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廣西金融監管挑戰和策略

時間:2022-05-16 11:33:00

導語:小議廣西金融監管挑戰和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廣西金融監管挑戰和策略

[摘要]金融業混業經營已經成為當今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廣西的金融業銀證合作、銀保合作發展迅速,混業經營初露端倪,廣西金融監管面臨新挑戰;文章提出了完善廣西金融監管的對策。

[關鍵詞]混業經營;監管;挑戰;對策

一、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日本等國先后取消分業經營的限制。英國在1986年完成了金融“大爆炸”的改革,允許銀行兼并證券公司,形成經營多種金融業務的企業集團。隨后,日本于1998年實施“金融體系改革一攬子法”,放寬了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業務限制,廢除了銀行不能直接經營證券、保險業務的禁令,允許各金融機構跨行業經營各種金融業務。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該法案允許銀行、保險及證券業互相滲透并在彼此的市場上進行競爭,取代了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嚴格分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的通過,意味著美國實行了60多年并由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對世界金融經營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金融分業經營制度走向終結,金融業混業經營成為當今世界金融業經營的普遍模式。

盡管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體制,但目前在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之間仍然已經出現了許多業務合作和金融創新,開始突破了分業經營界限。我國國內銀證合作、銀保合作業務發展迅速,相繼出現不同類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表1)。

二、廣西金融業基本情況和金融監管面臨的挑戰

(一)基本情況

1.銀行業是金融業的絕對主體。2006年初,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5503個,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分支機構同比減少,而其他銀行類機構增加。2006年6月,金融機構資產規模5256.93億元,全區金融資產總計10340.4億元。2006年6月末,廣西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708.4l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3481.00億元,截至2006年6月末,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含人民銀行)實現賬面利潤26.33億元。廣西銀行業健康發展,地方金融企業和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入。

2.證券業在改革中發展。2006年6月底,廣西共有法人證券公司1家(廣西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營業部37家,證券服務部門26家,證券中介服務部門6家。期貨經紀公司0家,期貨營業部3家,2006年1~6月期貨交易額102.56億元,股票交易額725.28億元。廣西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原先8億元增資至16億元,并積極謀劃上市。

3.保險業運行平穩,發展亟待加快。2005年末,廣西共有保險公司分支機構327家,營銷服務部453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36家,保險總資產157.1億元。2005年實現保費收入73.17億元,保險深度為1.82%,比全國(2.7%)低0.88個百分點;保險密度為148.55元,僅為全國(380元)的39.10%。

(二)金融監管面臨新挑戰——混業經營初露端倪

2003年4月28日中國銀監會掛牌成立,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初步完成,在廣西亦建立了這些金融監管部門的分局,由此形成了目前“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金融監管格局。但是,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在廣西已經初露端倪。

1.從廣西金融業內部環境看,銀證合作、銀保合作業務合作發展迅速。2002年12月,工商銀行廣西分行與廣西國海證券公司再次強強聯手,雙方簽訂《受托投資管理托管業務戰略合作意向書》,由此拉開雙方在資產管理業務上戰略性合作的序幕。工商銀行廣西分行與國海證券一直有著密切的業務合作關系,雙方在銀證通、銀證轉賬、法人資金清算、網絡結算和存管銀行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廣西建行、中行、農行等國有商業銀行也與廣西區內的國海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建立密切的銀證合作關系,銀行接受委托發行、兌付各類有價證券業務,接受委托代辦債券還本付息、證券資金清算、“銀證轉賬”業務、基金托管等業務。銀保合作業務也發展迅速。2002年12月30日,工商銀行廣西分行與新華人壽保險南寧分公司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業務合作范圍主要包括:銷售保險業務;收取保險費、支付保險金;資金網絡結算;銀行卡業務;電子商務;聯合開發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中國人保和中國農業銀行互為最大銀保合作伙伴,農行廣西分行在中間業務收入結構中,類特別是保險類收入占比快速上升,從1999年的3.77%劇升到2003年的16.91%。2006年,農發行廣西北海市分行抓住銀監會批復農發行開辦保險等中間業務的機遇,與中保人壽、太平洋壽險等保險公司簽署了銀保合作協議,建立銀保“聯姻”關系。2006年8月25日由廣西保監局、廣西銀監局聯合舉辦銀行保險合作座談會,廣西的銀行、郵政儲蓄機構將與保險公司加強合作,廣西保監局局長金堅強表示,廣西各家銀行、保險公司今后將在銀保方面加強合作,大膽突破目前合作模式表層化、合作產品同質化的現狀,進一步滿足客戶的金融保險需求。

2.從廣西金融業的外部環境看,混業經營是發展趨勢。雖然目前廣西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但在廣西全力構建北部灣經濟圈,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廣西的背景下,廣西和東盟經貿聯系日益密切。2005年底廣西南寧市成為國內第二批對外資銀行開放的四個城市之一,比協議要求提前一年。在廣西確定“M”型發展戰略后,廣西與東盟雙方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廣西金融呈現出對外日益開放的態勢。順應世界金融發展潮流,實現金融業混業經營是必然的,未來在廣西構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可行的。而目前廣西現行的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監管體制雖然是由客觀的國情所決定,但這種體制不利于金融創新,抑制了金融業規模的擴大、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雖然目前實行分業經營暫時有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但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國際大背景下,混業經營成為全球金融業發展的大趨勢,我國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正是順應混業經營潮流。對于已經出現的帶有混業經營色彩和具有多重風險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機構,分業監管下的監管沖突和監管真空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因此,金融監管能否順利由“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走向“混業經營、統一監管”的監管體制,是擺在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完善廣西金融監管對策

(一)轉變監管理念。努力由合規性、機構性監管向風險性、功能性監管轉變

當前廣西乃至我國的金融監管內容仍以對金融機構的審批和金融機構的合規性監管為主,在監管過程中,往往存在重審批、輕管理,重傳統的存貸業務、輕表外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的現象。而國際金融監管的趨勢是風險監管和功能監管。功能性監管強調金融產品所實現的基本功能,以金融業務而非金融機構來確定相應的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減少監管職能沖突、交叉和監管盲區。功能監管更能適應金融混業發展趨勢。因此,廣西金融監管部門應盡快轉變監管理念,樹立風險監管意識,逐步實現功能性監管。

(二)進一步完善監管聯席會議機制

由于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設置,長期以來,這三大監管部門之間政策措施相互重疊或相互抵觸的現象時有發生,重復檢查、重復監管也比較常見,降低了監管效率,提高了監管成本,同時也形成了不少監管漏洞。針對銀行、證券、保險三大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尚不健全及各自為戰的狀況,2004年5月,廣西銀監局、廣西證監局和廣西保監局召開第一次監管聯席工作會議,決定在廣西轄區內正式建立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合作機制將促進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發揮監管合力,進一步規范金融市場,提高監管的有效性。該聯席協調機制確立后,極大地促進了廣西金融監管效率的提高,避免了一些監管盲區,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監管信息系統分割,不能實現監管信息共享;二是監管信息定時報送制度,使得金融監管信息的收集效率很低;三是金融機構報送數據存在人為調整,使得金融監管信息失真。今后,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聯席會議機制,重點對跨行業違規問題、危及地區整體金融安全的突出問題和重大突發事件進行協調治理,從而在銀行、證券、保險監管三方建立起穩固的包括監管信息共享機制、跨行業違規監管協調機制和風險處置協作機制等內容的監管合作機制,保證廣西金融的穩健安全運行。

(三)建立科學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

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為金融監管提供連續、系統、動態的信息服務;通過信息共享制度,節省各監管部門監管信息的搜集成本,提高監管效率。廣西要加快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建設,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加快廣西各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監管信息的網絡化建設,實現系統內部業務發展與監管信息同步反饋。二是加快廣西銀監局、證監局和保監局內部監管信息網絡化建設,改善信息傳遞方式和速度,創造條件實現監管部門與監管對象業務系統的信息聯網,使金融機構的原始信息真實反映到監管部門,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動態觀察與分析監管對象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和風險情況。三是加快廣西銀監局、證監局和保監局三者之間的監管信息網絡建設,以實現金融監管信息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建立高效的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體系

借鑒世界各國金融風險防范的經驗,結合廣西金融業的風險實情,廣西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可分為三個層次建立:

1.建立廣西區級(省級)宏觀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可由廣西銀監局、廣西證監局、廣西保監局會同廣西統計局、各大金融機構共同參加,按照統一領導、統一指標體系、分級監控的原則,組建廣西區級金融風險預警組織系統,主要負責廣西范圍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并對廣西區內各地市預警系統進行組織和指導,及時將各種風險信息和對策措施及時傳輸到政府各部門和各金融機構中去。

2.建立地市級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可以由廣西各地市銀行監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和轄內各大金融機構共同組成,主要負責轄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及時將各種風險信息和對策措施傳送到轄內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金融機構中去。

3.建立縣級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可由縣級金融監管部門與設在當地的金融機構共同組成,主要負責轄區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將各種警情信息及時輸送到轄內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中去。

(五)強化金融機構自我約束和行業自律

強化金融機構自我約束的關鍵是建立金融機構內部“防火墻”制度。“防火墻”制度一直被認為是防范金融混業經營利益沖突,阻隔金融集團內部風險蔓延的有力武器。雖然目前廣西還沒有金融控股公司,但從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看,建立一家綜合經營的投資銀行(如北部灣銀行)是可行的。一項完善的“防火墻”制度必須包含兩大構成:“法人防火墻”和“業務防火墻”。“業務防火墻”又可以細分為“資金防火墻”、“身份防火墻”和“管理防火墻”。“資金防火墻”是指禁止或限制資金在金融集團內的任意流動,除了法定的股權投資之外,禁止以關聯交易的形式在集團內任意調配資金,如禁止將銀行存款拆入股市;“身份防火墻”是通過辦公場所、營銷網點、設施上的分離實現集團內各個獨立法人的隔離,避免公眾的誤判,導致非接觸性風險傳導;“管理防火墻”要求嚴格貫徹競業禁止的規定,分設賬簿,實現管理機構和人員的分離。

在行業自律方面,從世界各國金融同業自律制度建設的實踐看,行業協會是適應金融業行業保護、行業協調與行業監管的需要自發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廣西金融行業協會有廣西證券業協會、廣西銀行業協會、廣西保險行業協會等,建議廣西監管當局賦予金融業行業協會更多的行業保護、行業協調、行業監督、行業合作與交流等職能。行業自律是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有益補充。

(六)強化社會監督

金融活動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誘發金融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沒有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是不可能的。以廣西各級地方政府為核心,包括人民法院、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新聞宣傳部門、會計或審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以及廣大社會公眾等在內的社會聯合監管防范體系,構成有效金融監管的外部環境。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聯合監管防范體系,是建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環境保障。

(七)加強與國際監管組織和外國監管當局的合作

在廣西積極構建北部灣經濟圈、加強與東盟經濟合作的背景下,應順應當今世界金融監管發展的趨勢,實施跨境監管,加強國際間特別是與東盟各國金融監管的合作,以加強對跨國金融機構的監管,防止出現金融監管的真空。為此,廣西應廣泛、深入地研究國外金融監管的最新成果;積極參與國際或地區性的銀行監管組織的活動,維護廣西金融業的整體利益;建立與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的定期磋商和交流制度,有效地加強對銀行跨境活動的監管,提高廣西對外資金融機構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