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轉變
時間:2022-11-12 04:15:29
導語: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高校繼續教育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其繼續教育成為新時代人力資源開發不可或缺的手段,構成了建設知識信息社會的重要部分。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高校繼續教育部門尋找出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從而轉變就業導向,是知識經濟時代高校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現實,首先闡述實現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轉變的實際意義,其次分析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現狀,最后提出轉變路徑,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轉變;路徑
當前各國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依靠先進、科學人才的開發和培養。高校繼續教育是社會人力資源挖掘的重要方式,為建設知識型社會提供力量。高校是教育實施的主體,向社會輸送必要的支持人才,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服務窗口,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高校教育部門具備了充足的教育資源,不斷深入挖掘網絡信息資源,積極建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之間的交接橋梁,創設不同類型的教育以便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群。因此,高校繼續教育要通過尋找最佳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方式,為全民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和技能水平。
一、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轉變的現實意義
首先,地方經濟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靠地方各個行業領域的企業來實現各種產業鏈條的建立。當前時代,企業的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和先進技術的支持,這些都取決于地方培養人才的水平。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地方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有關要求,這項任務賦予了高校更多的責任。高校繼續教育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內容,同時容易引發熱議,借助其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理論專業研究優勢明顯推動了整個地區的發展,起著引領時展作用。其次,隨著我國地方經濟產業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這對于整體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有了明確要求。但是由于地方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之間不相匹配,尤其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嚴重匱乏,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最后,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對象,一是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設置對應專業,培養出服務于區域本土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二是立足于區域發展需要實施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勞動者素質;三是可以通過學校的理論、技術以及人才優勢進行技術研發,真正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四是高校對于地方經濟輻射范圍廣,不斷拉動了相應配套發展的產業鏈條。這些能力轉變使得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內容變得豐富、服務形式變得多樣、服務質量變得高校,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二、分析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現狀
(一)服務意識比較薄弱
繼續教育的對象是社會勞動者,以學校教育為前提基礎,不斷對更新知識系統、提升技能水平及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的補充教育。高校繼續教育緊密和地方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是以教育形式服務社會的主導者。但是從當前實施現狀來看,繼續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沒有得到重視,學校管理部門將繼續教育定位在單純對學歷的要求,沒有真正做到和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應用同樣的教學模式。同時高校在繼續教育開展中缺少長遠規劃,繼續教育的項目設置比較隨便,高校沒有看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這一深層面,多數高校的定位將繼續教育當成學校創收的重要手段。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意識薄弱,沒有考慮到本土經濟發展自身承擔的責任,基本上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執意按照自己學校安排來培養繼續教育的對象,無法真正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
(二)服務途徑比較狹窄
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從本質上看,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利用多種途徑,例如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為其培養各類實用型人才;不斷培養出針對經濟發展崗位社會勞動者的專業能力、操作技能及職業素養;邀請地方知名企業對繼續教育對象開展專題講座等。但是實施過程中由于服務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聯系欠缺,基本上只是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區別,短期培訓和專題培訓實為滯后,無法發揮出高校繼續教育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近年來國家教育規劃不斷擴充繼續教育的規模,爭取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繼續教育擁有巨大市場,但問題是多數高校繼續教育的要求是非學歷的短期培訓,并非是學歷教育,因此服務途徑得以限制。
(三)服務內涵單一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的增強,我國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經濟發展腳步變得緩慢。對此,國家希望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擴大消費者市場需求,不斷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增強了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功能是一致的,高校繼續教育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根據這一現狀,應該及時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內涵。但是從實施現狀來看,高校繼續教育仍然只發揮出表面學歷提升的基本職能,沒有真正考慮地方各個行業領域發展中對人才的要求,因此繼續教育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并不高。
三、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轉變路徑
(一)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實際,轉變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根據地方經濟市場人才需要設置對應的專業,從培養源頭開始適應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和發展形勢。高校繼續教育不斷對地方的經濟情況深入調查,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派出專門的市場調研人員,及時調整專業培養方向,開設需要的新型專業。其次設置和崗位需要相匹配的專業課程,讓教學內容適應地方經濟工作崗位。課程體系安排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必須遵循需要、適用原則,在兼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更應考慮到職業崗位的需求,不斷以最新時代教學氣息感染繼續教育,體現出地方教育的特點。最后重視實踐教學,使得人才培養質量和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符合。繼續教育的對象是社會勞動者,因此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對于需要掌握的實踐技能及時培訓,注重教師隊伍能力的培養,為做好繼續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校繼續教育帶有職后培訓的傾向,因此要明確服務辦學的宗旨,將市場作為就業培養的導向,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加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質是明確市場需求,對應培養出和市場專業人才所需的畢業生素質和能力。這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對人才特殊需求,建構起專業課程體系和素質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市場的變化沒有規律可循,但是高校繼續教育部門能夠采取微觀形式操作,調查市場中行業訂單需求狀況,富有前瞻性眼光來培養人才,研究地方人才需要的變動規律,制定預先性的宏觀規劃,滿足了地方經濟發展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調整高校繼續教育發展途徑,轉變校企資源對接方式
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能否發揮有效性,取決于國家有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學校領導扎實做好有關調研的校企對接渠道,能夠讓對應專業的教師積極投入到企業所負責的專業鍛煉中。很多高校繼續教育部門依托本校的教育資源準備了充分的設備,能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進入工作崗位后的壓力。首先繼續教育專業教師要積極進入到地方企業中進行培訓、學習和鍛煉,高校繼續教育部門對此給予支持,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搭建好企業和學校的交流平臺,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其次邀請企業自身技術人員,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播到繼續教育部門中來,為師生授課,實施特色教學,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讓師生參與到繼續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轉變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需要加強兩者的良性互動,營造出共贏的局面。高校繼續教育體制的創建對于提升地方綜合實力具有巨大潛力,同時依賴于外部經濟的發展,因此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高校繼續教育應培養出創新技能型人才,參與到解決技術難題中來,為地方經濟提高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長喜,陳茂春.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7(2):4-7.
[2]張弘弢.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6(9):13-15.
[3]吳學松.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路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2):1-3.
[4]王敏.高校繼續教育對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作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2):19-22.
[5]趙富學,王發斌.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能力轉變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13-15.
作者:張見 劉春艷 單位:宿遷學院培訓中心 淮海技師學院
- 上一篇:韓國文學教學改革嵌入及運用
- 下一篇: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教學改革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