏感性。金融危機過后,全球的旅游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由于旅游市場前景與全球經濟走勢有著密切的聯系,歐美洲作為主要客源市場受到的影響最大,亞太地區雖也受到一些影響,但是仍會保持小幅度增長。金融危機過后,我國旅游業也受到了嚴峻考驗,特別是入境旅游市場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受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和國內經濟下滑壓力加大的影響,居民旅游消費預期下降,旅游企業困難加劇。

3總結

金融危機對中國先是危、后是機,從長遠講對中國是件好事。面對經濟危機,中國一方面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國際監管體系,建立評級機構行為準則,加大全球資本流動監測力度,從而來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在外需持續減弱的情況下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立足點,依靠政府大力發展高附加值與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同時花大力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農業基礎的地位,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規模空前的金融風暴是對世界各國經濟治理能力的考驗,是對各國加強國際合作的誠意與決心的考驗。中國只有從各個方面加強管理,把自己當前應對危機的事情辦好,并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經濟政策,擴大內求,增加對外國的投資,保持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的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一定能順利安穩的度過經濟危機并同時推進社會的安全平穩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