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的對比透析

時間:2022-05-10 11:49:00

導語: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的對比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的對比透析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總量,不過是同一財富的重復計算。虛擬經濟的作用,在于增強實物資本的流動性和敏感性。這種流動性和敏感性在經濟穩定時有助于恢復經濟平衡,但在經濟出現系統性危機時,可能帶來過激反應。虛擬經濟的總量在當今世界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本文認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具有所有權的同一性,雖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可以分別計算價值,但它們的所有權是同時轉移的,因此本質上為從不同角度標價的同一財富。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物經濟金融衍生品

關于虛擬經濟,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和定義。例如成思危認為,“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活動模式。在實體經濟活動中,資本必須通過與實物形態的相互轉換,經過交換-生產-流通-交換這一循環后才能產生利潤,但是,在虛擬經濟活動中,資本卻不需要通過這一循環就可以產生利潤,通俗地講,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百度百科認為,“虛擬經濟(FictitiousEconomy)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從本質上來說,虛擬經濟是以未來現金流收益為標的的價格系統。這個價格系統中,一切資產以其未來的現金流為標志,而與資產本身的物理形式無關。在均衡市場上,如果兩個資產未來的現金流相同,則它們的均衡價格也必定相同,與資產結構無關。

隨著經濟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越來越大。虛擬經濟規模如此巨大,但它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經濟。那么,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究竟如何?它究竟反映了社會的什么財富?如何對它進行調控?本文對此進行初步探討。

資產的雙重價格

資產具有雙重價格:資產的收益價格和資產的實物價格。資產收益定價的方法有很多,但所有方法都必須滿足一個重要假定:任何時刻,市場上都存在一個人們的風險等效用線,均衡收益率及其波動率(風險指標)的不同搭配,構成等效用線上的不同點。等效用線隨著人們的心理偏好而發生變化。當人們偏好風險時,均衡收益率的波動率越大,人們要求的均衡收益率期望值越高;反之則越低。

如果把整個市場看成是一個整體的資產,其具有一定的未來收益流分布,則人們的風險等效用線,決定了其均衡風險收益率。未來收益流通過均衡風險收益率折現到現在的值,就是整個市場資產的市值。因此,市場總資產的市值,反映全市場的資產收益能力,以及人們對風險和收益的心理偏好。而資產的實物價格,則反映資產作為物品的價值,某種意義上相當于重置價值。它的實物價值往往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它與資產的物理性質緊密相連。

資產的實物價格與收益價格并不完全重合。收益價格中包含實物價格及對實物資產的管理運營。如果管理運營良好,則資產收益價格將高于實物價格;否則,資產收益價格將低于實物價格。

全部所有權和份額所有權

如果某人擁有對某物的全部所有權,則所有權證的全部或部分轉移,直接等價于此物的全部或部分轉移;而此物數量或價格增減導致的價值增減,也等價于權證本身的價值增減。因此對權證的交易,等價于對此物的交易。

如果多人按各自份額擁有對某不特定物的所有權,則這種所有權叫做份額所有權。份額所有權證的全部或部分轉移,直接等價于此物對應份額價值的全部或部分轉移;而此物數量或價格增減導致的價值增減,等于所有份額所有權證價值總量增減,但具體到哪個份額權證價值增減多少,則需要額外的分配規則。

由此,本文推出資產所有權的同一性:某資產的某物權發生任何形式的喪失,必然導致另一資產的物權發生同樣形式的喪失,則此兩資產為同一資產,只能計算其中一個資產的價值,不能將兩資產的價值加總重復計算。以這樣的原則來衡量,就很容易計算金融虛擬經濟的總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討論的金融資產與貨幣具有本質的區別。一旦任何人擁有貨幣,則其貨幣價值是絕對的,以國家信用為保障。而任何人擁有金融資產,其資產的貨幣價值并不絕對,其取決于金融資產背后的財富保證。

實物資產、所有權證及衍生權證

典型的實物資產與所有權證,就是公司資產與股票。若是公司資產被轉移而喪失,則公司股票的價值也同時喪失。而當股票喪失,也就喪失了公司資產。這說明,公司凈資產和公司股票為同一資產。不可能將股票和其對應的公司資產分別出售兩次。

衍生權證,是依照約定價格在約定時間買賣約定標的的權證。這個約定標的既可以是實物資產,也可以是所有權證。衍生權證是在約定標的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但它往往并不實際交割標的物,而是在期滿時由義務方彌補執行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所以,衍生權證的價格僅僅取決于標的物價格與市場之變化關系,而不需要標的物的數量來做執行保障。因此,衍生權證價值的真正標的,是權證義務人的部分財富價值。換句話說,衍生權證屬于份額所有權。權證義務人名下的財富中,應當減去其衍生權證的份額所有權(也就是衍生權證的市場價格),才是權證義務人真正擁有的財富量,也就是權證義務人自己的份額所有權。當權證義務人的財富不足以支付衍生權證的份額所有權時,衍生權證的價值將相應地比市場價格低差額部分。

這樣,由于衍生權證事實上是以權證市場價格主張對權利義務人財產的份額所有權,因此對衍生權證的交易,也就是對權利義務人部分財產所有權的交易;而當權證義務人保留給衍生權證的財富份額減少時,衍生權證的價值也相應降低。所以,衍生權證與權證義務人的財富份額之間,仍然滿足所有權的同一性原則。

所有權同一的交易

所有權同一的實物資產、所有權證及衍生權證,雖然在帳面上具有各自的價值,價值的簡單加總可能很大,但是其實際交易的價值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因為對其中的一個進行交易,就等價于對剩下的兩個也進行了交易。因此參與交易的財富價值并不會因此而增加。

實物資產如果和其對應的金融資產價值不同,但它們又是同一權,該怎么計算其價值呢?實物資產價值和其對應的金融資產價值,體現的是同一物品的不同方面之價值。例如公司凈資產價值,體現的是公司拆散來賣的價值,或者公司的重置價值;而公司的股票價值(市值),體現的是公司未來贏利能力的價值。但是在任何時候,決不能把公司的重置價值和市值加總起來,說是公司的總價值。

因此,這種由于金融產品種類的擴大,而導致的虛擬經濟體擴大,并不影響經濟體的真實價值,也不影響貨幣總量的需求和供給。因為所有權同一的資產之間不能獨立交易,也不能累積交易,從而無法通過擴大金融產品種類而擴大交易價值。

真正的虛擬經濟泡沫,乃是資產的實物價格或收益價格的高估,這種高估必然帶來虛擬經濟價值的成倍數的價值高估。但這種倍數放大,本質上仍然是價值高估的重復計算,并不是價值高估的危害性或嚴重性被放大了。反之,當資產的實物價格或收益價格緊縮時,也將會帶來虛擬經濟價值的成倍數價值緊縮。同樣,這種成倍數緊縮,本質上也是價值緊縮的重復計算,并不是價值緊縮的危害性或嚴重性被放大了。

任何金融虛擬市場數量(不是價格)的擴大,任何金融品的發明創造,都僅僅是增加資產的流動性,而不可能立刻增加總資產。資產流動性的擴大,是增加資產的未來生產能力,而不是增加還沒有生產的資產。

但是,以上分析,都是把市場看成整體來分析的。事實上,金融工具的創新,會提供給人們操作金融的各種手段。當金融工具的使用者作為無法控制市場的完全競爭者參與市場時,強大的金融工具將有助于彌補市場的不足,降低市場的非系統風險。但是,當金融工具的使用者有能力左右市場時,強大的金融工具將成為它們掀起市場波浪的武器,通過控制市場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變動,攫取人們的財富。當大量的財富被攫取后,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市場資源錯配等原因,將可能導致大量破產和需求不足,從而使得實體經濟的信貸緊縮,由財富的重新分配引起整個市場的貨幣萎縮,形成經濟衰退。而如果這種財富攫取來自國外,則是整國財富被攫取,經濟緊縮就更容易發生。

結論

虛擬經濟本身僅僅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和敏感性。在經濟穩定時,這種流動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恢復經濟平衡,但在經濟出現系統性危機時,這種流動性和敏感性可能帶來過激反應。但金融產品數量的增加,并不增加任何總量財富。虛擬經濟本質上是實物市場的所有權交易經濟,它與實物經濟的所有權是同一的,但是主要反映收益價值。金融衍生品里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債權債務關系。控制金融衍生品風險的措施,與一般的債務風險控制并無二致,注重控制債務的保證金就可以了。

參考文獻:

1.成思危.“虛擬經濟綜論”.第三屆虛擬經濟研討會與會代表發言摘要,2004

2.MertonMiller.MM定理三十年[J].經濟學展望,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