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分析
時間:2022-06-04 10:05:41
導語: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遼寧科技發展的現狀及對經濟發展牽動的現狀本篇論文將分別從兩個方面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信息產業如何帶動經濟發展。一方面主要分析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及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另一方面主要分析遼寧實施信息產業發展戰略以來在經濟發展方面呈現出的問題和不足。
【關鍵詞】信息產業;經濟發展;遼寧省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影響著經濟的興衰,更是決定經濟競爭力的聚焦點,其中,信息產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因此,信息科技是目前社會發展的重頭戲。當前,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均將信息科技作為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和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信息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
一、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遼寧省信息產業規模逐漸擴大,對外開放取得很大進展,帶動了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優化了產業結構,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遼寧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社會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引發的新興產業,大有發展成第四產業的趨勢。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發展信息產業的重要性及經濟發展差距問題的嚴重性并開始關注各地方財政在縮小這一差距上的作用,以此達到促進各市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提高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信息產業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的支柱和戰略性產業之一,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人才和機遇成了這項產業里最主要的話題。2008年以來,遼寧省信息產業軟件業務、系統集成等項目均已達全國前十名,由此看來,遼寧省信息產業發展態勢不可小窺。我國軟件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應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遼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居全國第8位。遼寧省作為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想要完成振興,完成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統一發展目標這條路必不可少?,F在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在傳遞消息的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的發展有目共睹,遼寧省將信息產業著重發展,必定會取得不小的成績,以此減少各市間經濟差異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經濟發展區域差異給信息產業發展帶來的的影響
近年來我省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差異性變大的趨勢,這種差異性主要是由區域差異引起的。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對地方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Barro教授曾提出了索洛增長模型并根據財政支出項目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其實證結論表明人均GDP受非生產性財政支出的負面影響較大,但這項結果在數據統計上很難看出。遼寧省各市由于實物資源差異以及人力資源不同,出現了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狀況。總體來看,我國區域的差異主要是東西部的差異,沈陽、大連的地區發展與其它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日益擴大,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通過數據分析和統計可以發現,遼寧省各地區間經濟發展的絕對差異十分顯著,并有逐漸擴大的趨勢。沈陽、大連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其它地區差別日漸增大,遼西北地區發展滯后,區域經濟差異在總體上呈現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現象,沿海地區貢獻率最大,沿海經濟帶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整體經濟發展的差異性,所以解決遼寧省區域經濟差異的首要問題是要縮小沿海經濟帶與各城市間的經濟差異。由此可見,遼寧區域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各地區分布不同,因此自然環境等資源差異較大進而造成了區域經濟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上:遼寧省地貌基本可以劃分為三大區即東部丘陵山地區、中部平原區和西部丘陵地區這三個部分。目前從遼寧省各市的發展態勢來看,地理位置導致的區域差異不容小窺,相較于臨海地區的貿易發展,其它地區發展較為落后。而自然資源對區域差異的影響力則趨于減小。二是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率差異,每一個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效率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結構密切相關,而各個地區的資源狀況決定了發展狀態,進而擴大了經濟差異。各市應轉變經濟結構,充分考慮到其余地區的發展,實現共贏的目標,一次縮小不同地區經的濟差異。三是人才引進的問題:各地區應對人才引起重視,加大力度引進新型人才,順應時展應不斷引進新技術,組織各階層人員定期學習,努力改善并提高整體的素質和能力,著重培養全面型人才,趕上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新,做到不被時代淘汰。始終要走在時代的前沿,不斷探尋新的發展,生生不息,致力于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以此減小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以上三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區域經濟差異的主要因素。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逐步完善各市地方政策,大力加強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隨著時代經濟體系的變化不斷進行改進和調整;改變“閉關鎖國”的現狀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強區域空間的聯系,加強發達城市對落后城市的經濟帶動作用,注重創新提高效率。
三、遼寧實施信息產業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不足
近年來我省也追隨時展的腳步,大力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眾所周知的京東商城,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也是中國目前收入規模最大的互聯網企業。2014年正式掛牌上市的京東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個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綜合型電商平臺,并快速躋身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排行榜。2016年7月,京東作為中國首家、唯一入選的互聯網企業入榜2016《財富》全球500強。雖然我國在信息領域的發展日見成效,但長久看來,信息產業的發展仍然伴隨著諸多的問題和缺陷。(一)相關管理規定不夠完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信息產業也是一樣,要想長遠的發展信息產業,就要完善管理規定,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形成更好的自主發展體系,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創新,提高創新效率,這些都是帶動信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大部分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關,無法支撐信息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在基礎設施方面有待加強,有了好的設施,才能有好的發展環境,才能創造出好的成果。(三)科技創新實力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落差:我省科技創新實力雖有所提高,但與我省的經濟發展水平仍不相適應,如何充分利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實現經濟的大力發展是我省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遼寧經濟發展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GDP出現負增長,現在仍然處于負增長的狀態,加大了經濟體運行的復雜性,增加了運行風險,這使遼寧省的傳統優勢難以支撐經濟的高速發展。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及效率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一定區域內整合科技資源,推動持續創新的實力,是衡量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標志性指標。四、對遼寧省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通過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發現我省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方面同時存在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科技成果轉化速率低,科技創新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發展落后導致的科技經費投入不足,經濟模式與各區域資源不適應等問題,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加強創新意識,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服務創新、心態創新、知識創新,時代在變化,企業結構也應該有所改進,建立完善的生產制度,以業務流程管理為核心,讓管理簡單化、柔性化。以業務營運為核心的戰略化管理。改變人才結構:多創立人才聚集的研究小組,使科研發展更加的完善具體多樣化,促進科技創新的發展,為未來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改變經濟策略: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新興產業為主,固有產業為輔,著重發展新興產業,如信息軟件等產業,形成完善的自助發展體系,新舊結合。完善科技創新基礎設施:連續優化創新環境和根本設施,大力發展科技創新,科技資源才能更有效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新型創新體系才得以更好的構建和發展,才能更有力的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良好的工作環境更有利于創新,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科技的發展,鼓勵各大企業、高校、研究院向社會開放資源,引進優秀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面對新形勢的變化和要求,我們應深刻認識到,在科技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是科技創新的能力不足、科技效率低及科技創新不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等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本文在對遼寧省區域經濟差異進行分析中也嘗試了以下幾點創新:就科技牽動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效率及結構差異進行定量的實證分析,對此進項全面的分析,使實證分析和規范化的分析融合在一起。以上研究方法,針對遼寧實際情況深入系統的研究還未見相關文獻,因而這應屬本項目的研究方法創新之處。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受筆者寫作水平及信息、數據搜集能力的限制,文章在進行數據分析時,選取的數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偏差。從本次調研來看,68%的創業培養教師為學工辦教師,創業培訓教師中參加過創業培訓的比例僅為31.9%,98.6%的從事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根本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更別提創業的相關經驗,師資力量非常薄弱。
三、調研啟示
(一)擴展創業培養的實踐空間。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搭建創業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讓學生通過創業平臺或進入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管理、銷售、人事、財務等知識,在不斷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創業孵化基地中可以模擬當老板,從而更進一步提升創業能力。(二)設置有效的課程培養體系。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業教育,使得學生一方面學習專業技能、一方面學習創業技能,同時學習如何在自身的專業上尋求商機,實現與專業結合的創業,從而將專業元素融入創業項目中。與企業尤其是創業明星們合作開發與專業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教材,開發的教材應符合高職教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相應的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時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三)提升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作為創業教育中的關鍵要素師資這一方面必須要下工夫,一是自身要端正思想,必須要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千萬不能抱著隨便講的態度;二是多參加創業類的師資培訓,當然這需要學校培訓機構的支持;三是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盡量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時間去企業實踐學習,從而獲取豐富的創業經驗;四是聘請一些創業經驗、管理經驗、投資經驗豐富的企業家作為學校的創業導師。
參考文獻:
[1]沈穎,陳華棟.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沿革[J].價值工程,2017,36(36):106-109.
[2]李保紅.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6):79-80.
[3]傅貽忙,曹雄彬.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市場,2017(36):204-207.
[4]張川,何齊宗.基于創客空間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研究[J/OL].中國成人教育,2017(22):60-64[2018-01-09].
作者:代欣彤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 上一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內在關系分析
- 下一篇:區域固定資產與經濟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