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浙臺經貿合作策略
時間:2022-12-20 11:02:01
導語:當前浙臺經貿合作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黃立本麻黎黎王宏斌工作單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臺兩地經濟雙向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全球化潮流下,兩岸能否合理利用的資源和市場腹地,攸關兩岸經濟持續發展,開放兩岸直航,促進浙臺兩岸經濟整合。同時,浙臺兩岸經濟雙方合作是互利共享利益機制的驅動、浙臺兩岸經濟雙方合作是雙方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實現最佳配置的合理選擇;兩地經貿物流交流的重要特征是臺灣對浙江投資帶動了兩地投資貿易互動型增長。建立浙臺兩地經濟合作機制的目的在于: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制度化、規范化。推動兩地經貿關系從民間自發交流為主,純粹市場導向為主,逐漸向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而浙臺兩地經貿增長能促進浙臺經貿兩地產業合作逐步調整與升級,推進兩地經貿關系正常化。改善兩地交流秩序,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實現兩地企業雙向直接投資,推動兩地經貿合作正常化。其關系良好的發展態勢將對兩地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促進兩地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強調兩地在現行合作的基礎上,尤其在推動旅游、金融、農業、運輸及醫療等現行合作基礎上服務領域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擴大人才交流,實現浙臺兩地經濟的全面合作與融合。
大體來說,其目的包括:擴大浙江出口市場份額,逐步調整貿易結構;加快浙臺優勢產業對接,打造浙臺國際競爭力產業鏈;增強相關區域經濟融合度,加快連結華人自貿區網絡;擴大浙江現有對臺投資領域,助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健全浙臺經貿往來安全保障機制,促進經貿合作良性發展;借機引進臺灣高端專業人才,增強浙企管理和運營能力。
本文從浙臺經貿合作的新背景分析入手,找出目前浙臺兩地經貿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注重從發展浙臺兩地經貿合作的定位、功能、優勢出發,提出基于“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項原則,著力構建以產業聯盟為載體,構建產業集群為重點;以智慧城市、海洋經濟、現代港口物流業為經濟突出增長極;創新浙臺兩地經貿產業合作新途徑和新對策。浙臺經濟雙向發展的“五個共同”原則在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背景下,浙臺產業合作要本著“五個共同”(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原則,抓住兩岸全面經貿合作的良好機遇,大力發展浙臺產業發展合作,持一種積極、促進的態度,通過雙向開放和采取必要的對策,促進浙臺兩地產業合作制度化、規范化;推進浙臺兩地經貿關系正常化、程序化;促進浙臺兩地產業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以優勢互補產業鏈整合為重點以臺塑、臺化、華屋電子、康師傅、榮成紙業等在浙投資的臺商為代表的臺企已與大陸民企開展了多年合作。如共同開發國際國內市場,合作建立浙臺民間產業基金,合作培養高端人才,合作建立石化園區、高紡園區、IT工業產業園區,廣泛開展BPO、ITO、KPO等服務外包合作等等。在ECFA投資保障機制框架下,可探索建立側重于技術研發、高端制造、服務外包、產業全面配套等內容的深度互信互惠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合作方式上除了股權合作、產品研發合作、產業鏈延伸等模式外,應側重于在政府公信力依托下,創建更為自由、靈活的合作方式,增強浙企管理和運營能力。依托現有臺資企業,大力引進和培育重點產業電子、石化和機械制造業是臺灣較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也是浙江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重點引進這三大產業對于浙江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浙江特別要抓住臺灣當局將大幅放寬臺商投資大陸限制這一難得的機遇,主動對接臺灣產業轉移,一方面鼓勵現有臺商增資擴產;另一方面以現有臺資企業為依托,通過以臺引臺的方式積極吸納電子、石化、機械等產業來浙江投資。發揮產業聯盟的擴溢效應在浙臺間形成若干個密切合作的產業聯盟,并由產業聯盟擴溢到其他方面的經濟合作,由此形成一條可以推動兩岸產業、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的路徑。科學布局,建設產業園區可共同開發國際國內市場,合作建立浙臺民間產業基金,合作培養高端人才,合作建立高紡園區、IT工業產業園區,石化園區、廣泛開展ITO、BPO、KPO等服務外包合作等產業園區是產業聚集的重要手段,是產業發展的孵化器和推動力。在產業園區內鼓勵企業間戰略聯盟,通過一定形式而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分享機制的聯合體。通過園區建設,可以發揮帶動、示范、輻射、集聚作用。依托海洋經濟,進行新興產業合作開發戰略依托海洋經濟,進行新興產業合作開發戰略,具體比如:近期可與臺灣之間就海洋經濟方面開展一些項目的合作,如深海機械,碼頭港機。推進寧波、舟山、象山、蒼南以海洋裝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升級轉型。遠期可與臺灣合作,探討大三通概念下航運業中貿易服務業的發展,共同開發黃金航道。互利共贏,打造智慧城市構建浙臺兩地經貿產業合作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在“智慧城市”的打造上,臺灣做不少探索:臺灣建有“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智慧交通與應變中心等解決方案,寧波可以借鑒臺灣的經驗,先建設些小規模的智慧試驗場,然后再推廣到全市。優勢互補,建立浙臺港口物流聯盟整合港口優勢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港口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甬臺港口經濟良性互動。兩岸全面“三通”后,擁有得天獨厚港口優勢的寧波—舟山港口物流業應成為浙臺兩岸經貿產業對接的重點。依托海洋經濟,進行新興產業合作開發戰略;進一步整合資源,各取所需,吸引臺資的優勢,實現物流業的協同合作。提高港口物流服務能力,整合優勢互補,互動、互利、互惠建立浙臺港口物流聯盟利用臺灣港口先進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條件和寧波等地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優勢,借助寧波港口健全的水陸空集疏運體系和寧波港口物流業硬件、軟件基礎建設。發展臨港工業能夠就近利用資源,最大限度降低運銷成本,實現港口物流從原來“港到港”模式向“門到門”的一體化物流模式轉變,進一步向涵蓋加工、包裝、報關、配送、庫存管理、信息服務的綜合物流服務延伸,促進港口物流資源集聚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促進港口物流與臨港工業聯動發展。以港口物流為突破口,促進港口物流資源集聚的優勢進一步發揮,拓展浙臺兩地經貿生產要素的有效聚集,最大限度地實現浙臺兩岸港口資源的開發利用,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另外,還可以培養浙臺產業合作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這里說的硬環境一是創新機制、實現甬臺兩地產業對接,帶動兩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加強海港、空港及口岸建設,完善基礎設施;三是完善區域科技創新、信息產業平臺;四是多層面推進,打造兩岸融合實驗區;五是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環境;六是加快建設浙臺文化創意產業園;七是加大浙臺兩地農業合作;八是促進浙臺旅游業發展;九是拓展浙臺第三產業合作空間;十是構建綠色通道。而軟環境一是指積極構建“平安浙江”;二是指完善法治建設,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環境;三是出臺鼓勵浙臺雙向投資的新政策;四是完善臺商投資的綜合配套服務;五是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六是搭建經貿活動平臺;七是構建理論研究促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成立“浙臺兩地經貿合作科研機構或省級經濟研究中心”,利用浙臺兩地文化,進一步加強浙臺兩地文化與理論交流;八是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九是創新教育合作方式;十是加強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