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
時間:2022-12-25 03:54:57
導語:市場經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思政教育網絡載體日趨成熟,手段和方式更加豐富,民辦高校學生普遍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上,卻稍顯滯后。本文正是分析了高校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期達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分享經濟,提出實施“互聯網+”發展分享經濟。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國將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切實結合最新形勢,緊跟時政,將互聯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之中。
一、互聯網+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影響大學生三觀。市場經濟條件下,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跟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走得越來越近。網絡文化在顯示出其優勢例如網絡使大學生知識面更廣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劣勢。網絡文化絢麗多姿,對于辨識能力有限的大學生而言,勢必會侵襲他們的思想觀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需樹立憂患意識,大局意識,政治意識,防患未然。同時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要始終占領廣大青年思想陣地,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危害大學生心理。市場經濟條件下,互聯網的負面沖擊隨之而來。淫穢、欺詐、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反華分子散布的丑化我民族的信息,敵對分子散布的種族和民族仇恨的內容,充斥網絡,嚴重危害著網絡環境安全,影響著我國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時,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對我們進行意識領域的滲透。因此,民辦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對網絡上的不正之風給予強烈的批判,灌輸大學生正確的政治思想,對他們進行多種形式的正面引導,鼓勵他們樹立遠大抱負,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三)沖擊思政教師權威。“互聯網+使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和豐富。網絡中豐富多彩的各類知識,使大學生完全可以自主沉浸在自由、主動的、豐富的學習環境當中。這比傳統教學模式要進步太多太多。它的優勢也在思政教育中越來越彰顯出來。與此同時,教師的感召權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尤其對思政課教師而言,自身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者和宣講者,更應樹立強烈自信、保持師者威信,要做到這點,加強自身專業修養和理論知識的涵養尤為重要。同時,要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傾向和興趣愛好,跟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寓教于樂,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樹立師者權威。
(一)大學生身體遭捆綁。電子產品的普及,現在幾乎每個學生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一些大學生熬夜打網絡游戲,追劇,刷朋友圈。宿舍里,課堂上,食堂中時刻捧著手機,甚至走路,上廁所也不離手。校園里的亂象亦讓人驚訝,寢室里沒人說話,靜悄悄,一看才知都在網上熱火朝天地聊著呢;而在校園的主陣地課堂上,更有為數不少學生之帶手機不帶書本進教室。真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心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二)大學生思想被腐蝕。互聯網+時代使跨越時空,將各個國家民族的距離前所未有的拉近了,今天的青年人,在各種思想觀念,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沖突與融合中接受文化的洗禮,這對于三觀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人而言,既是新鮮刺激的,又是很不確定的這也為西方一些反華勢力的思想滲透提供了機會,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堅定立場,摒棄錯誤三觀,鑒定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尤其對民辦高校學生而言,由于學習基礎的薄弱,學習興趣的缺少,更容易將時間用在上網了。因此加強對民辦高校學生網絡自律意義尤其重大。(三)大學生政治敏感度被弱化。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經濟思潮充斥著整個社會,西方社會的一些價值觀念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影響大學生思想。互聯網上關于社會制度、政治思想的報道評論形形色色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所謂的”內幕”更是吸睛良方,尤其網絡上也充斥著一些對我當進行丑化、抹黑,甚至對國家領導人,對社會進行侮辱、攻擊,對我國政治體制進行抨擊、詬病,對我歷史進行篡改等行為,使得一些立場不堅定的青年人受到誘惑與蠱惑,政治敏感度降低,思想被動搖。這類信息的傳播蔓延使得廣大青年的政治立場被動搖,長久下去也容易導致學生政治信仰缺失,政治敏感度下降。(四)大學生道德和責任缺失。市場經濟條件下,西方思想的廣泛傳播,在互聯網虛擬、匿名、隱蔽、自由的空間的平臺上有了更充分活躍的傳播與展示,個別大學生長期沉溺于網絡虛擬空間,與現實脫軌,勢必會形成雙重身份、雙重人格,容易引發大學生的道德缺失和行為失范。民辦高校學生道德素質整體上據公立院校還有一定差距,在市場大潮下,他們更加不好約束自我,更易導致自我認知的膨脹,使其更加以自我為中心。
互聯網+蘊含了豐富知識的寶庫,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的推動力量,當代大學生也可以更加便利的使用這一跨越時空的巨大資源。民辦高校學生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基礎,合理的正確的利用互聯網給予我們的豐富內容。學習中善于用互聯網進行答疑解惑,進行在線互動,接觸最新的社會前沿知識。同時利用微信,微博,QQ,郵箱等手段交流思想,討論問題。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與互聯網+結合,幫助大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靈活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效率,對于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和理論實效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何淑念.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政教育,2018,(08).
[2]楊真.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5).
[3]丁玥.“互聯網+”時代虛擬思政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法制博覽,2018,(03).
[4]李洪昌.基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文化環境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26).
作者:趙莉娜 單位:長春科技學院
- 上一篇:市場經濟物流管理學徒制研究
- 下一篇: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