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生態經濟林的發展趨勢

時間:2022-03-19 04:18:00

導語:鹽池生態經濟林的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鹽池生態經濟林的發展趨勢

1基本現狀

我縣經濟林的栽培歷史很短.在上世紀6O一7O年代主要發展了一些山杏,國營林場發展了一部分蘋果、梨等。經濟林作為一項產業大面積發展還是從80年代中后期在“三西、三北”資金的扶持下開始的。9O年代從山西引進一部分棗樹實生苗.但是絕大部分失敗了。截止2010年底.全縣經濟林面積發展到2.6萬畝.其中棗樹1.5萬畝、蘋果0.6萬畝,梨O.1萬畝.杏0.5萬畝,年產量達到200多萬公斤,產值70多萬元栽樹務果已成為我縣廣大群眾增加經濟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按產業化發展的要求衡量.我縣經濟林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構成產業的三大主體環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首先,在生產環節上表現為:一是布局不合理.適地適樹做的不夠,許多地方不考慮當地自然條件.盲目發展果樹.導致局部區域因樹種選擇不當而成為低產劣質果園.經濟效益低下.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二是區域主栽品種不明確.沒有做到規模發展,一些地方發展經濟林仍然以小片或零星為主,沒有突出區域特色品種,造成品種繁雜或只有品種.沒有規模的局面,規模效益和區域優勢難以發揮:三是品種老化,名優特新品種栽植率較低.“產量高、效益低”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大面積經濟林急需更新改造.四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經營管理水平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率不高.導致部分群眾的經濟林推遲掛果或提前老化.產量低而不穩,產品品質不良。其次,在加工環節上幾乎還是空白,產品的后續效益流失嚴重。第三.在銷售環節上.基本處于農民自產自販自銷的初級狀態,社會化服務跟不上,產、加、銷嚴重脫節.阻礙著該產業的發展進程由于上述三大環節自身功能不足.因而難以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鏈和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2發展布局與存在的問題

總結過去我縣經濟林發展的基本經驗和教訓.我們認為.實事求是,適地適樹,著眼于主要樹種的最佳適宜區.做到科學合理布局是加快經濟林建設步伐,使其盡快形成產業化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應該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生產實踐和區域氣候特點等.來探討分析適宜我縣大面積發展主要經濟林樹種的發展布局

2.1蘋果

一般認為年平均溫度在7.5—14℃之間的地區都可栽培蘋果.但年均最適溫度應在9℃以上,生長期積溫要求在2600—3800℃.絕對低溫一25''''E以下即可發生凍害;蘋果需要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5.6—6.7的微酸性土壤。按照蘋果的上述生物學特性.在我縣只有引黃灌區才是蘋果的種植適宜區,可大面積發展就栽培品種而言.應以紅富士系列品種為主。在年均氣溫均在8.5qC以下.且極端最低溫度多在一25℃以下,可視為生態可能種植區,否則會造成樹勢衰弱、推遲結果、產量低、品質差等不良后果,我縣多年來的生產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2.2梨

梨樹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沒有蘋果嚴格.在年平均溫度5-15%.生長期積溫2100—3900~之間的地區就能栽植.而且其抗抽條的能力遠遠大于蘋果,梨樹對土地要求不嚴,喜中性偏酸的土壤,但pH值5.8—8.5之間均可正常生長,沙、壤、粘土都可以栽培。因此,我縣的地下水位高的緩坡灘地和灌區都是梨樹的種植適宜區.特別是青山以北縣城以南緩坡夜潮地應大力發展優質梨基地.關于梨的栽培品種.應以早酥梨、錦豐梨為主.同時還應注意發展蘋果梨等優良品種。

2.3棗

棗樹適應性強.結果早.壽命長.易管理.在年均溫度70c以上的地區,無論是平坦地、山坡地、沙地、塬地等都能栽培,其較耐低溫、耐旱并抗鹽堿但是,棗樹的落花落果現象非常嚴重.在種植適宜區的正常結果年份.坐果率也只有3-4%,在開花座果期降水多,空氣濕度大是棗樹高產的主要因子.花期噴水噴肥是提高其產量的主要技術措施,而花期干旱多風.則易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導致產量急劇下降甚至絕收。

2.4杏

杏對管理水平、栽培條件要求低.因而在我縣大部分地區均能發展,特別是蘋果、梨、棗不易發展的南部山區應大面積發展。我縣在發展杏樹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在交通方便的城市郊區重點發展優質鮮食杏.而在山區應重點發展優質仁用杏:二是我縣大部分山區年降水量均在300ram以下.從科學角度講.年降水量500ram以下的地區在非灌溉條件下是不能發展喬木林的因此在南部山區發展杏樹一定要采取工程集雨措施.山坡地連片栽植杏樹.其它地區均應以房前屋后、水旁、路旁以及山區流水線、集雨溝等區域為重點,避免在山坡地大面積成片栽植杏樹而造成良種不良.甚至變成“小老頭樹”的嚴重后果。如以前在趙記灣山坡栽的山杏生長量低產量低.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3發展方向與措施

3.1走“基地化建沒.規?;l展”的路子

按照基地建設規?;囊螅窈?a href="http://www.uv63h8.cn/lunwen/jingjilunwen/stjjlw/201203/506794.html" target="_blank">經濟林的發展.既要大幅度地擴大栽植總量,又要集中連片向大規模、高標準方向發展用統一規劃、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栽管標準”的組織形式.把農民分戶經營連接成較大的規模化生產.要以村為基本單元.以五百畝以上為規模面積,整村推進,在全縣建立一批整村、整鄉、整流域統一規劃、連片開發的經濟林基地,實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

3.2走“精品種、強管理、高效益”的路子

經濟林的發展,始終要堅持“一手抓種植,擴大規模,一手抓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則。抓種植,必須按照既定的發展布局.突出區域主栽品種.突出地方特色,搞名牌戰略、精品戰略.注重產品的包裝增值.努力做到一縣一鄉一品,切忌只有品種沒有規模;抓管理.必須突出科技服務,要鼓勵科技人員沉下去。蹲下來。承包經營。有償服務.跟蹤管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采取多種形式強化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推廣力度,加大低產果園的更新改造力度,該改造的盡快改造.該更新的堅決更新.要強化人才培訓.培訓一大批對農戶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農民技術力量,整體提高經濟林經營管理水平。

3.3走“行政推動與效益拉動相結合”的路子

一方面要加大行政推動力度。把各級黨政領導的組織協調、落實責任貫穿到產業開發、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各環節;另一方面要強化效益的拉動作用.大力培育營林致富的典型和產業開發帶頭人.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讓更多的群眾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搞經濟林有甜頭、有干頭、有奔頭,形成一人帶多人,一村一鄉帶全縣的開發格局3.4走“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路子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關鍵要使林業、扶貧、小流域治理、以工代賑等各類專項資金投向集中化、重點化、合理化,改變部門投資渠道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狀況,“收攏五指.形成拳頭”.保主保重.真正把資金用到扶持優勢品種開發、重點基地建設、新技術推廣示范等重點項目和關鍵措施上來;二是要按照”誰投資、誰牽頭、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機關單位、集體個人興辦綠色實體,大力推)廣股份合作制,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三是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采取出讓優勢資源、優勢項目等辦法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以開放促開發。四是要千方百計降低經濟林建設成本.以節支入。建立優良品種繁育基地、自繁自育自造.解決苗木外調成本高,品種不純.適生性不強等問題走節水灌溉的路子.特別是高揚程灌區要大力推廣滲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節水增效。減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