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思路論文

時間:2022-08-31 10:27:00

導語: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思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思路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時期體育產業新思路

[論文摘要]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2010年亞運會將在廣州召開,這給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和國外體育產業發達國家進行比較,從而找出我國體育產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出對策。

體育產業是指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總和。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場效益、講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臺。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本著“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力籌辦奧運會,并緊緊抓住最后時期,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一、體育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1.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存在規模小、結構和體制不完善、體育企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缺少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體育本體產業所占比重小于相關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產業;市場體系不健全,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體上仍然是行政集權,高度封閉的部門管理模式,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體制沒有形成。奧運經濟給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市場運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商業化運作水平和市場規范化程度,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

2.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大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各大行業總產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進入了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000億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著。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不穩定

體育產業屬于第三產業,體育消費屬于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身體素質的最終消費。但是,如何引導、擴大體育消費,運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勵社會興辦體育產業,尚無明確政策可循。西方各國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都在政策方面給以優先、加以扶持。另一方面,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融資配套體制,拓寬體育產業投融資渠道,也是一個十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體育產業結構存在缺陷,產業質量應大幅提高

體育產業結構的缺陷主要表現在本體產業發展還不夠大,沒有形成支柱性優勢。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體育的支柱性本體產業應該定位于競賽表演、健身娛樂業和無形資產開發經營。三大支柱性本體產業的定位主要是三大產業的巨大潛力所決定的。但是現在還有缺位的本體產業市場,如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雖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換交易。但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場行為,如運動員轉會也不夠規范。

3.體育產業發展區域不平衡

首先是地域間的不平衡。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區的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省發展迅猛并達到一定的質量,西部地區發展則比較滯后,個別地區的絕對差距甚至在擴大。比如從我國發行體育彩票情況來看就極其不平衡:1998年度全國共發行25億大額度,廣東一個省就銷售了49090萬元,占全國總額度的近20%。

三、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出的對策

1.制定完善扶持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體育有了群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加快體育產業的社會化、產業化。要通過財政稅收政策,促進群眾體育與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建議通過制定差別稅率和減免稅政策,鼓勵社會投資體育休閑項目的經營活動。

2.加快體育產業主要經營領域的開發

體育產業是一個社會性產業,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它有以下三個主要經營領域:其一體育競賽,一些觀賞性強、為觀眾所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通過有組織的聯賽為觀眾奉獻高水平的比賽,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經營領域。其二提供有償的娛樂健身與體育技能培訓服務。這是基于廣大消費者花錢買健康、學技能的需要而經營的領域。其三從事體育推廣或經紀人業務。

3.構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促進不同地區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首先,大型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體育產業應當向規模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北京、上海等大型中心城市及沿海城市,應當建立國家級體育產業發展基地,使體育產業迅速發展。其次,內陸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依托當地的體育資源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體育產業,使體育產業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4.鼓勵我國體育企業品牌化、規模化發展,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總體上處于行業集中度低、經營方式落后、整體競爭力低的狀況。改變這一狀態,必須努力培育一批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型體育企業,全面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競爭力,形成以若干大型體育產業集團為核心、以中、小企業為基礎、經營項目相對完整的體育產業體系,提高我國體育產業整體運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四、結束語

總之,體育產業是一個蘊藏著巨大商機的新興產業,中國體育產業應借助奧運經濟加快發展,使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朝著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淇主編:北京奧運經濟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鮑明曉: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及首都經濟的深刻影響[J].前線,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