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探討

時間:2022-12-14 09:41:10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探討

【摘要】農村經濟發展現代物流業發展是彈性的互動關系,二者相互催生,具有因果關系。現代物流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加速器,農村經濟發展是現代物流業的物質準備與經濟基礎。在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現代物流業獲得了產業發展的寬闊前景,認清二者間良性互動的條件和作用對為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物流業發展;農村經濟發展;互動關系

產業經濟學收入彈性差異和投資報酬(技術進步)差異理論表明第一產業的屬性是農業,農產品的需求特性是當人們的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難以隨著人們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彈性出現下降;由于農業的生產周期長,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比工業要困難得多,因此,對農業的投資會出現一個限度,出現“報酬遞減”的情況。由此可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并不能單純的依靠增加農業投入,發展農村經濟要拓寬道路,現代物流的發展即為拓寬農村經濟發展路徑之考量。

1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致力于發展農村經濟,惠及農民,改善“三農”問題,建設現代農業。經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增效,發展勢頭強勁;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TFP)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民就業創業門路拓展。在農村經濟向農業現代化方向挺進的道路上,物流業越來越搶眼的扮飾著勞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伙伴關系,或稱之為越來越搶眼的發揮著加速器的作用。從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的理論探討不斷推出新觀點,如劉南、李燕運用了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從供給推動、需求拉動兩個角度分析現代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1]。錢曉英、馬傳秀從分工和專業化的角度構建模型物流發展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三者間的關系,研究表明中國物流、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增長中起重要作用[2]。胡愈、徐紅蓮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證明了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城市化程度、自然災害、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農村教育發展對農村物流發展有重要影響[3]。周建勤,鞠頌東從農業與農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關系、農業與農村物流規劃的內容、農業與農村物流節點布局和農業與農村物流運作主體培育等四方面論述了區域物流規劃中農業與農村物流規劃的思路[4]。從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的實證看,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地域性與消費的普遍性、生產的季節性與消費的全年性之間的對立,造成了農產品供給與消費之間的矛盾,農產品物流不僅能使農產品實現其價值與使用價值,而且可以使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增值,還能降低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成本,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我國每年大約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發展農產品物流,對降低我國現在高達20%以上的物流環節的農產品損失率,切實提高農民應得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2.1調整優化農村物流業,以現代物流業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物流業的發展依靠政府的重視和規劃發展,尤其在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上要加強規劃,加大投資力度。要進一步優化農村物流路網結構,做好農村公路、村道與物流運輸干線的聯網工作,方便各種物資到村到戶以及農產品的運出。依托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企業的集配中心,增加銷地冷藏、保鮮運輸和保鮮加工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跨區域冷鏈配送能力。在郵政業方面,很多農村地區即使是城郊的農村,快遞等業務都不能送達,應優化物流資源增加生活用品的配送業務,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和公交公司合作每天配送一次生活用品等零單物流業務,縮小城鄉生活差別,以發展農村物流業來帶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可規劃農村物流園區,將農村物流網絡納入到城市物流網絡中。新農村建設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將農戶的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類化零歸整,更有利于構建農村物流園區。建立農村物流園區在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周邊建設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優化以減少運輸距離,降低裝卸、搬運次數從而降低物流成本。當然要實現農村物流園區的經濟效益必須要形成規模化生產運作,創立品牌效應。物流配送中心在園區內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應當鼓勵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參與到農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中,也有助于城市物流資源的整合。2.2邁出農業經濟發展新步伐,為現代物流業諸如生機和活力。農業部長韓長賦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概括為;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在我國農業經濟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也即在現有農業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要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舉措、新作為、新成就,為發展現代物流業堅實和做大物質基礎,積極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相互支撐和共同進步。作者簡介:周璐璐,1977年生,女,北華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農村區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南,李燕.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7,21(1):151-154.

[2]錢曉英,馬傳秀.物流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協整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4):84-87.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其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85-88.

[4]周建勤,鞠頌東.區域物流規劃中的農業與農村物流問題探討[J].物流技術,2007,26(2):40-42.

作者:周璐璐 單位: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