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與通貨膨脹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21 04:18:00

導語:貨幣流通與通貨膨脹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流通與通貨膨脹探究論文

由物價上漲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其根本原因還是流通中的貨幣過多,城鄉居民手持貨幣量過大,商品與貨幣的比例失調。流通中的貨幣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呢?一是信貸投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某種意義上說,信貸流通是現金流通的起點,信貸是控制貨幣流通的總閘門。在流通中的貨幣量明顯地出現滯脹的情況下,信貸的這個口子還在不斷地被撕大,金融資本還在不斷地向產業資本轉移,給市場經濟必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副行長聲稱:“貨幣信貸增長的勢頭在短期內仍難遏止,這是因為我國的外貿出口仍在增長,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這應該不能成為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對外貿易與金融和經濟的平穩運行,孰輕孰重?作為金融專家是不會拈不清的,這里面是否還有深意就不得而知了。二是金融服務質量差阻塞了結算渠道。近幾年,各金融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經營效益,千方百計地給客戶增加負擔,挖空心思想著怎樣才能從那些不得不與銀行打交道的人身上多撈一點好處。他們不僅服務質量低劣,而且辦理業務的手續煩雜,收費的名目越來越多。一些本來可以辦理轉賬手續的業務,客戶也被他們逼得用現金結算。這不僅是一個政策導向問題,而且也是金融和經濟運行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三是現金管理松馳便得貨幣資金的體外循環成為可能。一直以來,銀行對現金管理都是很嚴格的。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銀行選擇企業,企業選擇銀行的過程中,對于開戶管理和現金管理卻漸漸地放寬了。企業的結算賬戶上存著大量的資金,銀行的客戶經理也不著急收款,企業存放大量的現金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企業的資金甚至可以脫離銀行這個母體在體外循環似乎也沒有人過問。這些問題的存在,必將加劇流通中的貨幣大大地超過實際貨幣需求量的矛盾,必將拉動物價進一步上揚,使結構性的物價上漲向更寬更廣的領域漫延。四是高科技手段為貨幣資金的多頭流動提供了方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銀行卡、網上支付、手機賬戶等非現金支付方式正在廣泛地為人們所接受。這些現代結算工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的支付壓力,另一方面卻又為現金的市場流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銀行卡和銀行聯網賬戶上的資金在某一時間段內集中在某一區域和某一行業,對市場來說有可能造成一個不小的沖擊。這一部分貨幣的流動性,銀行是很難預測的。卻又不能小看這部分貨幣資金對物價上漲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五是經濟轉型正處于亢奮期。經過幾年的改造,大部分國有資產都轉換成了股份制企業的資產和由多種經濟成份組建的經營資本。這些企業在完成了其所有制改造之后,下一步的重點是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來。企業的發展,渴望銀行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在通常情況下,銀行是沒有理由拒絕這些客戶的。可是在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的非常時期,銀行則應該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然后有選擇地予以支持,那些改制以后暫時得不到銀行支持的企業,則只有另辟蹊徑了。能夠接手購買國有企業的老板們,大多數都與地方的行政長官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排除他們會借助這些官員們給銀行施加行政壓力,打著保護改革成果的旗號橫加干涉。銀行如果屈從行政壓力而新增加信貸投入,無論其預期效益如何,都會導致從緊的貨幣政策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六是金融監管有相互推委之嫌。在金融立法上,確定銀監會與人民銀行在非常時期都有責任加強對金融行業的管理。都有責任其實也就都沒有責任,這不是兩個和尚抬水吃么?在沒有成立銀監會的年月里,中國在經濟上也出現過幾次大的動蕩,人民銀行在關鍵的時候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多了一個銀監會,信貸的閘門反而關不住了。真是咄咄怪事。七是通貨膨脹加大了貨幣需求量。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是近廿余年以來最嚴重的,這一輪物價上漲,既有成本推動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動的因素,還有國外輸入的因素。如何有針對性地化解這些矛盾呢?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價格漲得過快,為了應對價格上漲,人們會相應地增加手持貨幣量,流通中的貨幣也必然會隨之增多。要避免貨幣流通陷入“漲價——增加現金供應量——再漲價——再增加”的怪圈,就要從控制流通中的貨幣量入手,從根本上抑制通貨膨脹。八是從緊的貨幣政策與人民幣的經營策略缺乏整體構想。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是一句口號,說一說就能解決問題的。在貫徹和實施這項政策的過程中,還必須與貨幣的發行與對外貨幣政策等聯系起來,才能較好地發揮其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如果我們一方面高喊著要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一方面又改經濟發行為財政發行,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由原來的一比五至八上升為一比十以上甚至更高,那么,所謂的從緊也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在對外貨幣政策方面,人民幣在不斷的升值,為了滿足貪得無厭的市場預期,千方百計保出口,對外繃得緊緊的,對內卻又是物價飛漲,名義貨幣與實際貨幣的價值明顯不符。這樣做對經濟的平穩運行難道會有什么好處嗎?在上個世紀末,中國經濟曾一度出現過商品相對過剩的危機。經過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使得經濟復蘇了,就業率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了。正當人們歡慶這來之不易的大好成果的時候,我們卻又面臨著通貨膨脹的挑戰。中國的經濟既不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按照“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模式發展;也不能走歐美國家每隔幾年來一次經濟危機的路子。要把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在非常時期給予必要的行政干預,用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相結合的辦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和經濟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