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病發生與防控對策

時間:2022-03-16 03:07:00

導語:黃龍病發生與防控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龍病發生與防控對策

一、基本情況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地處路橋西路,南臨螺洋街道,西接黃巖區,北靠臺州綠心地塊,東邊路橋城區,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7710畝,下轄29個村(居),人口3.3萬,現有水田面積14607畝,現有水果面積枇杷4700畝,柑橘3300畝,楊梅3200畝,還有葡萄、青梅、李、桃等水果,柑橘是該街道水果面積較大的一種水果,排列第二。

1柑橘生產和發展情況。20世紀70年代柑橘只在民主、壩頭、桐楊等村居小量種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特別聯產到戶責任制的落實,農戶開始在田邊地角、河岸、溝渠旁種植,逐漸發展到山田種植,柑橘果開始由黃巖罐頭廠收。到1980年中期隨罐頭行業興起(1982年當時共和、民主2個鄉鎮有近十家罐頭廠)罐頭銷路很好,年加工各類水果枇杷、楊梅、柑橘2000噸以上。收購的價格也比較高,當時鮮銷價格也很高。這樣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柑橘就大發展,加上政府的支持,改變原來單一抓糧食的常況,提出發展多種經營,低產田成片改種柑橘。如白墻村幾百畝棍桔基地,高峰村的無核桔、矮密早豐產基地。隨著政府政策進一步放寬,在抓好糧食基礎大搞經濟作物,接著小稠、涼溪、民主等村在大田開始大面積種植柑橘,大家都認真的管理很快就開始投產,柑橘的收入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是農戶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當時面積發展到4861.5畝,產量達到488,8噸。主要以梗橘為主面積有2857.2畝,產量3167.1噸;其次是無核桔1626.1畝,產量達到1264.5噸。再者,本地早、椏柑等品種少量種植。

2柑橘黃龍病發生情況。該病2002年普查中先在后洋金、白墻兩個發現,涉及后洋金謝仙妹戶,白墻解臺才、解臺元兩戶發現。2003年又在高峰、立新、勤豐、桐楊、山羊5個村發現,兩年普查中共發現了7個村發病。7個村中有17戶農戶種植柑橘面積17.7畝,2066株,其中發病有305株。2004年10月份時全街道又進行一次普查,又在白墻、后洋金、高峰、下嶺4個村發病。新增1個下嶺村,發病株數1630株。在2005年3月初全部挖除,2005年又在白墻、后嶺、后洋金等村又查到44.3畝發病田塊,發病有1796株。今年又分別在后洋金、高峰、杜岙、白墻等村普查到發病面積20.38畝,發病株數為1490株。從發病情況看發病中心比較明顯,如這一片發病,不管管理好壞,多要發病,如白墻村這一片涉及幾十戶、幾十畝橘園管理好,農戶認真治蟲防病。在發病中心發病率為100%,外圍逐漸減輕。從品種來看,不管什么品種多會發病,如無核橘、根橘、本地早、甜橙類等,但發病比較嚴重還是無核橘。

3木虱發生情況。該街道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普查木虱,當時溫嶺的溫西發現后。原黃巖植物檢疫站多次組織區、鎮檢疫員和兼職檢疫員到現場學習,回來開展普查,但一直沒有查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省植檢站同志帶領下市植檢站、路橋區植檢站和桐嶼街道兼職檢疫員一起先在小稠村的梗橘上普查到木虱,后來在全區開展普查,基本上每個鄉鎮都查到木虱。但當時沒有發現黃龍病,在防治上也不是很認真,只在普查作要求,每年都進行普查,但開始幾年分布村(居)不多,后來分布越來越廣,基本上涉及到每個村(居)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在品種上不管是梗橘還是無核橘及其他品種也都能危害。在這時候開始就要求在防治柑橘的其他病蟲害都帶上防治木虱的農藥,開始使用農藥為撲虱靈,以防治紅蜘蛛、蚧類為主,兼治木虱。到2000年開始要將防治木虱以提到主要蟲害,特別是到2002年發現黃龍病后,就將防治柑橘木虱作為柑橘主要病蟲害來防治,在春、夏、秋梢三次作為重點防治。使用的農藥都是按農技藥的要求統一使用吡蟲靈一類農藥進行防治,從防治效果來看比較好的。

4柑橘栽培管理情況。該街道柑橘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是生產最旺時期,橘樹屬青壯年樹,當時柑橘銷售價格較高,2元~4元/公斤,也是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當時二三產不發達),管理也比較認真,果品質量也比較好。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罐頭行業走下坡路,柑橘以鮮銷為主,鮮銷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加上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路橋商貿城的快速發展,大多數農戶已從農民變成商人,到路橋市場及更大的城市去搞經商、辦廠,就是不能經商的農民也去做粗工,拉手拉車等成為二產、三產從業者,搞二產、三產的收入遠比種柑橘的收入高,農民種柑橘占總收入比例逐漸下降。

5種苗管理情況。該街道種植柑橘以無核橘、梗橘為主,有少量的椏橘、本地早橘等品種。苗木多數以自繁為主,但也有從外地購入苗木。枳殼子種子全部向山東省購入,接穗大都來自椒江三甲農場、浙江省柑橘所、臨海杜橋及溫嶺解放唐農場。該街道是苗木之鄉,大量的苗木還是銷售到全國各地。檢疫工作當然在做,要求到外地引進種子必須經過縣檢植物檢疫開出檢疫要求:進來要有檢疫證書。在1985年該街道原共和鄉、杜岙等村有一批占木進來未經檢疫,發現后逐家逐戶收去查找,找回來后,再由市植檢站、黃巖檢疫站來人,在老路橋區農技站人員及有關鄉鎮兼職檢疫員參加在共和鄉政府召開現場會議進行集中燒毀。

二、防控工作的經驗和教訓

柑橘黃龍病該街道在2002年普查中首次在后洋金、白墻2個村發生,后又在高峰、立新、勤豐、山羊等村發現,到2006年止已有10個村居,160戶,193.88畝,6982株。到目前止,已發現的村居,通過努力已全部挖除。

1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從2002年開始該街道建立以街道主任為防控領導小組組長,分管農業的主任為副組長防控領導機構;建立了以農業主任為組長,農辦主任為副組長的防控實施小組;建立了了以農辦主任、鄉鎮兼職檢疫員及農辦分管水果等專業人員為普查小組;建立了以農業綜合服務站為主各村(居)專業人員的防治服務隊,和有挖除經驗的專業挖除專業隊。

2宣傳發動,組織培訓。2002年該街道兼職檢疫員與區站負責植物技術干部參加省里放溫嶺召開的浙江省植物植疫現場考察培訓會議,會議期間由省站孟動青等專家講課,并到溫嶺橫峰熟識黃龍病傳播媒體柑橘木虱,回來后又由區農技總站組織到溫州的樂清現場參觀柑橘黃龍病的植株發病癥狀及柑橘果子的發病癥狀,特別是認識柑橘果子的發病癥狀——紅鼻果后,大大的增加直觀感覺,后又由市政府召開的柑橘黃龍病防控及標準化建設及市農業局組織的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貋砗笤摻值老冉M織村居負責農業主任、村文書(會計)及技術服務站(配藥站)等進行培訓,以他們為技術骨干,對全街道柑橘品種、品種及分布情況進行統計。還印發有關黃龍病發生情況及如何開展普查及用藥預防等方面的宣傳。

3開展全普查,徹底挖除。2002年在調查統計基礎上,對全街道所有的柑橘進行分村填,逐株進行全面核實普查,做到不留死角,普查率達到100%。普查結果2002年在后洋金、白墻2個村發現2戶柑橘黃龍病。他們通過做農戶的工作,由于當時宣傳到位,農戶接受較快,于2003年初農戶自覺的將病株全部挖除。2003年在普查中又分別在高峰、立新、勤豐、桐楊、山羊5個村發現黃龍病株,2003年一共有7個村17戶有不同程度存在著柑橘黃龍病株,這7個村17戶農戶種植柑橘面積2066株,發現病株305株,于2004年2月底前全部挖除結束。2004年10月份,區農技總站召開做好黃龍病和一枝黃花的普查會議。會議后該街道組織街道農辦及村干部對全街道的黃龍病又進行了一次普查,普查后對在自墻、后洋金、高峰、下嶺等4個村發病,新增1個村,共有發病面積1630株,到2005年3月IO日之前全部挖除。2005年對全街道29個村居的柑橘又進行全面普查,又在白墻、后洋金、下嶺、小稠等村查到發病株,發病面積44,3畝,發病株樹1796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2006年11月份全面開展普查,又在白墻、后洋金、高峰、杜岙等村發病,發病面積20.38畝,病株1490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

4噴藥防控。該街道于2002年發現2個村發病后,一方面對發病戶做好全部挖除工作;另一方面在全街道開展預防挖宣傳,要求在全街道所有的柑橘農戶對本戶的所有柑橘在春、夏、秋三個抽梢季節,全面用藥防控,對白墻、后洋金兩個發病村居及新龍岙、共和兩個周邊村居由街道統一組織專業隊對所有的柑橘進行噴藥防控。這樣通過點面結合,對控制黃龍病起到了較好作用,確保本街道黃龍病徹底撲滅效果。

三、存在問題

一是由征地農戶青苗賠償價格較高,高的達200多元,株,而黃龍病賠償價格較低;二是由黃龍病發病前期橘樹還會結果,認為砍了可惜;三是防控較難,集體全面防治經費和防效都難保證,叫農戶自己防治,又不愿防治,也不能按時防治,防效差。柑橘不是主要收入,不愿管理,不愿砍伐,發病不發病無所謂,損失不嚴重,發病后不會馬上死亡,到死還有一定過程(3~7年),不愿砍,病樹還會結果,不管品質好壞摘點吃吃沒關系,去砍還要花工夫。

四、下階段的防控對策

(1)如何領導重視,加強黃龍病防控工作領導。(2)進一步廣泛宣傳使發病情況及危害程度和防控措施家喻戶曉。通過電視、圖片、橫幅及發入宣傳資料到每家每戶,還要通過現場會等途徑提高農民對黃龍病危害程度的認識。(3)組織普查隊伍,組建村(居)一支有技術水平、有組織能力的黃龍病防控隊伍,對所有柑橘認真仔細的普查,不留死角,發現病株及時挖除。(4)各級領導要加大財政的投入,使黃龍病的防治、普查、挖除、宣傳等有經費保障。(5)加強柑橘管理,提高品質,打開銷路,增加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