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技術經濟的管理潛力
時間:2022-11-27 04:49:46
導語:當前技術經濟的管理潛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李明賢工作單位:石家莊鋁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鋁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電解分廠60kA電解槽于1989年6月投產30臺槽,在以后幾年里,他們自籌資金,自己施工建設,到1995年7月陸續(xù)建成并投產84臺槽,使電解鋁生產能力翻了一番多。同時,也使電解分廠的產量、產值、職工人數(shù)等在全廠均占較大份額,所處的基礎主干分廠的地位進一步突出。但是,近幾年,電解生產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內同行業(yè)先進水平比長期居中游水平。為充分認識該廠最大分廠,也是基礎分廠的差距和潛力,筆者對電解分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進行了分析比較。
11996年1~5月份電解生產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電解分廠下設七個生產大組,每個大組負責12臺槽,各大組及全分廠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見表1。電解生產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在全國同行業(yè)名位次:槽日產量排名第24位,平均電壓排名第9位,電流效率排名36位,直流電耗排名26位,交流電耗排名29位,綜合電耗排名15位,氧化鋁單耗排名15位。
2電解分廠各生產大組間主要技經指標對比
電解分廠各生產大組間所處的供電、原料質量等條件基本相同,為較好地分析分廠內在生產技術指標上存在的差距和潛力,首先在分廠內部各生產大組間作一分析比較。綜合1996年1~5月份電解分廠各大組生產指標完成情況,二大組槽日產完成424.25kg、交流電耗完成15728kWh/t,兩大指標均居全分廠第一名,以該大組槽日產、交流電耗為樣板值,假設其他大組都能達到這一水平,其經濟潛力計算如下:一大組:(1)實際鋁產量:747.792t,實際耗電量:747.792×15866=11864467.87kWh(2)以樣板值計算:樣板鋁產量=槽晝夜×樣板值=1775×0.424=753.04t樣板耗電量=樣板鋁電量×樣板指標值=1775×0.424×15728=11843872.1kWh(3)實際值與樣板值比較:可增產鋁錠=5.248t可降低電耗=20595.77kWh(4)經濟效益計算:鋁錠價格按5月份平均價16800元/t,電價按0.35元計算。可增加效益=5.248×16800+20595.77×0.35=9.537萬元其他大組以同樣方法進行計算,可增效益情況見表2。由以上分析比較可以看出,電解分廠各大組在基本生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各大組間技術經濟指標存在差距,如果都達到二大組槽日產和交流電單耗兩項指標的水平,1996年1~5月可直接增加效益60.062萬元。
31996年1~5月份電解分廠生產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內先進水平對比分析
在國內60kA電解槽生產企業(yè)中,運城地區(qū)解州鋁廠各項技術經濟指標處全國先進水平,其中槽日產量:425.8kg,電流效率88.98%,鋁交流電單耗14793kWh/t,氧化鋁單耗1922kg/t,綜合電耗15215kWh/t,分別居全國同行業(yè)第13位、12位、1位、6位和第1位。綜合電耗存在不可比因素,僅以解州鋁廠槽日產、交流電單耗和氧化鋁單耗三項為樣板值,假如電解分廠能達到該廠的水平,則計3.1產量指標比較1996年1~5月份解州鋁廠電流效率88.98%,電解分廠完成86.67%。假設電解分廠電流效率達到解州鋁水平,則:樣板鋁產量=5969.336×88.98%=5311.515t實際鋁產量:5173.692t可增產:137.823t3.2電耗指標比較以產量指標同樣假設和計算方法,經計算,1996年1~5月份減少電量消耗4837410.046kWh。3.3消耗指標比較以上面同樣假設進行計算,1996年1~5月份可增加氧化鋁消耗31077.618t。3.4效益計算鋁錠價格按五月份平均價格16800元/t,電價按0.35元/kWh計算,氧化鋁價格按當時市場價格3000元/t計算:(1)鋁錠增產可創(chuàng)效益:137.823×16800=231.543萬元(2)電耗減少支出:4837410.046×0.35=169.309萬元(3)氧化鋁單耗增加支出:31077.618×3.000=9.323萬元(4)三者合計增創(chuàng)效益:391.529
4存在的差距及應采取的措施
由以上計算可以看出,電解分廠內各生產大組間比較,假設都達到最好班組的水平,單從槽日產、交流電單耗兩項指標,1996年1~5月份就可以挖潛增效60.062萬元。電解分廠技術經濟指標向全國先進水平看齊,假設達到解州鋁廠電流效率、交流電單耗、氧化鋁單耗三項指標的水平,1996年1~5月份全分廠可以挖潛增效391.529萬元,由此可見,電解生產優(yōu)化指標、挖潛增效的潛力是巨大的。通過與國內同行業(yè)先進水平分析比較,認為該廠和國內先進廠家存在以下差距。4.1分廠內部存在的差距4.1.1電解工素質存在差距該廠電解工隊伍呈現(xiàn)“三多”特點,即:年輕工人多、臨時工多、新工人多,因此,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低,思想和隊伍不穩(wěn)定。4.1.2電解生產技術條件控制存在差距(1)爐膛整體狀況好于該廠。(2)槽工作電壓低于該廠。據(jù)計算,槽工作電壓每升高0.1V,則整個系列全年增加耗電4.415×106kWh,增加150萬元電費支出。(3)陽極效應系數(shù)、效應時間控制好于該廠。陽極效應是鋁電解生產中必不可少的,但需控制到一定的程度,過多、過少都會有害于生產。而效應時間主要取決于工人處理效應所需時間的長短。技術水平高、工人責任心強、處理及時、方法得當,則效應時間短,反之,則造成人為延長時間,增加電耗。一般地說,陽極效應系數(shù)制在0.3次/槽日以下,效應時間控制在175~180秒以內。該廠在這方面存在差距。1996年1~5月份,電解分廠各生產大組陽極效應系數(shù)分別為:一大組0.47、二大組0.42、三大組0.32、四大組0.29、五大組0.65、六大組0.64、七大組0.29。全廠平均陽極效應系數(shù)0.44,比0.3次高0.14次。陽極效應時間平均在225秒左右,比175秒多用時50秒。經計算,陽極效應超標、超時造成以下?lián)p失:¹效應次數(shù)超標,效應槽在效應時間不產鋁,1996年1~5月份減產1.61t,效應時間超時部分效應槽減產鋁1.185t,兩者合計2.795t,減效4.7萬元。º效應時間超時,效應次數(shù)超標,增加耗電支出1.432萬元。»效應期間整個系列電流強度降低,瞬時電流效率降低按2%計算,則減產5.30t。合計以上三種因素,1996年1~5月份陽極效應超標、超時直接減少效益15.036萬元,折合全年則達36萬元以上。4.2外部存在的差距(1)該廠整流供電條件不如其他廠家。一是整個華北電網電力緊張、頻繁降負荷,制約電解平穩(wěn)供電;二是廠內部分整流供電人員操作水平低、工作責任心不強、操作不及時等因素,人為造成低送、高送,導致電解供電不穩(wěn)。(2)該廠對電解技術經濟指標優(yōu)化效益認識不高,認為潛力不大,工作目標低。因此,在政策導向、具體措施上工作力度不夠,沒能充分調動分廠及有關輔助單位、部門工作積極性。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如下措施。4.3分廠內部應采取的措施4.3.1職工培訓方面加大理論培訓、崗位實踐技能培訓,采用不定期技術考試,勞動技能比賽、辦培訓班、外培等多種方式,外培、內培與職工自學有機結合,內外兼顧、兼促,進一步加大培訓工作力度,下大力量切實提高職工技術素質。4.3.2優(yōu)化工藝方面(1)調整分子比,控制電解質Mg、Ca含量,降低電解質熔融溫度和極化電壓,以此達到降低極距、降低槽電壓的目的。(2)進行電壓平衡測試,摸清電壓分布情況,逐一和先進廠家比較,找出影響槽電壓升高的因素,千方百計把該部分的電壓降下來。(3)采取先進單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工藝優(yōu)化措施。4.3.3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調整加工時間,改進加工方法,從工藝、管理兩方面入手,規(guī)整爐膛,控制陽極效應發(fā)生。此外,通過加強對電解槽監(jiān)護,增加加工后值班人員巡視時間與頻次,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陽極效應。4.4外部應采取的措施4.4.1提高認識,加大北區(qū)工作力度電解分廠在該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是該廠原料生產分廠:(2)產量、產值均占全廠較大比重。產量、產值分別占全廠總產量、產值的63%、58%以上;(3)人員多。全分廠400多人,占全廠總人數(shù)22%以上;(4)所擁有的和直接相關的資產高;(5)技術經濟指標在全國居中游水平、潛力大。因此,要切實提高認識,從廠領導到各級職能部門要建立定期到北區(qū)辦公制度,加大北區(qū)工作力度。此外,要象對待南區(qū)一樣,從生活、生產服務方面上檔次、上水平,為分廠生產創(chuàng)造寬松外部環(huán)境和良好工作氛圍。4.4.2千方百計穩(wěn)定供電條件一是做好電力部門、供電部門工作,保證負荷,穩(wěn)定供電,減少限電壓負荷次數(shù):二是廠內供電人員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技術操作水平,堅持執(zhí)行正常的送電制度,避免人為高送、低調和強化系列電流的作法,千方百計穩(wěn)定電解供電。4.5強化管理從政策導向上,選擇重點,突出重點,實行優(yōu)化指標層層目標責任制,加大獎勵幅度,提高對優(yōu)化指標工作的認識,充分調動分廠各級干部工人工作積極性。
5編后語
石鋁通過分析電解生產技術經濟指標,采取了主要的措施,從而有力地促進了電解分廠管理工作的加強。電解分廠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實現(xiàn)明顯優(yōu)化,在全國同行業(yè)排名大幅升位,由中游進入全國先進水平,其中主要指標電流效率、綜交電單耗、Al99.5以上率分別進入全國前十名,依靠指標挖潛,增產節(jié)支一百多萬元,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 上一篇:計量經濟與技術經濟透析
- 下一篇:鉆探技術經濟的問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