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三個體系建設思考

時間:2022-04-24 11:28:30

導語:林業三個體系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三個體系建設思考

摘要:以遼寧東部山區清原縣現代林業建設為例,詳細闡述了遼東山區“三個體系”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今后林業“三個體系”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清原縣;“三個體系”建設;途徑和方法

1林業“三個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

1.1生態體系建設。清原滿族自治縣政府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為基本指導,遵循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特色經濟、實現林業建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通過對區域內的植被、水系和土壤的保護,逐漸提高林業生態環境質量以及對發展縣域經濟的承載力,逐步達到人與人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著手從四個方面進行治理:首先是治“山”,緊緊圍繞“綠色清原”的建設,抓好山林多種森林資源的綜合性治理、利用與保護,讓清原成為遼寧東部山區的綠色屏障。其次是治“水”,抓好以渾河流域為主的河系的綜合性治理,為遼寧中東部城市群以及遼河區域提供合格優質潔凈的水資源。再次是治“田”,抓好綠色食品和無公害作物的生產與深加工,大力推出一批包括綠化苗木、中藥材、山野菜、優質米和特色食用菌等綠色產業為基礎保障的安全綠色、優質名牌產品,盡全力打造“綠色清原”品牌。最后是治“林”,突出林業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編制實施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方案,實行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措施,穩妥地調整林種結構和林分的樹種組成,逐漸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分、林地質量,為涵養水源、保持改良水土科學合理持續地進行森林資源開發創造有力的基礎生態條件。1.2產業體系建設。1.2.1 不斷提升第二產業。促進深加工企業帶動林業產業開發,建設一大批林副產品精英企業項目,提升林業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即:發展木材加工業、中藥材加工業、鹿茸加工業、香菇加工業和山菜野果等加工業。1.2.2 積極開發第三產業。清原滿族自治縣依托山多林茂、水資源極其豐富的自然優勢,積極開發森林生態旅游項目。2002年,清原縣果斷決策重點開發建設紅河峽谷漂流項目。總投資6124萬元,在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這一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旅游局AAAA級景區驗收,已成為東北地區參與性旅游的標志性項目,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旅游業的一個新亮點。2006年,共接待游客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00萬元,綜合性收入2.5億元。1.3生態文化體系建設。1.3.1 切實抓好生態文化基礎建設。為了使人們進一步認識生態意識、了解森林系統、探索自然環境提供基地和條件,清原滿族自治縣先后建立了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2001年在轄區內建立了紅河谷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渾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1.3.2 抓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結合開展社會主義人生價值榮辱觀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清原滿族自治縣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共布設板報、標語牌、畫廊120余處。舉辦了“慶七一歌詠大賽”、“紅河峽谷漂流大賽”等大型活動,大力開展生態文化教育活動。為了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生態文化意識,清原縣認真抓好科普基地建設,成立科普學校,組織科技講師團深入村屯開展科技培訓。1.3.3 抓好生態文明家園創建活動為培育生態文化,清原滿族自治縣把縣城建設定位在生態型山水型城市上,把農村發展建設定位在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上。在縣城內先后修建了民族文化中心、園中園、休閑健身廣場、河堤公園等休閑娛樂設施,積極開展綠色環保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不斷地增強廣大市民的綠色環保意識。在農村建設中,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型社會主義新清原這一中心,以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家園為主題,按照打好點、包裝線、鞏固面的創建格局,抓好景觀帶、鄉鎮頭、特色村、標兵戶的創建工作。

2未來發展目標

2.1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一如既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緊緊圍繞培育生態文明,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這條主線,堅持生態優先和森林三個效益兼顧原則,實現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粗放籠統經營向集約科學經營轉變,極大地提高林地產出率和森林資源利用率,高效地發揮森林多樣性的各種功能和價值,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們對森林生態、經濟和社會多種需求。不斷推進現代林業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的完成,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明體系。2.2主要任務。2.2.1 生態環境建設。認真實施《遼寧省清原縣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實驗示范點建設工作方案》和《遼寧省撫順市建設現代林業示范市總體方案》,在繼續做好天然林資源保護的同時開展積極的經營活動,不斷提高天然林資源的質量,發揮天然林的多種效益,使其單位面積生產力和蓄積量接近或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通過大徑材培育等生長撫育經營措施,不斷提高人工林的林地生產力,使其單位面積蓄積量接近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2.2 生態經濟建設。加快重點商品林基地建設,培育落葉松、白樺、赤楊等工業原料林,經營紅松果材兼用林,改建山核桃園,墾復野生平榛。全縣養鹿存欄量累計達到1.5萬頭,開發出活性參茸膠囊及新技術產品。改建蛙塘。新發展林下參、林下細辛、五味子等。綠色食品產業產值占全縣一產業比重達到60%以上,生態經濟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60%以上。2.2.3 生態文明建設。以建設生態型山水小城市和生態文明家園為主線,生態型鄉鎮占全縣71%,生態文明村占31%,全民道德素質有較大提高,初步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使縣城建設初步達到山水相襯、特色突出,生態調節功能較為完備的生態型山水小城市建設標準。將清原旅游納入沈陽、撫順、桓仁、新賓、清原及開原、鐵嶺的集散地。

3保障措施

3.1完善現代林業經營管理機制。按照兩個《方案》要求,從嚴管理公益林資源,科學合理地建設、經營好公益林。積極放開商品林經營管理,不斷探索新的商品林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完善人工林透光撫育資金補償制度。積極深化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深化明晰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林農對林地使用和林木資產的收益權和處置權。大力推進國有林場體制改革,不斷增強國有林場在國民經濟中的綜合實力。實行森林資源流轉資產評估和市場監管制度體系,促進林地、森林和林木及其他林業生產資源依法合理有序流轉,實現林業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的最佳合理配置。3.2制定合理的現代林業法規和政策。根據國家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省、市貫徹《決定》精神,完善林業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制定與現代林業建設發展相配套的各項規章制度、法規、法律和民族自治條例。3.3加大地方財政對林業建設基礎性資金投入。將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項目的財政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將林業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推廣、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現代林業示范基地建設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將林業上繳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部用于林業事業建設,其中40%用于林業基礎性科研事業投入;適當調整財政涉農資金投入林業建設。3.4開拓多途徑林業投入措施。加強國內、國際林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我國林業發展與國際高科技林業同步接軌。積極參加國際多邊林業技術交流與合作,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項目貸款,加大無償資金引進力度,擴大有償資金使用范圍。政府部門要積極鼓勵社會各界跨地區、跨行業從事林業建設,參與林業開發與利用,不斷增加壯大整個社會對林業經濟的關注和投入。3.5創立林業經濟投資融資完善體制。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林業建設的大力支持,逐步開展面向林農的小額和各種抵押貸款。探索研究從行業部門爭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吸引其他行業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林業基礎和經濟建設。3.6加強對林業生態和經濟建設的絕對領導。2002年,成立了清原滿族自治縣現代林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縣長和分管林業副縣長擔任,大力加強我縣對現代林業生態和經濟建設的領導。建立現代林業生態和經濟建設年度考核目標和任務,納入各級領導干部考核內容,對在林業生態和經濟建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重獎。

參考文獻

[1] 孫衍輝.關于清原縣建設現代林業的設想[J].遼寧林業科技,2008,(1):49-52.

作者:鄒永田 單位:清原縣灣甸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