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思路與路徑

時間:2022-10-22 09:23:54

導語: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思路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思路與路徑

服務社會職能包含豐富內容,其中之一就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這不僅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而且具有相當大的運作空間,不僅需要進一步解決相關的認識問題,科學認識高職院校服務區經濟的規律,更要解決相關的實踐問題,找準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實現路徑。

一、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必要性

1.服務區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由于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經濟綜合體。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其中,特別受到人才這一根本性因素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區域的人才(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狀況決定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高等職業院校來提供,其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高職院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及相應的服務來解決。因此,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或行業舉辦的地方性院校,具有服務區域經濟的責任,必須通過服務區域經濟等方式做出相應的回報,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以盡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顯示高職院校存在的價值。

2.服務區域經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既然我國的高職院校基本屬于地方院校,其辦學資源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或行業提供,那么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就不得不受區域經濟狀況的制約。就某種意義上而言,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各區域高職院校的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區域經濟的差異性,發展好的高職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繁榮,而發展慢的高職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滯后。由此表明,高職院校的發展要以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就意味著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為區域經濟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是自身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3.服務區域經濟是一項多贏的善舉

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所需人才和智力、技術支持,能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和區域企業的發展。而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和區域企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推進高職院校的發展,為高職院校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辦學要素支持,為教職工發揮聰明才智提供有利的條件,為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前景。比如,區域企業能夠提供得天獨厚的實踐教學條件和寬闊的畢業生就業平臺;又如,高職院校能夠得到企業教學設施的支持或辦學經費資助,教師可以得到業務的鍛煉和提高及經驗的積累,從而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再如,學生可以在比較好的實訓環境下提高專業技能等。因此,服務區域經濟,不僅是一種投入,更是一種產出,于區域、企業和高職院校各方均有利,是一項多贏的善舉。總之,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是高職院校的職責和功能所在,也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標志。

(二)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可行性

高職院校具有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技術服務等獨特優勢,能夠不斷提供區域經濟發展所亟需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和社會服務,在區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服務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可能性。高職院校只要有正確的思想指導、科學有效的運作機制和積極性與創造性,要為區域經濟服務是可行的。因此,高職院校既要有為區域經濟服務的責任感,又要有為區域經濟服務的信心。

二、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根本點

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包含豐富的內容,其根本點在于:

(一)培養區域經濟所需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的人才

人才(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稀缺資源,高職院校的職責和獨特優勢之一是培養和輸送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把培養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作為服務區域經濟的根本點,為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或優化專業技術人才資源,為改善、提高勞動者素質提供智力支持。由此,高職院校必須“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要認真研究所在區域經濟的狀況、特點、發展變化趨勢及其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和趨勢,以此為依據,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實行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和適用性,使所培養的人才“適銷對路”,能夠適應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

(二)為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區域經濟在建設和發展中,必然遇到生產、經營、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有效的解決,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有序性、順暢性、高效性。因此,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必須有效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區域經濟在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生產、經營、管理、技術等多方面問題,必須依靠多方的力量“齊心協力”來解決,僅依靠區域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目前我國2.8萬多家大中型企業中擁有自己研發機構的只占25%,75%的企業沒有專職人員從事研發活動,科研、技術等力量較為薄弱。高職院校積聚著相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具有比較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環境,能夠為解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智力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起著相對獨特的作用,做出特殊的貢獻。由此,高職院校還必須把為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服務作為服務區域經濟的又一關鍵點。高職院校應加強產學研的結合,重視技術研究,提高技術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應搭建為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服務的平臺,加強與區域企業的溝通,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建立專業教師密切聯系企業的制度,引導和激勵教師主動為區域的企業和社會服務。

三、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基本思路路徑

(一)發揮高職院校的獨特優勢

服務區域經濟必須解決“怎么服務”的問題,高職院校的性質、功能和特點決定其必須通過獨特優勢為區域經濟服務。其優勢主要包括培養區域經濟所需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培訓基層勞動者,提升勞動者素質;提供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咨詢決策服務;提供課題攻關、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領域技術服務。高職院校只有發揮這些優勢,才能滿足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需要,實現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功能。

(二)依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產業特點開

設相關專業,培養所需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高職院校要“吃透”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其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深入研究其產業特點、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趨勢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走向,依此設置相關專業,努力使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相對接,使所開設的專業具有適應性、戰略性和可持續性,使所培養的專業人才能夠為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服務,以利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筆者所在的學院根據“要將泉州建成現代化工貿港口旅游城市”的城市建設發展定位,針對泉州急需大量港口業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狀況,開設港口業務管理專業,為泉州培養港口業務管理專業人才;針對泉州支柱產業之一———服裝業的發展急需大批服裝設計、服裝一線生產、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人才的實際,開設服裝設計多個方向的專業;針對泉州大量印刷企業急需印刷專業人才的狀況,開設印刷技術專業;根據泉州商品流通業發達,市場活躍,商務形式不斷創新而欠缺大量商務經紀和人才的狀況開設商務經紀和人才專業;針對泉州汽車營銷的發展趨勢,開設汽車營銷方向的專業等,使每個專業都符合泉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產業特點,為泉州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促進泉州區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起積極的作用。高職院校要依據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特點和發展趨勢,加強對區域經濟人才需求狀況和特點及發展趨勢的研究,深入調查相關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規格要求,分析相關專業的職業崗位特點、素質要求和培養方式,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能手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促進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相銜接,教學內容和職業資格標準相融通,以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能服務于區域經濟需要的“適用、好用”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

(三)積極向企業推薦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存在高職院校與區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供求不對稱的矛盾。供求接口銜接不夠到位,一方面是企業難以找到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為輸送畢業生而焦慮,影響區域經濟對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滿足度。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之一就是高職院校積極向企業推薦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筆者所在的學院極為重視向泉州的企業推薦專業人才,成立了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與企業溝通聯系,向企業推薦畢業生等工作;參訪企業、邀請企業座談、媒體宣傳、網絡溝通、人際交流等方式,了解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積極向企業推薦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力疏通渠道,每年召開4次大型的專業技術人才招聘活動,邀請上百家企業到校設點選才,搭建企業與畢業生雙向選擇的平臺,既幫助企業選擇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受到用人企業的歡迎和肯定,抽樣調查滿意率達92%以上;也為畢業生選擇合適的就業崗位和提高就業崗位提供機遇,每年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收到“企業、學院、畢業生三有利”的效果。

(四)開展業務培訓,幫助企業提高勞動者素質

從根本上說,區域企業勞動者素質決定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隨著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區域企業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勞動者素質的培訓和提升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受培訓資源、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區域企業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職院校開展業務培訓來滿足,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幫助企業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區域經濟服務。高職院校要發揮培訓基層勞動者的優勢,主動與區域的勞動主管部門、行業及企業溝通,積極開展多項目、多層級、多形式的業務培訓,以彌補企業培訓資源的不足,幫助企業改善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促進企業提升整體素質和效益。筆者所在的學院針對泉州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民營企業第二次創業急需大規模培訓企業員工、提高員工素質的狀況,與財政部門、勞動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九牧王公司等知名民營企業開展財政直補培訓員工、進行職業技能鑒定等服務,有效促進受訓的員工提高業務素質、職業適應力和勞動效率,收到“一石多鳥”之效。

(五)開展課題研究,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咨詢和技術服務

高職院校要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建立相應的科技研究機制,提升科技研究能力和水平,注重發揮專業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開展院校與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和企業合作,積極申報區域的科研課題,主動承接橫向課題,開展科研、咨詢和技術服務,為區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盡力幫助企業解決經營管理遇到的問題,協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與革新,為企業提高實力和效益而服務。

(六)實行職教集團運作,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高職院校要本著“同享、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在區域政府的指導下,組建職教集團,“創新集團化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互助互惠”的辦學機制,加強橫向聯合,強化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并發揮群體優勢,共育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以進一步拓展服務區域經濟的功能,開闊服務區域經濟的廣度,深化服務區域經濟的深度。

作者:楊燦榮 單位: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