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土壤改良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3-12 08:29:13
導語:淺析土壤改良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發展速度雖有所加快,但人口和資源之間的矛盾加劇,也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人們過度利用土地,導致各種土壤問題的出現,比如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改良土壤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在不斷探究改良土壤的方法,用于解決土壤的問題。
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及方法
1.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土壤中的養分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許多土壤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土壤中的養分流失造成的。在改良土壤方面,補充土壤中的養分是常見的改良方法。土壤中的有機化合物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中有機化合物的含量是評價土壤的重要標準。如果土壤中的有機化合物較少,難以給予農作物足夠的養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產量。在糧食種植過程中,糧食產量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土壤中的有機化合物含量,能夠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土壤有機化合物的方式比較多,常見的有增肥、秸稈還田。1.2土壤改良的方法。在農業生產中,要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如果土地資源會被破壞,生態平衡會受到影響,生態環境會惡化。在設計土壤改良方法時,應該充分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以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土流失是重要的土壤問題,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時,應該從源頭解決問題。在農業生產中,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能夠有效改善土質。不同地區的土壤問題不同,在治理土壤問題時,應該以當地土壤問題為基礎,采用合適的改良方式。除此以外,我國還應該加大對土壤資源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土壤管理制度。
2土壤改良措施
2.1增施有機化肥。增施有機化肥是一種常見的土壤改良方式。有機化肥中的有機物質會與土壤發生反應,形成一種腐殖質。腐殖質其實是一種膠體,從化學角度上看,這種膠體多孔,比較松軟。在土壤中,腐殖質會停留在土的表面,形成團。腐殖質能夠讓土壤變得松軟,不易結塊。采用增施有機化肥的方式,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蓄水性和耕性。2.2客土摻砂。在土壤種植過程中,土地的耕種是第一步。如果土壤的耕性不好,土地的種植就會受到影響。在土壤中摻細砂和爐灰是常見的改良土壤耕性方法。在實際改良土壤過程中,土壤摻砂需要和施肥結合在一起,才能起到較好的改良效果。如果單獨采用摻砂的改良方式,會造成土壤耕性的進一步惡化。但摻砂的改良方式會受到多種影響因素的限制。2.3固定田間作業道路。在農業生產中,天氣的影響非常大。在風調雨順的時期,農業產出量大。農作物有最佳的耕種時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期,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在農田中規劃一些田間作業道,能夠減少雨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固定田間作業道路,能夠避免耕種的土地被踩踏,土壤不會被壓實。采用這種改良方式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避免錯過農時,節約耕地成本。2.4推行少耕和免耕。在農業生產中,耕作是必不可少的種植步驟。耕種能夠避免土壤被壓實,讓土壤變得松軟。與此同時,耕作也會讓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特別是干旱的西北地區,水資源有限,耕作會增加灌溉成本。最大限度的保留土壤中的水分,促進農作物的生長。這種方法能夠打破傳統耕作方式的局限性,減少土壤資源的消耗。在干旱地區,水資源非常稀缺,減少耕作,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還能起到提高產量的作用。
3結語
農業生產對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土壤進行改良。我國土壤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改進。增施有機肥和種植綠肥是改進土壤問題的基本方法,還可以摻石灰避免土壤的酸化。不同地區的土壤不同,應該以地區的土壤問題為依據,采用合適的改進方法。如在干旱地區推廣少耕和免耕技術,有效提高土壤的水分。還可以在土壤中施用測土配方肥,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在改良土壤過程中,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譚興平.土壤改良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38(21):57-58.
[2]劉曉雨,卞榮軍,陸海飛,鄭聚鋒,程琨,李戀卿,張旭輝,潘根興.生物質炭與土壤可持續管理:從土壤問題到生物質產業[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02):184-190.
作者:馬志軍 單位:黑龍江省科學院
-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下一篇:生物質循環流化床鍋爐與技術經濟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