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行審計準則與鑒證準則轉型研討論文

時間:2022-04-23 05:34:00

導語:美國現行審計準則與鑒證準則轉型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現行審計準則與鑒證準則轉型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鑒證服務:審計服務的拓展;鑒證準則:性質、作用和結構;鑒證準則與審計準則的比較;鑒證準則的未來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傳統的審計服務中,會計報表審計是基礎的審計業務、CPA在審計報告中,對被審計單位的書面認定(會計報表)提供積極保證、鑒證服務內容增多,不確定性因素加大,行為主體多樣化、鑒證準則的制定和實施,使CPA及其從業人員在執行鑒證業務時有了規范和指南、規范的范圍不同、服務對象不同、判定書面認定公允表達的原則不同、鑒證準則是為適應鑒證業務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等,具體請詳見。

本文以知識經濟發展為背景,從審計服務拓展為鑒證服務,審計準則走向鑒證準則的角度,對美國現行審計準則鑒證準則進行比較,試圖找出審計準則的發展方向,以資為我國審計發展所借鑒。

一、鑒證服務:審計服務的拓展

在傳統的審計服務中,會計報表審計是基礎的審計業務,其他性質的審計只是會計報表審計的延伸和發展。而今美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鑒證服務(AttestationServices),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在對另一經濟實體所編制并負責的書面認定的可靠性進行查證后,簽發一份書面報告,以反映其鑒證結果。鑒證服務可進一步細分為四類:審計、審查、審閱、商定程序。明顯地,鑒證服務相對于審計服務范圍更廣,內容更多。這樣,注冊會計師(CPA)在鑒證服務中的工作性質和所起的作用與其在審計服務中的工作性質和所起的作用就有重大不同,具體如下。

CPA在審計報告中,對被審計單位的書面認定(會計報表)提供積極保證;而在審閱業務中,CPA只能提供中等水平的保證,即在審閱報告中,對被審閱單位的認定提供消極保證——僅指出被審閱的信息不存在重要錯報;在商定程序和編制業務中,CPA不提供任何保證,只在其提供的報告中分別指出實際發展的問題和所編制信息的內容。

近年來正在向知識經濟過渡的美國,除審計之外的鑒證服務已擴展到其他種類的陳述或報告,諸如驗資、盈利性預測、遵守有關法令法規和合同規定的報告、投資收益統計、電算化軟件的說明,等等。這些鑒證服務不同于會計報表審計,公認審計準則GAAS亦難以完全適用。正是由于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邁進,導致了鑒證服務內容增多,不確定性因素加大,行為主體多樣化。為了規范鑒證服務行為,界定CPA的法律責任,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了一套具有廣泛實用性的鑒證業務準則(Attestationstandards)來規范CPA對有關的陳述或報告執行的鑒證業務。

二、鑒證準則:性質、作用和結構

類似于現行的審計準則,鑒證準則是用來規范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獲取鑒證證據,形成鑒證結論,出具鑒證報告的專業標準。它是注冊會計師在執行鑒證業務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注冊會計師鑒證工作質量的權威性判斷標準。

鑒證準則的制定和實施,使CPA及其從業人員在執行鑒證業務時有了規范和指南,也便于考核鑒證工作質量,推動了注冊會計師鑒證業務的發展。鑒證準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實施鑒證準則,可以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信任;2.實施鑒證準則,可以提高注冊會計師鑒證工作質量;3.實施鑒證準則,可以維護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4.實施鑒證準則,可以促進鑒證經驗的交流。

鑒證準則的結構類似于現行的審計準則結構,總體上也分為三個部分:一般原則,外勤工作準則,報告準則。其中:一般原則是注冊會計師資格條件和執行行為的準則;外勤工作準則是注冊會計師在執行鑒證過程中應遵守的準則;報告準則是注冊會計師編制鑒證報告、選擇表達方式和記載必要事項的準則。

三、鑒證準則與審計準則的比較

與審計為了便于鑒證準則與審計準則的比較,現將二者內容按結構順序列表如下。

區別,從表中可見鑒證準則與一般公認審計準則有較大區別,主要表現在:

1.規范的范圍不同

鑒證準則是所有執行鑒證業務的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應遵守的原則;審計準則是CPA在執行會計報表審計中應遵守的原則。

2.服務對象不同

鑒證準則是針對所有的書面認定;審計準則僅限于對歷史性會計報表的審計。

3.判定書面認定公允表達的原則不同

鑒證準則就某一具體的鑒證業務而采納相應特定的標準或規定,并不限于公認會計原則;而審計準則則根據GAAP來判定書面認定是否公允表達。

四、鑒證準則的未來

正如我們從審計業務發展到鑒證業務的過程中所看到的那樣,鑒證準則是為適應鑒證業務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同樣,鑒證準則未來的發展亦是由鑒證業務未來的發展來決定的。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信息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與勞動力這兩大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社會公眾只可能清楚自己創造的知識信息,而作為外部信息的使用者,他們并不清楚自己將要使用的知識信息的質量如何。在知識信息的更新、擴散、應用加速與Internet相結合,使知識信息呈現“無紙化”狀態情況下,信息泛濫、信息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已經超出了人們的信息選擇與處理能力,大大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風險。這樣,在信息的提供方和信息的使用方之間就需要一個中介組織來提高和保證信息的質量。美國學者圣母大學教授大衛·N·雷其萬特(DavidN.Ricchiute)在其專著《審計與保證服務》(Auditing&AssuranceServices)中稱這樣的服務為保證服務(AssuranceServices)。為書面認定提供鑒證的鑒證服務就發展到提供提高和保證信息質量服務的保證服務。那么,可以預見鑒證準則必將發展為適用范圍更廣、職能作用更大的保證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