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會計風險防范策略

時間:2022-08-10 09:58:18

導語:市場經濟下會計風險防范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下會計風險防范策略

一、會計風險概述

對于風險一詞,我們已經有了特定的解釋,但是,要想制定出防范會計風險產生的策略,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會計風險到底是什么?會計風險是指會計人員在工作時,由于錯報、漏報等行為而使提供的會計信息存在重大失誤,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的風險,包括換算風險和交易風險。會計風險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銷售過程,但如果受到企業內部或外部環境的影響,會使企業正常的工作運行偏離了預計的目標,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會計風險主要表現在不確定性、客觀性和損害性三個方面。

(一)風險具有不確定性

首先,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對于個體風險來說風險是一種偶然發生的隨機現象,其發生的概率無法確認和統計;但是對于總體風險來說,風險的發生卻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是一種必然現象。市場經濟視角下的企業會計風險會隱藏在企業會計工作當中,表現出一種可能性,這些潛在的風險可能會依賴于一定的條件從而轉換為現實的風險,如財務報表或其他相關會計信息中潛在的風險未被會計人員察覺和發現,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但相關的會計人員卻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此時企業潛在的風險就轉換成了真實的風險。

(二)風險具有客觀性

第二,風險具有客觀性。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風險作為一種客觀的存在,它的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等都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它們的發生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市場經濟視角下的企業會計風險也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會計信息和資料雖然是由會計人員進行記錄和整理的,但如果發生了金融危機,企業的損失也不能記為會計人員的責任,因為金融危機是客觀存在的,并不能靠會計人員進行操縱。從總體上來說,風險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的,因此,人們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造成的損失程度。

(三)風險具有損害性

第三,風險具有損害性。在人類的潛意識中認為,損失是因為風險的產生而發生的,風險就代表著損失,即風險有一定的損害性。這種觀點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從實際來說,發生了風險不一定會帶來損失。市場經濟視角下的企業披露的相關會計信息起著優化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企業會計信息和資料的失真會影響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現代企業會計風險的原因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著會計風險,會計風險可能潛藏在企業財務的某一環節中,會計風險會影響企業財務狀況,造成企業的盈利能力偏低,導致企業的未來發展狀況不佳,最終可能使企業面臨破產的困境。形成企業會計風險的原因很多,有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包括籌資規模、資金來源及籌資方式不當,而外部因為包括風險和利率的變動,具體表現為企業制度環境的變化、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道德風險的存在。所以,我國企業應提高財務會計的風險防范意識,將會計風險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從而保證整個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一)企業制度環境的變化

企業制度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企業經濟關系,包括企業經濟運行中的一些規定和準則,建立健全企業制度有助于企業適應市場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都存在于一個產業中,所處產業的波動都可能導致企業制度環境的變化,從而使決策層在進行決策時發生失誤,最終導致企業會計風險的產生。

(二)信息的不對稱性

所謂信息的不對稱性,是指在市場交易中,產品買賣雙方對產品的質量、性能等各自所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產品賣方對自己產生和提供的產品擁有更多的信息,而產品賣方只能從賣方提供的信息里擁有信息,買方所擁有的信息一定少于賣方所擁有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其本身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等信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企業選擇提供給投資方和債權人的會計資料信息必然是不對稱的,對于投資方來說,企業必然要提供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資料,從而使投資方有繼續投資企業的意愿。但如果決策者沒有對未來的變化事項有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也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影響會計處理的執行和結果,最終導致會計風險的產生。

(三)道德風險的存在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人們日常行為的準則和規范,代表著社會的正能量,道德在會計工作中也同樣存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除了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之外,也會產生道德風險,例如欺詐、違約等問題,道德風險的存在會對企業會計風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導致會計風險增加,具體表現為使企業的信用度降低、財產損失、聲譽受損等。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風險的防范策略

在經濟市場的條件下,我們對企業會計風險有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會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給企業的財務帶來損失,導致企業的盈利能力下降,還會使企業內部各部門財務環節運轉出現問題,使企業面臨財務危機,甚至會讓企業瀕臨破產。因此,為了預防和控制風險,使會計風險控制在一個范圍內或者完全消除,就必須對企業會計風險做出相應的防范策略,也就是所謂的風險管理,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由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等組成的,目標是降低財務風險,減少風險損失。要想使企業會計風險的防范策略更積極有效,就必須建立健全完整的企業內部會計機制,會計人員要嚴格遵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確保會計資料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時要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培養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道德。

(一)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實現企業會計的絕對責任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保證企業會計風險防范策略的有效實施,首先,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實現企業會計的絕對責任制。內部會計控制是指企業管理者為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證會計資料及信息的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以及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總稱。企業會計控制系統的運行,主要是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運行,為使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正常進行,需要建立和實施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對已經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企業來說,則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實行會計崗位責任制,實行嚴格的授權審批準核制,認真檢查會計各部門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點,并且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時建立企業內部財務部門的對賬管理制度,保證財產的安全。

(二)建立動態的會計風險預警機制

其次,要建立動態的會計風險預警機制。從建立會計風險預警機制的內部必要性來看,建立財務會計風險預警機制是企業加強財務安全性的需要,從外部必要性來看,面對變化莫測的外部競爭環境和需求多樣化的消費者,建立健全會計風險預警機制迫在眉睫。建立動態的會計風險預警機制,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預測性原則和簡潔性原則,采用及時更新的數據,全面分析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信息,用財務指標數據的方式將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提前告知經營者,并積極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風險的發生。

(三)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

第三,要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照會計法律的規定,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相關會計資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企業內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的一種監督,會計監督可以分為單位內部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要想降低企業會計風險,就應該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建立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的相互監督功能,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理、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四)加強培養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道德

要加強培養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位優秀的員工必備的素質,也是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實現盈利的最基本條件。職業道德的概念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來解釋,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體現道德準則和規范的行為;而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相關的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要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提高技能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活動,也可以通過自身閱讀相關會計書籍,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最終降低企業會計風險。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我國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所處的會計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企業會計環境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不確定因素增加,從而導致會計風險的產生,會計風險不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會使相關的會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還會給社會公眾帶來相應的危害和損失。部分企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也給整個社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助長了不正之氣。因此,對會計風險的防范迫在眉睫,已經成為會計領域甚至是整個經濟領域首要關注并解決的問題,對會計風險的防范必須采取有效、必要且積極的防范策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以及加強培養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道德。

作者:趙青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