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層礦井可持續發展探討

時間:2022-06-15 04:18:49

導語:薄煤層礦井可持續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薄煤層礦井可持續發展探討

摘要:煤炭企業屬于資源開采型企業,面臨資源儲備逐漸枯竭,通過剖析資源枯竭礦井現狀,以兗州煤業北宿煤礦為例,結合國內幾家典型礦井,論證了實現老礦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的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資源枯竭;可持續發展;煤礦機電制造;綠色經濟

1概述

兗州煤業北宿煤礦在薄厚煤層開采領域擁有較為雄厚的實力,薄煤層炮采、綜合機械化開采具有深厚的人才、技術儲備,礦井連續多年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安全高效礦井和全國薄煤層“雙基”建設示范礦井。但是礦井已連續生產近40年,對后續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1.1可采儲量已經枯竭

北宿煤礦目前主要集中在十六采區和十八采區組織生產,且未來5年4個生產采區內(五采補充區域、七采補充區域、十六采區、十八采區),根據現在采掘工程揭露斷層情況,預計揭露斷層58條,其中3m以下的斷層48條(大多集中在十八、五采區擴充區),3m以上的斷層10條,預計F4斷層延展距離長,穿過五采區補充區、七采補充區域中部,斜穿多個工作面,對回采生產影響較大,導致采掘工作面布置困難,搬家次數增多,煤層變薄,造成礦井采區接續緊張局面,生產能力也呈不斷下降趨勢。同時,地面開發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壓煤數量越來越多,可采資源量越來越少。

1.2采掘機械化程度低

北宿煤礦自1976年建礦投產以來,一直沿用炮采炮掘工藝,火工品消耗一直居高不下。3個采煤區隊中,僅有1個綜采工作面,綜采機械化程度僅占33%,而2個掘進區隊掘進工作面全部為炮掘。采掘機械化程度低,占用人員多,生產環節復雜,勞動效率難以有較大提升,人工成本始終高位徘徊,是制約北宿煤礦發展的一大瓶頸。

1.3經濟效益逐年下滑

由于煤層薄、投入多、產出少,加之高硫煤售價低,北宿煤礦多年來虧損額度逐年上升,煤炭銷售單價與完全成本倒掛現象嚴重,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企業效益下降,經營面臨困難。如果沒有集團公司、煤業公司的強力支持,礦井資金流將無法保證,也就無法繼續維持生產經營。隨著礦井開采年限不斷延長,煤炭產量逐年減少、煤質下降,增盈提效難度較大。

1.4煤炭銷售不容樂觀

雖然按照公司支持煤化工發展政策,把主要煤炭產量通過內部劃撥的方式供國宏公司,但是因礦井煤層薄、地質結構復雜易造成煤質不穩定,國宏公司經常以此為理由拒運。另外,在當前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還不明朗,國宏公司短期內扭虧為盈的前景不容樂觀,北宿煤礦的煤炭銷售工作將長期處于“受制于人”的尷尬境地。

1.5發展負擔加重

作為薄煤層老礦井,存在許多“早、老、多”(建礦投產早、人員老、傷病人員多)的歷史遺留問題,負重爬坡的擔子非常沉重。1.6管理技術人員減少截至2014年9月末,北宿煤礦在冊職工3739人,初中及以下學歷2298人,中專高中學歷1044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僅400余人,文化程度偏低,管理人員也僅占職工總數的9%,管理力量薄弱。隨著煤炭行業的越來越不景氣,工資的急劇下滑,也不乏導致部分人才另謀出路。再加上為了保障對外承包的轉龍灣煤礦能夠順利投產,為北宿煤礦贏來一線生機,許多專業技術人才被調走,這對于本來就不景氣的人才隊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發展方略

痛定思痛,面對困難北宿煤礦黨政領導班子不退縮,千方百計制定礦井可持續發展規劃,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2.1矸石充填開采

全礦地質儲量中,“三下”壓煤4225.2萬t,占總儲量的57.5%,其中村下壓煤2712.8萬t,占總儲量的64.2%;水下壓煤921.2萬t;公路鐵路下壓煤591.2萬t。截至目前,可采儲量已為數不多。通過調查研究國內同類地質條件下充采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與山東科技大學共同研究,研究出適合北宿煤礦地質特點的充填工藝。本工藝通過破碎設備,把掘進產生的矸石粉碎,添加適當的粉煤灰,加水攪拌后運用遠距離管路泵送技術,把矸石拌合物充入采空區泌水凝結,達到控制地表下沉。用矸石置換煤,控制地表下沉,解放“三下”壓煤。通過充填開采,“三下”煤層減少了礦井運輸環節,緩解運輸壓力,降低運輸成本,節約人工,節能減排,提高礦井可采儲量,緩解目前日趨緊張的采場接續問題,延長北宿煤礦礦井開采壽命。北宿煤礦是一個薄煤層炮采礦井,井下矸石較多,地面矸石排放造成占地及環境污染是北宿煤礦長久以來難以克服的難題,含硫化鐵矸石長期堆積可能造成矸石山自燃并形成廢氣,給環境帶來極大壓力,且矸石山維護成本較高,通過進行充填開采。減少地面矸石排放,消除地面矸石排放造成占地及環境污染、破壞。

2.2積極參與外部開發

近年來,兗礦集團加大外部開發,在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貴州陸續開發多個井田。轉龍灣煤礦是兗礦集團斥巨資通過資源拍賣競標形式取得的煤炭資源,井田東西長10km,南北寬5.6km,采礦權面積43.46km2。設計可采儲量3.9535億t。主采煤層為近水平煤層,平均厚度約4.3m,煤層平均埋深190m。每年800萬t生產能力,服務年限61年,轉龍灣礦井周邊已建成完善的鐵路網、公路網,交通方便,井田資源條件可靠,儲量豐富,達到少投入、多產出、見效快、效益好的目的。北宿煤礦抓住公司大好機遇,通過前期調研論證,組織精兵強將取得了對內蒙古轉龍灣煤礦經營承包。并成立轉龍灣項目組對機構設置、隊伍組建、設備選型及配套、生產運營成本測算、規章制度的制定、與轉龍灣煤礦的對接做了大量工作。在保證本部礦井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穩定開展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做好地面生產、后勤服務等人員的招聘、選拔、抽調、培訓等工作,先后派出部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地面后勤人員赴轉龍灣煤礦工作,為順利實現轉龍灣煤礦投產達產目標提供隊伍保障。

2.3延長礦井服務年限

以解放本部礦井“三下”壓煤儲量為重點,加強科技研發,實施優化設計、精采細采、降本提效方案,實現本部礦井資源的安全合理開采,最大限度提升本部礦井效益、延長本部礦井服務年限。含硬夾矸薄煤層機械化開采成套裝備的推廣應用,是加快薄煤層機械化工藝研究的重點。隨著礦井資源的逐年減少,形成“一礦一綜一炮”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薄煤層綜采生產技術裝備及工藝的研究,加快薄煤層綜采提高薄煤層勞動效率和煤炭資源回收率,提升礦井的裝備技術水平。經過近40年的開采,北宿煤礦16上層煤和17層煤剩余可采儲量接近枯竭,為提高礦井服務年限,延長礦井壽命,充分回收煤炭資源,加快對15上層煤、18層煤開采研究是當務之急。15上層煤屬于極薄煤層,如果采用炮采,勞動條件差、工作效率低、而綜合機械化開采受空間制約,難度非常大。18上層煤為不穩定薄煤層。上述2個煤層需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安全高效開采。鄒城市北宿鎮賈莊村,位于礦區東部,保護煤柱面積1.8km2,全區壓煤共計529.6萬(t16上、17、18上3層煤合計)。鄒城市現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為節約耕地,賈莊村準備異地重建,原村址將成為耕地或做其它用途,這就為村下開采提供了可能。為了在村莊搬遷后,地表沒有新建其它建筑物之前及時采出壓煤,要在村莊搬遷前及時布置好掘進巷道,以便村莊搬遷后及時開采。北宿煤礦進行了《賈莊下控制開采技術研究》,本項目以村下采煤為研究對象,對村莊現有建筑進行全面、詳實的調查,并對村莊在搬遷過程中,村下開采的工作面布置進行客觀的分析,利用“三下”開采理論,結合本礦地質情況,確定賈莊下開采方法及剩余建筑物的治理方法。

2.4加大人才培養,實施技術、人才輸出

北宿煤礦有2000多人的井下采掘輔助隊伍,實際上就是非常大的優勢資源。如何充分利用好現有人力資源條件,到公司以外的煤礦開展創收創效工作,促進礦井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北宿煤礦又一新的發展課題。北宿煤礦堅持“人才興礦”理念,抓好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崗位培訓和技能訓練,造就一批行家和能手。積極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不斷提升職工群眾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使優秀人才在工作上出成績、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完善崗位培訓、高端培養、技能鑒定、評價考核、崗位準入的人才培養開發模式,加強工程技術人員輪崗交流,建立各專業多層次優秀人才儲備庫,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努力培養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管理型工班長,不斷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為礦井實施技術、人才輸出,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和智力支持。

2.5節支降耗,精細管理

北宿煤礦堅持以“十大清理十大提升”活動為平臺,合理調增安全生產急需的項目資金,科學研判礦井面臨的嚴峻經濟形勢,增強全員“管理創造價值”意識,要求干部職工人人當“管家”抓節約,人人做“老摳”降支出。在具體工作中做到能自己修理的設備絕不外委,外委費用超過計劃價格的加倍扣罰,把以此形成的內部利潤進行考核并做為工資發放依據。持續加大節約用電力度,針對峰平谷電價,北宿煤礦把每天的檢修時間改為電價峰期,這樣就節約了大量電費。強化材料費管理,從分管領導到區隊到班組實行材料消耗預警制度,加強材料計劃管理,嚴格控制材料投入,搞好生產過程中非一次性消耗材料的回收復用和節約代用。持續開展回收復用、修舊利廢等各種行之有效的節約挖潛活動,努力將各項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3國內老礦區持續發展范例

3.1綠色旅游

如何把昔日污染嚴重的老礦井改變成無污染的綠色產業,四川黃村井礦井和高平市的長平礦井為老礦井綠色旅游做出典范。黃村井礦井探秘游項目是四川煤炭工業博物館的一個體驗分館,利用已經報廢20年之久的嘉陽煤礦一號礦井,重新打開維修改造而成,游客穿上礦工服,戴上礦工帽,背上礦燈和自救器,在礦工解說員的引領下,徒步進入百米井巷,可以看到真實煤炭在地層中的延伸,了解億萬年前煤炭形成和演變的歷史,熟悉煤炭開采、掘進、機電、運輸、通風、排水全過程,認識煤礦瓦斯、頂板、煤塵、水災、火災“五大災害”事故的危害及預防措施,體驗礦工挖煤、打鉆、推車、抽水、鼓風等工作場景,傾聽“說起芭蕉溝,心頭涼悠悠;跟著工人走,還有煙兒抽;又過三五年,還有娃娃逗”的礦工民謠。和發放入井證的檢身工、解放前的挖煤工、拖煤的爺孫、打鉆的掘進工、班中餐的礦工雕塑合影留念,別有一番樂趣在心頭。參與“兒妻樂”數臺階、“地久天長”悄悄話、“天塌下來”不要怕、別開生面進“洞房”“、估倒摸你”等眾多體驗項目,更有神秘、誘惑、刺激、探險的感覺,此生不枉一行。丹朱嶺工業旅游景區依托晉煤集團位于高平市的長平礦井開發建設,2012年被國家旅游總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我國煤炭企業中首家開發4A級工業旅游項目的企業。自2004年開始,晉煤集團將長平公司礦區建設和流經礦區的丹河治理工程相結合,以煤炭工業旅游和煤礦安全教育培訓為主,以長平之戰文化和休閑娛樂為背景規劃建設,以工業旅游區、休閑娛樂旅游區、濱湖公園景觀區三大區域,形成了獨具特色,功能多元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勝地。景區將礦區的污水處理站、回風立井、洗煤廠等納入觀賞范圍,形成“湖彎”、“財彎”、“清彎”等18道美景,做到了礦中有景,景中有礦。特別引人關注的是,丹河治理工程不僅將原來的污水河變為了生態公園,還解決了3萬畝農田的灌溉。利用廢棄礦井開發的井下災難模擬安全教育培訓基地是該公司工業旅游的最大亮點,能夠讓游客真正走進礦山、感受礦山,讓游客產生一種身臨井下作業的真實感。景區內的4D聲光電展示,還能讓大家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上獲得體驗,從而提高生命安全意識。

3.2煤礦工程機械工業基地

作為老礦井,對煤礦使用的機械設備是再熟悉不過了。許多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就參與了一些設備的研發和專利申請,加上一些礦區擁有自己的機修廠,已經具備了采煤機械制造的基礎。兗礦集團高度重視科技進步的基礎性、創新性、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在國有企業和煤炭行業中擁有突出的技術研發、轉化能力。成功開發出厚煤層綜放開采、水煤漿氣化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已將煤機裝備制造確立為三大主業之一,東華重工有限公司是從事煤礦機電成套裝備綜合設計、研發、制造、安裝、大修、技術咨詢等全面配套的大型企業。機電設備制造廠已形成煤礦支護、采掘、電器、輔助運輸等四大主導產品的研發、制造體系,并有完善的煤礦綜機設備大修體系。遼源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就屬于煤炭企業轉化為采煤機械制造的范例。該公司是一個具有41年發展歷史的企業,是我國最早生產采煤機3個重點生產廠家之一,也是液壓元件研制生產中心。主要產品有采煤機,掘進機,運輸機,液壓油泵、馬達,及其它礦用裝備。工藝布置按照采、掘機械,液壓元件和其它礦用裝備生產工藝流程設計。現設有9個直接生產分廠和2個輔助分廠。設有為科研、生產雙重服務功能的技術中心,下設機械研究所、電氣研究所和工藝研究所,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品開發和科研體制。并設有包括計量、化驗、檢驗在內的檢測機構。

4結論

本文通過對老礦區在煤炭產業尚未進入衰退期時,結合自身特點,優先培育和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替代傳統產業。這既是保障產業正常發展的需要,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它話應了市場經濟發展,也是維護社會穩定、重振企業的需要。

作者:侯華 單位: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