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業專業合作社與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7-19 09:08:22

導語:論農業專業合作社與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農業專業合作社與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合作社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概述

農業合作社必須與土地流轉同步進行,只有土地進行流轉,讓土地集中起來,流轉到部分或個別人手中,然后進行農業合作社經營,才能使國家的農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是引進美國的土地經營模式,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是可持續理論的應用。目前在各個國家都在應用,可見持續發展的農業是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國家政府對農業發展可持續性已納入目標與規劃。都在各個方面不同程度上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將在生態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緊密地結合起來,加大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當前農業合作社與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不利因素

(一)農民的合作意識與組織化程度相對低

目前,我國人口眾多,農民家庭比例大,農民家庭占2億多戶,加入農村經濟合作的僅有1/8。其他農業發達的國家,農業組織化程度相當高,80%的農民都加入了農業合作社,加強了組織化程度。而我國農民的合作化意識不高,不積極參與導致組織化程度低,以及農業實現規模化、科學化發展不夠迅速。

(二)工業發展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我國由于工礦業的迅猛發展對環境的污染相當嚴重,對生態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廣袤的農田、清遠的水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農民重工輕農,放棄土地,背井離鄉,出外打工。農田荒蕪,污染嚴重,耕種無收。究其原因,環境污染不利生態農業的發展,更談不上合作化經營。

(三)耕種者擺脫不了困境,目光短淺,素質低

我國由于長期貧窮落后,只重視傳統工業,農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缺乏先進的農業意識與知識。而且缺乏農業科學技術,資源環境條件差,農民沒有合作意識,從而導致農業資源生產效率逐漸降低,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合作化經營加快土地流轉的步伐

土地通過流轉使分散的土地所有權集中在部分或個別經營者手中,便于農業合作化經營。只有把土地集中起來,才能實現大規模的農業合作化經營,采取美國農業經營先進理念進行農業作物經營,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營可以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

我國農業生產率較低,傳統農業為主導的國情,不利于農業合作社與可持續農業的發展。要實現農業合作社經營管理就必須打破傳統的農業模式,進行農業技術革新,以高效益的農業經營模式,采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達到最佳生產效率。

(三)農業合作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農業合作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更利于實現農業合作社的大規模、標準化,在某種程度上推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進程,生產資料、生產設備可統購,從而減少成本,有利于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四)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營有利于培養新型農民

農業合作社經營可提高農民的意識,并能在生產實踐中轉變觀念,成為新型農民。在農業合作社發展中讓農民有深造的余地,可以讓農民外出學習,走出去,引進來,帶回來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進一步在農業實踐中應用,逐步在積累經驗,學習知識,掌握技術,成為一代新型的農民。

四、實現農業專業合作社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

農業合作化經營要有政府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農民有能力、有實力從事農業生態發展。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投資,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合作社的培養、管理、技術推廣等,服務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要有相應的扶持和補貼,鼓勵農民進行合作生產。與此同時,政府要從長遠利益出發,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可采取多種方式拓寬合作社的資金來源,從而有效解決合作社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二)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推動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實施

農業合作社要有新型的農業技術人才,為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首先,要完善農科技術培訓體系。定期不定期對合作社中的科技人員進行培訓,使農民具有先進的技術和農業發展理念。其次,要鼓勵支持合作社人員外出學習,與有關高級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擴大視野。

(三)加強業務指導,推動農業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

地方政府要扶持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根據相關的政策規范農業合作社。要依國家政策進行指導,引導農民具有合作意識,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

總之,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發展方式比較傳統,分散經營中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加速生態農業更快的發展,需引導農民走向農業專業合作之路,規范生產、管理、銷售等,加大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力度。

作者:劉秀娥 單位:柳林縣農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