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公平與效率思考

時間:2022-08-23 09:24:44

導語:市場經濟公平與效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公平與效率思考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也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的狀況。從建國以來到1992年,我國社會分配相對公平,各個階層矛盾較小。92年后,采取了“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思路,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效益優先”被地方領導看重,而廣大人民群眾向往的“公平”被有的地方政府所忽視。這就導致了財富分配的不公,形成了較大的錯位,而這種錯位隨地方領導的政績思維而越來越大。時至今日,我國的財富分配形態已接近金字塔型,貧富差距日益增大,我國的基尼系數在2004年已經超過0.465,2017年也逼近了0.49,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二、中國特色的公平與效率

公平一般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某一事物或行為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效率,簡單來說,就是投入與產出或成本與收益之間的比較。公平和效率是衡量社會發展的基本尺度。一個國家對公平和效率的關系的平衡,對整個社會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我國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了不同的選擇,改革開放前,我國社會主要是以“公平優先”為指導原則。1993-2002年,提出了效率優先的指導原則,即提出了在個人收入分配上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第一次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了首位。十七大以來,“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公平和效率的基本分析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政府控制著絕大部分國家資源,各級政府的權力沒有受到限制,特權階級可以通過壟斷和行政干預等方法和手段,來達到以權謀私的目的,從而破壞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經濟競爭環境。如此循環往復,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集團。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做大的蛋糕足夠分配,普通民眾也能夠從經濟發展中收益,矛盾尚不尖銳。但近年來由于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使絕大部分的人民不能從經濟發展中得到應有的經濟利益,不能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等等,反而要承擔較多的稅負,權力階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得到了絕大部分利益,由于手中有權,他們采用各種手段合理避稅。中國股票市場造就的富人完全可以說明問題。中國經濟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典型的“不公平狀態下的高效”。使我國的GDP長期的快速的增長,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公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表現在社會福利分配方面,工農差別、所有制差別、政府機關和非政府機關的差別是非常大的,這種較大的社會福利分配不公,造成了人民群眾的不滿。二是表現在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公方面。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和國有企業的員工收入的不公平。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員工,他們在職時不用繳納“五險一金”,但退休之后卻擁有三四倍于普通公民的退休金。三是表現在稅收制度方面的不公。掌握社會大多數財富的一小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權力,能夠達到少交稅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國的福利制度也還不完善,有的甚至剛在起步階段。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制度,由于政府的權利有限,對企業起不到主導作用。因此,第一世界國家在成為經濟強國后,經濟增長速度只能保持長期的低增長,德國,英國等等都是如此。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從股票市場來看,發達國家其長期走勢非常健康,反映了經濟的發展情況,由于缺乏國家整體計劃經濟的指導,使其經濟在多數時間內只能維持低效增長。但是,正是在這種自由經濟制度下,才能孕育出今天的蘋果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發達國家的相對公平才是真正的富強之道。只有人民富足,人民有監督的權力,國家的經濟政策才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這種制度的延續成就了發達國家今天的霸主地位。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是“不公平但高效”的模式,發達國家則是“公平但低效”的模式。當然,公平和不公平、高效和低效都是相對的,只不過應該有一個平衡點。對比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則是相距甚遠。

四、結語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由于長時間過于追求效率而忽略公平,導致了國富民窮、貧富懸殊、社會保障低等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發達國家的“公平,低效”,深化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從“國富民窮”的逐步過渡到“藏富于民”。因為藏富于民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讓大多數的人受到相對公平的待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今后發展的方向。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逐步消除財富的“金字塔型”分配形態,降低基尼系數,擴大中產階級,逐步減少低收入者群體。因此,尋找既高效又公平的財富分配形態,使我國由“金字塔型”逐步轉變為“南瓜型”,是我們迫在眉睫的重要研究課題。只有讓更多的低收入群體轉變為中等收入群體,社會才會更加穩定和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天潘.財政收入將超10萬億,凸顯國富民窮焦慮[J].南方都市報,2011.

[2]嚴友良.稅收利好埋下國富民窮隱憂,中國人被指勤勞而不富有[J].時代周報,2012.

[3]基思•里奇伯格.中國被指國富民窮,政策致國民消費難增[J].悉尼先驅晨報,2012.

[4]宋鴻兵.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作者:揚文萍 單位:四川科宏石油天然氣工程有限公司川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