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06 02:54:04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金陽縣的農村經濟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下,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創新提出“三個立足”和“五個富裕農民”的指導思想,形成河谷、二半山、高山地區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核桃、青花椒、華山松“三棵樹”林業產業發展模式,促使全縣農村經濟保持著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但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1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一號文件,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村村通”項目的實施,使公路、電力、生活和飲用水、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等都進了農村。但從金陽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來看,基礎設施不完善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道路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重視建設但缺乏養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經年失修,農技推廣不到位,新型農業機械和技術沒有普及到位,農民更多只能“靠天吃飯”;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尚不健全,農民抵抗惡劣天氣的能力不強;信息傳遞不通暢,網絡、手機等信號不穩定,經常發生斷線、失靈等問題。
1.2農村經濟發展政策不健全
一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管理缺失,大量的農村集體流失,農村集體發展經費不足,制約了農村工作的開展。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加快土地流轉提高土地利率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農民流轉意愿不高,土地產權邊界不清晰,土地流轉缺乏市場機制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速度和效率,不利于農業生產規模,影響土地使用效率。
1.3農村經濟發展人才短缺
一方面,受主客觀、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整體素質不高,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能力較弱。此外,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年輕勞動力源源不斷的流向城市。農民素質不高,一方面直接影響了新的種養殖技術和新農業機械設備的推廣和普及;另一方面,農民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市場觀念薄弱,導致農產品投入產出比不高。
1.4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一是一方面農業資源短缺,而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大多數農戶仍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尚未形成規模化經營,資源利用率低。二是農產品附加值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種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農產品生產仍停留在初級階段,產業鏈短,缺乏深加工,產品競爭力不強,農產品生產信息與消費市場信息不對稱,無法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
2解決當前金陽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2.1加快城鎮化發展進程
城鎮化發展是使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城市轉變的過程,加快城鎮化進程不僅可以提高和整合資源利用率,創造更多的勞動力,還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金陽縣充分發揮縣城輻射帶動和溪洛渡庫區集鎮聯接作用,加快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著力打造“以新老縣城為中心、對坪等4個中心集鎮為支撐、溪洛渡庫區遷建集鎮為補充”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2.2加快農村脫貧致富步伐
金陽縣把加快農村脫貧致富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不斷加大對“三農”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資金扶持,為農民提供貸款等政策優惠。二是加大技術扶持力度,搭建農民技術培訓平臺,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拓展了農民的視野,為農民脫貧致富奠定基礎。三是減輕農民負擔,精準扶貧。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為農民發展生產提供便利條件,根據困難群眾的實際情況,圍繞資金、項目、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等方面,對困難群眾幫扶,幫助他們緩解生活困難,最終實現全面小康。
2.3以調整結構為主方向,加大力度助農增收
一是發展現代農特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圍繞優勢主導產業,調整優化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在土地和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鄉村種植大棚蔬菜,在高山推廣馬鈴薯收挖之后種植露天秋季蔬菜,拓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培育適度規模化養殖,大力發展優質肉牛肉羊、雜交野豬、林地生態雞鵝等特色優勢養殖業。狠抓農牧產品自主知識產權建設,著力打造“大涼山金陽”農特產品名優品牌,進一步提升青花椒、白魔芋、絲毛雞知名度。二是做強立體林業經濟。堅持“三個立足”林業產業發展思路,根據金陽縣的農業資源分布情況,在青花椒種植區種植白魔芋,在核桃種植區套種花魔芋,在高山區域套種、套養牧草和禽畜,真正實現山上、林下、林間的立體化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三是不斷壯大新型合作組織。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政策上的扶持,提供免息、低息、貼息貸款等優惠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扶持專合組織做精做強,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互聯網+農產品”的電商、物流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努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建成青花椒、白魔芋精深加工廠,使農業產業真正實現“企業+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四是做實做優勞務經濟。要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通過組織農民夜校、“9+3”等形式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提高勞動力價值。
2.4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
新形勢下,農村旅游業作為一種新型產業快速迅猛,金陽縣充分利用百草坡、索瑪花、金沙江高峽平湖等自然、文化旅游資源,將農村旅游打造成金陽縣的一張農村發展的“名片”。此外,要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打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加快推進集配送、物流為一體的綜合物流園區建設,著力打造輻射到農村的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不斷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提高金融網點覆蓋面;加強“惠農保”服務“三農”力度,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增強農業抵御風險能力。
作者:李蘭英 單位:涼山州金陽縣農村經營管理站
[參考文獻]
[1]張達,鄧文偉.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策略選擇的量化研究——以邵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09):4305-4307+4311.
[2]張琳濱.農業產業鏈發展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6.
[3]謝小順,王軍蘭,羅新民,等.邵陽縣發展農業產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06(11):13-14.
- 上一篇:淺談如何加強鄉鎮經濟管理
- 下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