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財務監管方式
時間:2022-08-17 05:19:58
導語:市場經濟的財務監管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中唯一的一種價值管理手段,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及發展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財務管理也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換言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決定著其在資本市場中所具備的整體競爭力。因而,合理選擇財務管理模式,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成為企業內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務。結合現有的市場經濟環境來看,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見模式有哪些?其在財務管理模式選擇方面存在怎樣的不足?而企業又該如何科學有效地完成其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呢?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見模式
目前,企業在財務管理可選擇的模式各種各樣,最常見的主要有三種,即集權型管理模式、分權型管理模式和集權與分權結合型管理模式。集權型的管理模式可以實現企業的一體化管理,可以使企業內部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但同時也有可能使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一定影響,失去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分權型的管理模式能夠充分調動企業各個單位和各個部門因地制宜地進行業務開展,能夠將企業在經營方面的風險進行有效分散,充分調動企業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這種分權的管理模式也可能在強調自身利益的同時忽略了企業的整體效益,缺乏一定的全局意識,進而造成企業在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方面的混亂;而集權與分權結合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則將集權型和分選型財務管理模式的優點進行了有效地集中與融合,既能夠使企業財務的調控職能得到有效發揮,同時也激發了企業下屬公司及部門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控制風險得到有效降低。
二、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缺陷
所謂財務管理模式選擇主要是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基于企業在組織模式、經營規模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的考慮,企業經營、管理及發展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要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使企業的資金有效流轉、財務狀況維持良好,就必須在客觀分析、綜合考慮以及統籌規劃的基礎上進行財務管理模式的合理性選擇。但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對于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不夠慎重,財務管理觀念相迂腐落后、財務管理模式選擇及定位模糊、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及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過程中,嚴重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使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整體競爭力也因此而削弱。這對當前我國企業在財務管理及財務管理模式選擇方面的這種基本現狀來看,企業應如何對其財務管理模式進行科學性及合理性選擇呢?在進行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過程中應對哪幾方面的問題進行著重注意呢?
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對企業而言,要保證財務管理模式在運行上的有效性,切實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作用,在進行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時候,應該從業務關系、資本關系、收益分析、管理水平以及企業發展階段等不同的角度上進行綜合性考慮。
1.業務關系方面。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時候,首先應該對企業及其所屬機構的業務關系特點進行考慮,若企業跟所屬機構之間的關系相對密切,結合對資源優勢以及發展戰略落實等問題的考慮,其財務管理應當選用集權型,反之,若企業跟所屬機構之間的關系相對分散,其財務管理則應當采用分權型。
2.資本關系方面。從企業跟其所屬機構之間存在的資本關系來看,若企業持有所屬機構50%以上的股份,這說明企業可以對該機構的財務決策進行有效表決,因而這種資本結構之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應當選擇集權型模式;相反,如果企業所持有的所屬機構的股份比例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其財務管理的模式則應當選擇分權型,以便于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及科學開展。
3.成本收益方面。另外,在對業務關系及資本關系進行充分考慮的基礎上,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模式集權型和分權型選擇的過程中,還必須對成本收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一般情況下,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的成本決定了所屬機構積極性以及財務決策效率的降低,收益則體現為分目標與企業發展總目標的協調,可以是財務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反之,若采用分權型的管理模式,成本則是所屬機構與企業在財務目標上的背離,收益方面卻能夠提升所屬機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推進財務決策效率的有效提升。
4.管理水平方面。不管是集權型的管理模式,還是分權型的管理模式,企業財務管理在進行模式選擇的時候,都必須充分考慮管理者所具備的管理水平,畢竟管理者水平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管理的效果。因而在進行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時候,必須對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及其常用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手段等進行綜合考慮,若管理者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企業財務管理可以選用集權型模式,反之,其財務管理的整體效率則會大打折扣。
5.發展層次方面。所謂發展層次也就是對企業發展現狀的一種綜合考慮。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決定了其財務管理的整體結構。如果企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整體發展規模相對較小,內部管理還存在諸多的漏洞,則應該以集權型的財務管理模式為主,如此可以對內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對決策的統一來形成規模化的效應;如果企業已經發展至成長階段,那么如何激發不同下屬單位及部門的積極性則是其發展重點,財務管理應當以分權型管理模式為主;而企業處于成熟的發展階段,因分權水平的擴大,各種矛盾也逐漸凸顯,因而適當采用集權型的管理來對分權的弊端進行克制則是尤為必要的,所以企業最好將集權型和分權型的管理進行集中使用。
四、結語
整體來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如何對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有效選擇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存在較大難度;同時,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并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管理形式,而是需要在企業的發展及進步過程中不斷調整與轉變的。要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使企業的發展處于健康、穩定的軌道當中,企業就必須在充分考慮多方因素的基礎上,對其財務管理模式進行系統性及科學性選擇。
- 上一篇:物價局學習貫徹廉政準則報告
- 下一篇:物價局中心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