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新特點及對策
時間:2022-11-21 11:32:20
導語: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新特點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到2006年,蘇中經濟增長速度超過蘇南,繼而在2008年蘇北又超過蘇南。然而,三大區域經濟發展絕對差距仍然較大。對此,蘇南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地區高校與科研院所密集等優勢,加快創新驅動發展;蘇中政府應當緊密聯動蘇南,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蘇北政府應當承接蘇南產業和技術轉移,做大做強產業園區。
新世紀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了蘇南帶動蘇北,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扭轉了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本文通過分析新世紀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提出新的對策,為促進江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1新世紀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新特點
自本世紀以來,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經濟都有了較快的發展。最初幾年蘇南經濟由于傳統區位優勢,發展速度超過蘇中、蘇北地區,但是2006年和2008年以后,蘇中、蘇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先后超過蘇南地區,三大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相對差距縮小、絕對差距仍然較大的現象。根據江蘇經濟年鑒數據顯示,2001年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5446.25億元、1764.73億元、2186.94億元。蘇南是蘇中的3.1倍,是蘇北的2.49倍;到2017年,蘇南地區生產總值是蘇中地區的2.86倍,是蘇北地區的2.48倍。2001年,蘇南、蘇中、蘇北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分別是24969元、10160元、6889元。蘇南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蘇中的2.46倍,是蘇北的3.62倍;到2017年,蘇南、蘇中、蘇北人均生產總值分別是150200元、106637元、66934元。蘇南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是蘇中地區的1.41倍,是蘇北地區的2.24倍。但是,從2001年到2005年,蘇南地區經濟增長是超過蘇中、蘇北地區的,江蘇省南北經濟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擴大。到2005年,這種南北經濟差距擴大的現象逐漸得到改善,2006年蘇中地區生產總值指數是115.4,超過了蘇南地區的115.3,直到2017年,蘇中地區生產總值指數每年都高于蘇南地區;2008年,蘇北地區生產總值指數113.3,超過了蘇南地區的112.4,直到2017年,蘇北地區生產總值指數每年都高于蘇南地區[1]。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1983年以來,江蘇經濟整體發展趨勢一直是“南快北慢”,新世紀頭5年也是這種現象。2006年以后,這種“南快北慢”的趨勢開始發生扭轉,先是蘇中經濟增長速度超過蘇南地區,繼而在2008年蘇北經濟增長速度超過蘇南地區,直到2017年,蘇中、蘇北地區經濟增長率一直高于蘇南地區,南北之間的經濟差距雖然較大但在逐漸縮小。
2促進江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2.1全省一盤棋,實施一體化戰略或板塊化布局。江蘇省政府在制定全省發展規劃時,要重視蘇南、蘇中、蘇北地區不平衡發展的現實,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經濟發展規劃,全省一盤棋,實施一體化戰略或板塊化布局,尤其要加大三大區域的經濟聯動,利用三大區域的優勢推動各區域經濟發展。例如,將蘇南支援蘇北這一政策一直保持下去,形成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組織南北各市政府、企業對話,溝通信息,開展經濟合作;組織省高校、科研單位強化對蘇中、蘇北的支持;通過設立專項發展資金,用于投資辦企業的減稅補貼推進協調發展;加大對蘇中、蘇北交通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縮小南北交通與基礎設施的差距。2.2蘇南地區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蘇南產業轉型升級。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地區的經濟增長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與外商的直接投資,大批量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但是由于勞動力、土地成本的上升,再加上環保壓力,傳統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業已經不適合在蘇南發展。于是,可以將這一部分產業轉移到蘇中、蘇北地區,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創造空間。蘇南地區經濟基礎好,有良好的產業鏈,基礎設施完備,而且還擁有眾多高校與科研院所,人才儲備較好,這些為發展創新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蘇南地區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良好的資源,實現產學研深化融合,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提高產業質量,將蘇南地區打造成為中國創新型高科技發展中心,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留住人才,為本地區經濟發展服務。2.3蘇中地區緊密聯動蘇南,加快產業結構優化。首先,蘇中地區與蘇南地區僅有一江之隔,應該盡快融入到蘇南經濟圈,加快與蘇南經濟聯動,實施一體化戰略或板塊化布局,比如“寧鎮揚一體化”,加快蘇州、無錫對南通與泰州的經濟輻射。其次,對于蘇中地區來說,依靠特色產業,進行產業優化升級,盡快提升產業結構,積極促進資本積累型經濟發展。蘇中地區的高校與科研院所相比蘇南地區有較大差距,但是優于蘇北地區,因此蘇中地區應該充分利用這些人力資源,促進本地區產業升級。2.4蘇北承接蘇南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產業園。新世紀蘇北地區開始承接蘇南地區的產業轉移,并初步見效,如促進了蘇北地區的經濟增長,但是,這種產業轉移的力度還遠遠不夠。蘇北地區要緊緊抓住蘇南經濟的戰略轉型升級,大力引進蘇南地區成熟的產業,建立新產業基地。
由于蘇南地區人力成本上升,一些加工制造企業準備遷到東南亞,蘇北當地政府應該主動動員這些企業遷到蘇北,利用蘇北低人力與土地成本繼續生產。另外,蘇北地區可以效仿蘇南地區,建立專業化的產業園,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圍繞某一個主業,周圍聚集大量的配套產業,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做大做強產業園。
作者:陳 鵬 張繼格 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循環經濟智慧布草洗滌研究
- 下一篇:經濟轉軌的新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