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生態觀光旅游可行性研究

時間:2022-06-25 08:45:16

導語:崇左生態觀光旅游可行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崇左生態觀光旅游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下,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生態農業旅游。生態農業旅游的特點在于,利用農業環境的獨特性、農業生產的多樣性、農村文化的鄉土性、農村景觀的優美性等各項農業及農村的豐富資源,使都市旅游者閑暇時調劑身心,享受綠意盎然的田野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以達到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

二、研究問題

以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旅游景區為例,研究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及發展趨勢,這一新興行業的存在是否會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三、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田野考察。本次調研采用了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的方法,訪談對象包括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的主要負責人及其員工,周遭居住村民(其中青壯年所占比例為70%,婦女所占比例為23%,50~60歲的采訪對象所占比例約為7%)、村干部以及崇左市民(其中18~25歲年齡階段的所占比例為63%,26~3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為7%,30~45歲年齡段所占比例為23%,46~55歲年齡階段所占比例為6%,56歲及以上所占比例為1%),對景區負責人以及景區員工主要以面對面訪談為主,并且以錄音及視頻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對村民、村干部以及市民主要采取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二)數據分析。本文通過對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結合村民、市民所反應的現象,以及景區負責人對景區的規劃和對該行業發展形勢的把握進行總體分析,目的是探索以山水弄崗生態旅游為例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對村民和市民的影響,以及其發展趨勢,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做好創業理論與實踐的總結,探索出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所需的各項能力和素質。

四、研究結果與結論

筆者就當地村民對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看法展開了采訪,采訪內容主要包括發展生態農業旅游對當地環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公司發展過程中與村民間存在的矛盾。并與廣西龍州山水弄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經理進行了關于公司未來的發展,以及在國家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業發展前景的訪談,同時也虛心地向前輩吸取經驗,探索大學生創業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也在崇左市開展了問卷調查并在網絡上發起了問卷,實際發放200份問卷,共收回20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網上發起的問卷調查實際參與的人數為189人。針對市民的問卷調查,最終有效份數為389份。針對景區,筆者走訪并向以景區為中心的板曉屯、板牌屯、板橋屯、板屯發放問卷,實際共發放了100份問卷,但由于村民流動性大,人手不夠,所以最終回收有效問卷65份,有效率為65%,為了獲取更多的數據,在此基礎上筆者一對一訪問了37位村民,此次調研的數據較具有代表性,覆蓋的年齡層較廣。(一)要致富,先修路。經實地調研發現,位于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曉板屯的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旅游景區目前建設尚未完成,崇左至響水鎮三級公路中間的一小段路程坑坑洼洼,景區距離崇左市區52千米,計劃用時1小時30分鐘,實際卻花費2個小時。據景區人員描述:部分路段坑洼不平,前往其他地方耗時長,而且每逢節假日會出現嚴重堵車的現象。道路阻礙會造成運輸效率低下,遇上下雨天道路坑洼、節假日堵車等情況還會造成水果破損、腐爛等問題,直接導致產品賣不出好價錢,景區難以在短期內收回果樹種植成本,很難致富。針對山水弄崗公司在當地的開發建設工作,有97%的村民持支持的態度,只有3%的村民持反對態度。由此,本文可得出以下結論:弄崗公司的發展,完善了村里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村民的收入。此外,有63%的市民表示在出游時會著重考慮景區的交通情況,如果當地在景色優美的同時,交通方便,道路平坦寬闊,將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如今,狹小的鄉道已不能滿足鄉村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游客的需求,交通設施的完善勢在必行。(二)解決矛盾,謀求更好的發展。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注重的是“生態”二字,更注重生態的質量。在到訪的兩天時間中,那里正在建設,筆者采訪了周遭的幾個屯的村民,村民們支持外來企業承包土地搞生態,但對土地使用權的異議不一。企業每個月給村民800元的租金,安排村里的村書記或黨支部干部為作業長,讓他們安排和監管村民們做事。土地使用是否得當,工作安排是否合理都可能會引起村民的誤解。根據調查數據可知,34%的當地村民認為基本沒有土地糾紛,17%的當地村民認為偶爾存在土地糾紛,40%的當地村民認為會經常出現土地糾紛,19%的當地村民沒有遇到過土地糾紛問題。在當地采訪的當天,山水弄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征用村里的水庫時,未與村民進行協議,由此與他們產生了矛盾。現今,公司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公司應承村民裝修門面建民宿,這個口頭決議遲遲未落實,村民們因不了解公司的發展情況,所以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在采訪中,有2%的村民表示看不到公司的發展未來,對公司的開發建設的參與熱情也在逐步消減。除了村民與景區之間的矛盾,在旅游旺季時,由于游客驟然增多,容易產生亂丟垃圾的現象,以及影響村民休息等現象,所以在游客與村民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針對以上的矛盾,山水弄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應積極回應村民反映的問題,化解出現的矛盾,加強與村民間的溝通交流與村民攜手謀得更好的發展。也要相應地完善景區管理制度,在旅游旺季,不僅要保證接待游客的數量,更應該保證接待游客的質量,維持景區的秩序以及整潔,以此來減少游客給村民生活帶來的不便,緩解村民和游客間的矛盾。(三)利用地區特色,打造獨特的生態旅游景區,注重景區開發多樣化。此次調研,筆者誠摯邀請了山水弄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員總經理。他提及提出要注重生態的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策略。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積極響應黨的政策,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加大景區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并進行多渠道的宣傳。在訪談過程中,員經理告訴筆者,景區的設施建設是發展的基礎,生態是發展的原則。來訪者可以到景區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賞農家景色、購農家物、享農家樂,可以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員總經理感慨道“如果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的發展,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廣西龍州山水弄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會把當地實際情況與左江花山壁畫的文化資源相結合,爭取把弄崗打造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底蘊,健康生態的農業生態景區。筆者發現,山水弄崗景區占據優越的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相信待道路完善、景區土地等資源充分開發后,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除此之外,景區在開發中還應注重多樣化發展,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條以及品牌。在針對市民的調查問卷中,筆者發現市民對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的需求更為多樣化,此次接受調查的市民中18~25歲與30~45歲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所占比例為85%,他們中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與親人、朋友一起出游,因為出游人群中包含多個年齡段,而每個年齡段的需求不一致,所以景區在開發中不僅要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也需多樣化發展,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做到不僅能吸引游客前往,更要留住游客的腳步,讓游客流連忘返。(四)政府幫扶,與自我宣傳相結合。景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依傍國家級弄崗自然保護區,附近又有櫻花谷和一級保護樹種蜆木王,具有相對的區位優勢,再者,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是甘蔗種植基地之一,具有諸多的政策支持。筆者也在做問卷調查時向當地村民了解到,政府相關領導走訪基層群眾,積極鼓勵村民參與到公司的建設發展中,與公司一同發展繁榮,給村民與公司打了強心劑。景區想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把品牌打響,也離不開政府的幫扶。在對市民的調查中發現,人們對這生態農業的了解十分有限,他們中有70%的人都是通過互聯網了解的,有66%的人表示愿意去體驗生態農業旅游,但沒體驗過,所以景區應該與當地政府合作,一同把生態農業旅游向外推廣,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讓這一新的旅游觀念深入人心,打響本土生態農業旅游的招牌。景區更應加強網絡宣傳,擴大宣傳范圍,增強宣傳力度,舉辦特色活動吸引游客前往。(五)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農業是在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發展而來,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在開發的時候不能只注重規模與經濟效益,而導致過度開發或者是為了迎合市場而盲目開發。開發還應該要因地制宜,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還應該對自然進行保護,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針對市民的調查中,有37%的人擔心景區會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當問到受訪者對景區有什么建議時,他們表示,希望景區能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注意生態,保護環境,護好農村綠色,讓綠水青山與小康共行。

五、結果

(一)主要發現。通過數據調查分析與整理,筆者發現以下實際現狀。一是山水弄崗景區的開發讓村里的交通道路更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還能改善生態環境,讓鄉村更整潔,美麗,而這也與市民的需求相一致。二是大部分村民認為,目前山水弄崗景區的開發(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對他們個人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只有小部分村民覺得能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部分市民認為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的開發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閑置資源,為人們休閑度假提供一個好去處。三是景區在開發時,會碰到林地糾紛,以及缺乏溝通的問題。四是大部分的村民表示很樂意把自己的閑置土地租給景區,有些人表示要視土地租金所定。五是目前景區的老板采用銀行卡的方式給參與景區建設的村民發放工資,而不再是直接發放現金,景區的管理正在一步步完善,逐漸朝“互聯網+”的方向發展。市民們也表示,景區的發展也應該與時代接軌,有WiFi覆蓋,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引進共享單車等項目。第六,部分村民認為土地租金太少,而且老板有拖欠工資的現象,景區與村民之間缺乏溝通,從而會導致糾紛。在旅游旺季時,游客過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村民造成困擾,制造過多的生活垃圾。第七,景區采用大規模化的種植,為村民提供就業的機會相對較少,但有利于形成產業鏈,打造出本土品牌,方便游人進行觀光旅游。第八,市民對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為在意,影響市民出游的重要因素就是旅游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食宿環境以及交通)。第九,多數市民表示在閑暇時有進行生態農業旅游,體驗農家生活、親自采摘水果的想法,但不知道去處。第十,大部分市民表示一般會選擇與家人、朋友一起出游,所以對景區的要求比較多樣化,希望景區不僅有自己的特色,也應該能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二)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本次調研存在的局限如下。一是因為交通不便,人力、物力有限,在校期間調研時間比較零散、短暫,從而也導致筆者無法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填問卷的主要是學生和老師)對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看法。派發的問卷、走訪的村民也有限,而且調研的幾個村屯中有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所以數據的來源比較單一。第二,調研地單一,只在崇左本地開展了調研,沒辦法得到更多更全的資料,無法進行對比,更全面地了解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發展態勢。研究方向:生態旅游在南寧崇左地區的發展前景,探索從事生態旅游方面創業實踐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六、調研的收獲和啟發

大學的學習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多參加社會實踐能充分鍛煉團隊合作、人際溝通、邏輯思維以及組織策劃的能力,應該多與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以此來增強自己對社會的認識。這一路走來,從創業構想,請教老師,落實計劃,參與實踐等社會活動,讓筆者對漫長而又艱辛的創業之路有了初步的認識,佩服那些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他們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充滿了勇氣和魄力。因此,筆者認為,不管今后是否選擇創業,都要學習創業者那種目標明確,大膽實踐,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最后,針對這次調研,筆者也發現了整個團隊存在的不足,例如設置問卷及訪談問題不夠全面及嚴謹,分工不太明確,有時執行力度不夠,出行安全措施考慮得不夠周到,住宿的發票還不懂得怎么報賬等等。在此,希望筆者下次的調研能做得更好,更完善,并且能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作者:蔣博文 詹玉艷 江 悅 謝彩麗 陳麗君 韋克英 楊建娣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