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優惠政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6 03:12:00

導語:稅收優惠政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收優惠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稅收優惠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在東部沿海地區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時期,稅收優惠同樣要發揮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效應的基礎上,提出了中部崛起的稅收優惠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部崛起;稅收優惠;資源稅

2004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此后每年“兩會”期間,代表提案中都有加大力度推進中部崛起的內容。2007年10月15日,總書記十七大工作報告提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崛起已成為繼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東南沿海地區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之后的第四輪沖擊波。中部地區崛起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特別是稅收方面,國家應該給予其優惠。

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稅收優惠效用分析

(一)東南沿海地區的稅收優惠效用分析

東南沿海地區不僅享受著國家規定的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旅游度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而且還有專門的稅收優惠規定,如蘇州工業園區、上海浦東新區等專項稅收優惠政策。自國家對東南沿海地區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總量迅猛擴張,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更加舉足輕重。同時,大量的頗具實力的民營企業由于政策的照顧而迅速成長。

(二)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效用分析

從2001年1月1日起,重慶、廣西等西部12個省區和新疆建設兵團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有:西部投資減征企業所得稅;民族自治地區減免企業所得稅;新辦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公路建設免征耕地占用稅;進口自用設備免征進口增值稅、關稅。由于國家對其實行了政策照顧,特別是稅收優惠,西部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僅2005年第一季度,西部地區完成工業增加值2534億元,增長19.3%,高于中部地區(6個省)17.6%的增長速度,較之上年同期增長0.3個百分點。

(三)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稅收優惠效用分析

為支持振興大東北,國家于2004年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若干問題的規定》等。近兩年來,國家為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在東北地區部分行業率先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稅改試點已經產生了顯著成果,增強了老工業企業造血能力,東北部分地區經濟活動十分活躍,得益于各項稅收政策的落實。同時,為老企業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促進產業、產品結構優化,為老工業區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上述東部沿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實施的稅收優惠的效用分析不難看出,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對于中部地區的崛起而言,稅收優惠政策勢在必行。

二、中部地區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局限性

1994年工商稅制改革以來,為鼓勵區域經濟發展,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絕大部分屬通用型的,歸納起來主要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沿江開放城市和內陸開放城市的稅收優惠政策、中部貧困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從中部地區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執行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一)涉及面過窄,更多的納稅人享受不到稅收優惠

以湖北為例,僅限于武漢、襄樊等經濟開發區和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能夠享受經濟特區有關減免稅政策,而比照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也只有恩施州一個地區。

(二)沒有體現中部地區產業、資源以及經濟特色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十分豐富,種、養、加經濟發展潛力很大。特別是以農林水特、養殖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且中部地區具有獨特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從政策上支持和促進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還沒有完善的優惠政策。

(三)優惠層次低,貧困地區難以享受稅收優惠

按現行對中部貧困地區普遍執行的優惠稅收政策,僅僅限定在少數民族地區、國家認定的貧困地區,而且減免的稅種也局限于所得稅、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事實上,貧困地區企業一般生產些低級產品,產品附加值很低,減免所得稅大多是“墻上餅、水中月”,好看不中用;貧困地區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數額更少。三、中部崛起的稅收政策建議

結合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從政策導向角度分析,建議在中部崛起戰略目標實施上,采取以下稅收優惠政策:

(一)突出地方特色,鼓勵以農副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加工業的發展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等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決定了這里的種植業、養殖業十分發達,農林水產品、畜牧業產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將是中部地區實現增產增收、做強農副產品產業的必由之路。在國家2006年初停征農業稅后,應制訂符合中部地區特點的稅收優惠政策,尤其鼓勵以農副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加工業發展,對新辦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畜牧業產品加工和深加工的企業,可比照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導向,從投產之日起,實行1-2年免征企業所得稅,3-4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照顧。

(二)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的推廣

完善具有區域調節功能的稅收政策。建議調整現行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對中部優勢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在增值稅上實行一定比例的先征后返政策;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初期階段,實行延期納稅或貼息返還的扶持政策。同時,對中部地區大中型企業進口設備,實行增值稅、關稅的先征后返。如對企業新上項目進口設備,執行有關工業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一律先照章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自項目投產之日起5年內核查,每年返還20%,5年內全部返還進口設備所征稅款。建議比照東北的增值稅轉型的有關政策,盡快在中部地區進行試點。以此作為第一步,視財力逐步過渡到“一次抵扣”,直至“全部抵扣”。在抵扣范圍的選擇上宜窄不宜寬,只宜對固定資產增量實行抵扣,而對存量不作安排,只允許企業將新增固定資產中的機器設備納入抵扣,而對非機器設備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動產不予抵扣。同時對新增固定資產中的非生產用、未使用、不需要的機器設備及陳舊的已使用過的機器設備也不予抵扣,以鼓勵企業使用先進的機器設備,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三)進一步優化資源稅收分享比例、資源稅率等,讓中部取得合理收益份額

中部地區總的來說,資源十分豐富。交通資源方面,中部具有承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自然資源方面,中部地區有四十多種礦藏資源儲量居全國各省(區)同種礦藏儲量的首位,豐富的資源為中部崛起打好了物質基礎。因此,國家可進一步優化資源稅收分享比例、資源稅率等,讓中部取得合理收益份額。增加資源稅稅負,使中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財政優勢。加大資源稅征稅范圍,使中部地區增加財政收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資源稅稅率,使中部地區一方面以合理的價格輸出農副產品、能源、原材料,另一方面又以合理的價格購進加工產品、制成品,消除了利潤的“雙向流失”。同時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面也應該加大,稅率也應該提高,使中部地區土地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要不斷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形成體系,建立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機制。

(四)中部地區技術轉讓,無形資產、不動產轉讓收入給予稅收優惠

包括對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經省級稅務機關批準免征營業稅;對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不征營業稅,對其股權投資收入不征營業稅等。對中部地區技術轉讓,無形資產、不動產轉讓的稅收優惠,建議采取間接優惠的方式,如費用扣除的方式、對不動產加速折舊和投資減免。許多國家允許將用于科技研究開發的收入按一定比例來抵扣應繳稅額,它相當于提取雙重的折舊。直接優惠和間接優惠,配合使用、揚長避短,更有利于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導向作用,促進中部地區的迅速崛起。

參考文獻:

1、羅建文.稅收理論與實踐[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2、朱承斌.稅收優惠的經濟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楊斌等.東北地區部分行業增值稅轉型的效應分析[J].稅務研究,2005(8).

4、胡孝倫.促進中部崛起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05(8).

5、邢樹東.稅式支出優化理論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