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時間:2022-10-20 09:24:23

導語: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鄉村旅游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農村居民多元化經營,增加農民及財政收入。鄉村旅游依托的資源主要是當地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而這些資源都與農村居民有著密切的聯系。要進行鄉村旅游活動,必然少不了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所以,由旅游“六要素”所帶動的相關服務與產品也必然得到發展。農村居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為游客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服務與物質需求,同時也使農業資源、農業產品和農村勞動力得到增收,農民自身的收入增加的同時也相應促進了當地財政收入。

(二)鄉村旅游能有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升級。今年中央一號首次提及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而鄉村旅游無疑是最好的融合器,第一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直接增加了農產品的需求量,催生了休閑農業的全面繁榮;第二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可以帶動旅游用品、旅游商品和房車等大型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第三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能拉動文化、信息、金融、商業、運輸等服務業發展。

(三)鄉村旅游能提高農村就業率。農村人口的就業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問題。鄉村旅游依托于鄉村的生態環境、農產品供給及農村產業鏈結構上,可為區域提供多樣化的就業崗位,解決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另外,向鄉村旅游產業轉移的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通常會比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獲得的收入更多。因為農民在參與經營鄉村旅游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利。

(四)鄉村旅游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必然促進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房屋、道路、橋梁等,而這類基礎設施一般具有公共性,它們的改善也意味著投資環境改善,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后,農村區域內更易獲得投資,投資又將吸引消費,再配合各種措施宣傳,提高景點(區)知名度,如此鄉村旅游可以創建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圈。

(五)鄉村旅游促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發展。鄉村旅游中的文化資源指的是獨特的鄉村文化,包括地方性的歷史文物古跡、特色村落、豐富的民俗活動,傳統的手工藝術以及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文化產品等。文化資源屬于鄉村旅游中的特色資源,相對來說,文化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比較持久,文化產品的附加值較高。鄉村文化資源被開發后,可以為外界打開一個了解當地民俗民風的窗口,借助這些文化資源,鄉村區域的知名度得以提升,能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消極作用

(一)擴大區域內居民的貧富差距。鄉村旅游的發展會改變農村區域原有的經濟結構,即原有的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將受到旅游業的沖擊。由于旅游業對從業者有一定的素質要求,基于區域內居民素質和能力不同,使得區域內居民旅游業獲得的收入差異很大,這勢必擴大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甚至引發的較大的貧富分化,這將引起部分居民對鄉村旅游的不滿,使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受到影響,進一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增加區域經濟的風險。鄉村旅游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區域內居民解決不了,將會交給外來投資者來經營。外來投資者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回收投資,獲得利潤,大肆修建別墅、餐館、旅舍等設施,許多農村用地被占用和毀壞,這可能會造成傳統產業的消失,使那些依賴于傳統產業的農村居民面臨失業的危機。

(三)社會成本上升。鄉村旅游者相對鄉村居民而言,消費水平較高,他們在鄉村的消費會占用相應的資源,從而導致供給的減少,這樣會使得當地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從而使得區域內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另一方面,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通常只有一部分居民能從旅游開發中獲得實惠,而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發展旅游帶來的社會成本上升,社會成本的上升又會導致在區域內的其他投資需要更大的支出,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開發的原則

(一)政府引導、扶持原則。政府部門應引導鄉村區域居民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對于不具備旅游潛質區域內居民的開發熱情,政府部門需要進行積極的協調,以避免他們不理智行為所帶來的損害;而對于具備鄉村旅游開發條件的區域,則要積極鼓勵當地居民進行有效開發,并參與到旅游經營活動中去。政府還應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扶持。主要包括四點:第一,由政府出資對鄉村區域內居民進行培訓,使他們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術,增強其經營鄉村旅游的能力;第二,對無力投資旅游設施建設的居民,政府部門需要對其提供信貸支持,相對來說,低息或貼息小額項目抵押貸款是比較合適的;第三,對剛起步階段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政府應考慮稅費方面的優惠;第四,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改善鄉村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包括:水、電、道路、橋梁等,為旅游開發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區域內居民廣泛參與的原則。區域內居民廣泛參與到鄉村旅游的開發中,不僅可為當地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還有利于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參與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直接參指直接為游客提供服務,如接待服務服務、餐飲服務等;間接參與指參與與和旅游有關聯的產業活動,如養殖業、食品加工、紀念品生產等。

(三)利益分配公平原則。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只有一部分鄉村居民參與其中,而沒有參與的居民也要承擔社會成本的上升及旅客的打擾,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發展鄉村旅游應該使當地鄉村區域居民普遍受益,尤其是區域中的貧困人口獲益,才能體現公平,才能激勵當地居民自覺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所以,公平分配旅游收益不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所必須的條件。

(四)鄉村性及可持續發展原則。鄉村旅游開發的鄉村性原則要求鄉村旅游地的旅游產品保持和體現鄉村性特色,住宿產品和餐飲產品都要求具有當地鄉村風味,其他旅游產品要求有廣泛的參與性,使游客能夠深入到鄉村居民之中,體驗真實的鄉村生活。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在鄉村旅游的開發經營過程中,要確保旅游資源能夠不受損害或受到盡可能少的損害,以使旅游資源能夠永續利用。旅游資源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和依托,只有確保旅游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才能實現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最有效手段已毋庸置疑,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鄉村旅游對經濟的反作用影響,只有堅持正確的開發原則,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才能越積極、越健康。

作者:危磊 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