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6 10:35:04

導語: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論文

1塔莊鎮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1穩定糧食生產,落實惠農政策

針對大量土地流轉和糧食效益偏低,以及穩定種糧面積與結構調整種植的矛盾的現狀,通過推廣“粉干專用稻”、“再生稻”、“優質稻”,實行“糧經輪作”,組裝配套機械化和統防統冶,以規?;?、專業化提高糧食生產效益。通過落實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種糧大戶補貼、再生稻催芽肥補貼、水稻保險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相對穩定。

1.2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規模農業

引進福建綠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土地流轉1000畝,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種植甜椒、尖椒、西紅柿等20多個品種,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進閩清福豬良種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林洞村發展生豬養殖,項目投資1200萬元,其中包括130萬元配備養殖污染整治設施,占地103畝,年出欄生豬近12500頭,產值2250萬元;引進吉發養殖場,在下莊坂工業區發展鰻魚養殖產業,用地面積48.5畝,注冊資金50萬元,總投資1800萬元;引進盛世陽光農業有限公司,發展景觀苗木種植;引進福州施恩織和農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建設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形成花卉區、養生食用植物區、中草藥區、苗木綠化區、科研區等五大區,以產業化、結構化發展臺灣特色花卉種植。同時將林洞、秀環、爐溪等3個村列入福州市外環蔬菜基地的基礎上,發展萬畝蔬菜基地,大面積種植芋頭。

1.3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

形成蔬菜、花卉苗木、名優水果、畜禽水產養殖、油茶、茶葉等六大產業。

(1)以下莊村為龍頭發展平原地區萬畝芋生產基地,以飯洋村為龍頭發展半山區千畝菜豆生產基地,以林洞村為龍頭帶動高海撥地區種植反季節西紅柿、花椰菜千畝生產基地;

(2)根據本地獨特的氣候和資源優勢,大力引導花卉苗木產業。以盛世陽光農業有限公司和施恩織和農有限公司為龍頭,將花卉苗木產業打造成本鎮的新興產業;

(3)推行梅溪兩岸常綠果樹帶的發展戰略,引進臺灣客商和優良品種,大力優化品種結構,推進葡萄、臍橙、無核柿、板栗、橄欖等果業的發展,建立了5個千畝水果基地,以上汾村龍晶提子葡萄園為主的千畝葡萄生產基地、以飯洋村為主的千畝臍橙生產基地、以溪東村為主的千畝板栗生產基地、以黎家村為主的千畝無核柿生產基地、以秀環村為主的千畝橄欖生產基地,促進了名優水果優化升級;

(4)以抓龍頭和建基地為突破口,壓縮散養數量,擴張牛、羊、生豬以及家禽、鰻魚的規模養殖,壯大畜禽水產龍頭企頭。掀起山上養牛、竹山養羊、冬閑田養雞和鴨、山塘水庫養魚、溪河水域養蛋鴨的熱潮,推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散養養殖生豬,通過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逐步演成“畜牧業-帶動種植業-轉化增值”,形成“豬-沼-菜”,“豬-沼-果”良性循環產業鏈;

(5)調整坡地、梯田,山地開發,在梅坪村及周邊村發展特色油茶1000畝;

(6)以玉臺綠茶為中心,進行老茶園改造,引進優良品種,實施山地開發,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成為年產近500畝優質綠茶基地。

1.4培育新型服務組織,發展品牌農業

以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通過對農產品統購統銷,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實現生產銷售規?;?。爐溪芋專業合作社帶動爐溪及周邊村種植芋1100畝,實現產值890萬元,梅坪村成立梅坪農業合作社,種植油茶300畝,坪街村七疊溪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注冊農產品商標3個,并建設百畝無公害蔬菜示范片,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茶口村大力發展粉干加工業,依托茶口粉干協會和老林粉干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農戶”等產供銷模式帶動茶口粉干發展,并建設茶口粉干交易市場,將“茶口粉干”品牌進一步做大。

2塔莊鎮現代農業的不足之處

(1)現代農業發展總體水平比較低,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和示范作用弱。

(2)項目開發深度不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先進設施以及先進農藝相互交融的程度比較低,一產向二、三產延伸滲透仍顯不足,農業旅游兩業交叉融合不明顯。

(3)土地流轉存在一定的困難。

(4)農業人才短缺。

3塔莊鎮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塔莊鎮把保障主要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根據農業資源和劣勢,以及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把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作為強大動力,不斷優化布局結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塊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現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3.1落實“糧安工程”

把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先后在坂尾、飯洋、下莊、梅寮等村建立高產示范基地。并實行“6個統一”(統一供種、統一浸種、統一播種、統一專用配方肥、統一化控、統一病蟲害防治)服務,展示蔬菜、水稻新品種,并及時組織現場觀摩和咨詢活動。建立4個示范片,即溪東村的優質稻示范片、飯洋村的再生稻示范片、梅寮村的粉干專用稻示范片、坂尾村的機收再生稻示范片。同時,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應用,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千方百計帶動農民增收,確實保護好耕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努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不斷提高農業的機械化水平。

3.2加快土地流轉

促進適度規模化經營。目前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種植仍占主導地位,土地流轉僅3700畝,己不能滿足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應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改變現有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合作社、企業基地與農戶之間合理有效的利益連接機制,打造“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以不斷提高基地的組織化程度,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

3.3鞏固提高特色產業

培養壯大蔬菜、名優水果、花卉苗木、畜禽水產養殖、油茶、茶葉等主導產業以及優質稻、粉干專用稻、中藥材、花生等特色產業,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市場占有率,開發建設冷凍、冷藏設備及高標準加工包裝車間,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反季節蔬菜、無公害載培,開展標準化生產和產品質量認證。

3.4抓好龍頭示范帶動

重點抓好福建綠嘉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設施農業龍頭企業、閩清龍晶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生產基地,以采摘葡萄旅游為特色,形成七疊溫泉-龍晶葡萄的旅游線路,成為集休閑、采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生態農業;龍池、茶口、上汾3個村依靠盛世陽光現展有限公司,發展種植喬木、水生觀賞植物、山垅田養泥鰍、垂鉤樂園、生態超市、林下土雞土鴨養殖;溪東村依靠施恩織和農有限公司,逐步打造生產型與休閑觀光農業合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養生休閑園區;下莊村以閩清縣吉發養殖場為龍頭發展特色鰻魚養殖;林洞村以福建省閩清福豬良種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發展生豬養殖;壯大老林粉干專業合作社,經分散加工、成品粉干回收、集中精包裝等流程,統一銷售至東南亞、福州、廈門等地區,實現糧食加工轉化,帶動糧食生產的產業化經營,提高糧食產后附加值,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給予政策傾斜,促其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形成帶動力強、輻謝面廣的產業龍頭,努力培育新一批省級、市級、縣級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業產業格局,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3.5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造就現代農業人才隊伍。通過開展“田間學校”、“陽光工程”科技培訓,開通“12316”農業服務信息平臺,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每年新發展30多名科技示范戶,培訓新型農民1000多人,促進農民整體科技創新能力提高。

作者:黃冰煌單位:福建省閩清縣塔莊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