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物流發展機遇問題分析
時間:2022-06-04 10:30:37
導語:農村物流發展機遇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物流體系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物流行業從人類文明誕生起就一直以不同形式存在,近代以來,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一直趨于平穩,隨著其他行業的發展而發展,缺乏自我調控與自我進化能力。直到進入21世紀后,隨著信息技術與科學管理手段的進步,物流行業的地位才逐漸凸顯出來。研究農村物流問題有助于提升農村經濟運行效率,可以助力改善農村產業結構。
關鍵詞:農村物流;電子商務;均衡發展;季節性
一、農村物流研究背景
農村問題是目前鄉村振興背景下最重要的問題,改善鄉村物流問題有助于從供給側能力方面改善農村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戶的收入,最終惠及所有的農村物流活動參與者。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文件中提出鼓勵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升級,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提高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當前,我國對農村物流問題的研究已經有不少優秀的成果。王新利(2002)認為,應該將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引入到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中,并在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吸收外國的優秀發展經驗,最終幫助實現我國的農村物流產業結構調整[1]。陳秀麗(2005)認為,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相對于城市物流較差,主要是受基礎設施落后、人才短缺等因素影響,認為應該努力發展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來提高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2]。歐陽小迅(2011)認為,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流通效率并不高,但整體為上升趨勢,當前的農產品物流效率有待提升,最終得到減少流通環節來提高流通效率的結論,有助于提升農村物流的競爭力[3]。朱世友(2016)認為,我國當前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具有發展快速、物流發展空間不均衡、季節性發展三個方面的特點,只有政府不斷引導與扶持農村物流,農村物流才能更好發展[4]。張曉林(2018)認為,當前我國農村物流發展落后,主要表現在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市場主體發育落后、物流服務信息平臺缺失、物流人才缺少四個方面,只有分別從這幾個方面解決當前問題,農村物流才能真正得到發展[5]。
二、農村物流發展現狀
農村物流的建設是鄉村振興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農業農村部主導的第三次農業普查顯示,目前我國擁有農戶共計2.07億,規模經營農戶為398萬戶,其中約有71%的耕地由小農戶負責耕種。2015年底我國戶均承包土地約7.8畝,其中承包土地10畝以下的估計為90%,2016年末我國規模農業經營戶約400萬戶,從事農業經營單位約為200萬個,實際耕種面積約占全國的28%。目前我國農業的參與主體為農民,因此,在如何推進我國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及供給側改革這個問題上,工作的重點方向是為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上的問題[6]。農業農村部農民收入與消費數據顯示,2014—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一直處在增長階段。2018年,我國的農村公路總共建設約400萬公里,鄉村道路硬化率與客車通勤率逐年上升。但不容樂觀的是,農民目前參與市場的主要痛點在于生產水平弱與物流體系差,我國的農村物流成本仍然過高。
三、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
農村物流目前雖然體量巨大,但是存在要素發展不均衡、基礎設施薄弱、與電子商務結合程度低、季節性差異大、物流人才缺失等五個問題。1.農村物流要素發展不均衡。目前的城市物流發展迅速,設備及管理方法先進,但在農村物流領域仍然落后。農村物流由于人才缺失、信息化程度低,政策只重視成效,但不注重農村物流發展的實施細則。其背后的內部原因在于,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人口的密度較低,經濟發展水平較差。若一直放任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容易形成一種循環狀態,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最后導致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從區域位置上來看,東部及沿海城市差距較小,且農村物流發展速度較快;中部部分地區發展緩慢,且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在變大;西部地區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大,城市與農村地區的物流銜接較為困難。從農產品特色來看,北方地區農村物流以糧食為主,南方地區的農村物流種類較多,包括糧食、水果、經濟作物等。2.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薄弱。我國的多數農村存在道路狀況差、相關的物流配送中轉樞紐缺失等問題。從人的思想意識來看,農村的經營主體為農戶與農村合作社,由于農村缺乏資本運營與經營思想,農產品物流在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少,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從資本角度來看,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但是資金的回本能力差、風險高、管理難等問題影響了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差主要表現在:道路不發達,道路路況差,缺乏樞紐站點,缺乏合理保存的倉儲設施。3.與電子商務結合程度低。多數農村物流仍然以原來的傳統商業為主,農村缺少帶頭發展的人才,電子商務的模式難以直接幫助農村提升農村物流水平。首先,農村信息化程度低,目前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遠落后于城市,資源集中于城市,農村缺乏信息化的普及。其次,農村在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方面建設難度大,需要投入較多資金。但是由于農村缺乏規模效應,資金很難快速回籠,資本的投資意愿低。最后,農村的農民經營缺乏城市的先進思想與理念,農民的學習能力與資源差,很難將自己的產業與電子商務進行結合。在這種背景下,農村很難產出合理的物流產業模式。4.季節性物流差異較大。農村物流的主要用途為運輸農產品,而農產品具有季節屬性,某些地區的農產品具有強烈的季節訴求,某時對農村物流的需求較大,但當巨大的需求點過去之后,部分地區的業務需求量急劇減少,最終導致農村物流很難有可持續的產業布局。5.物流人才缺失。當前城鄉兩極化的問題仍然存在,城市擁有較好的就業環境與發展空間,年輕人與相關人才更喜歡在城市中發展,農村的環境與就業發展空間都不如城市,留不住年輕人與相關專業的人才,隨著物流行業相關人才的缺失,農村物流的發展表現出準入門檻較低的狀態,行業規則與行業專業程度較低,農村物流的不規范發展導致了很多問題。四、農村物流發展解決方案1.均衡發展。政府要抓好均衡發展的方向,部分地區應該有自己的發展特點,政策的制定不能千篇一律。均衡政府投入、社會資本、農村農民意識之間的發展。在政策投入方面,政府對某個地區的發展與投資往往是階段性的,在某一個時期突然進行投資或者進行相關行業的治理,容易導致相關從業者的業務受損,相關行業的業態不能做到行業的原始積累;政府的過慢投入與治理,容易讓行業的相關不規范內容滋長,從而失去應有的發展效果,且在治理與投入的過程中,會引來相關的投機者,投機者帶來社會資本。而較好的政策可以引導社會資本的投入,過慢的政策投入則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在農民思想上也無法引起其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政府投入對社會資本與農民意識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而農民意識與社會資本反過來又可以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2.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速度與城市協同,不能使城市發展過快,而農村物流發展過慢,導致城鄉物流連接失衡。當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快,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在加速發展階段,許多農村仍然缺乏入村道路。尤其以西部地區為例,在農村道路建設上,近幾年農村與農村相互連通的道路建設強度較大,但農村到農田里的道路仍然需要建設。在農村與城鄉的物流樞紐方面缺失較多,城市離農村較遠,許多產品需要先直接運送到城市的中轉站才能再轉運到其他城市,環節較多,且農產品的損壞率較高。大力加強農村與城市樞紐的建設非常重要,應賦予樞紐站更多的功能與職責,提高農村物流的周轉率,最終加快農村物流的現代化進程[7]。在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金融政策方面,有關金融機構與政府應該對該方面進行政策傾斜,對農村集體與小規模行業從業者,應該提供非常友好的金融政策,并監督政策的資金流向,確保好政策做好事,落實到每個基礎設施建設中。3.充分抓好電子商務的機遇。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然處在上升階段,將農村物流合理地與電子商務發展相結合,能夠幫助農村物流加快發展,節約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物流產業結構升級[8]。第一,政府應該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特別是農村經濟參與者更應該注重農村電子商務的作用。在電子商務人才方面,政府可以以借調、實踐、合作的方式鼓勵電子商務人才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中,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同時,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會順勢發展。第二,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伴隨普及農村信息化的過程,加快農村信息化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普及的同時,要注意搭建農民可參與的平臺機制,增加農民的參與感與歸屬感[9],只有充分拉動起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村物流的緊密聯系。第三,推廣農村電子商務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農民與當地政府要有品牌意識,已經有自己原先線下品牌的要注意維護,慎重選擇線上品牌的使用,原先沒有品牌的地方,要努力樹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在品牌樹立后,政府及相關龍頭企業要聯合起來維護自身品牌的聲譽,保護當地的品牌價值。維系好自身的品牌價值則能夠產生穩定的大量農村物流需求,農村物流的發展應該與當地品牌共同發展,兩者相互促進。4.政府與企業聯動解決季節差問題。農村物流的發展不同于其他商業物流的發展,其中最明顯的區別為農村物流具有很強大的季節性差別,只有政府與企業聯動配合,才能發展季節差別較大的農村物流。地方政府應明確自己所屬轄區農村的主要產業,分析清楚農村物流的主體需求是什么,調研農村物流每個月每個季度的物流需求峰值,根據峰值與平均值的差別大小制定合理政策。若季節性差距非常大,首先,可以呼吁三方企業以外包的形式進行解決,將短時間內的大量業務以批量規模形式外包,做到真正惠及每個農戶,切實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其次,呼吁農戶種植養殖經營其他季節產品,豐富產品種類,最終改善整體的季節物流差異較大的問題;若季節性差距較小,則可以呼吁常態化發展,平穩增加農村物流的業務量,真正做到科學化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改善農村物流結構。5.解決農村物流人才缺失問題。農村物流人才缺失已是不可否認的長談話題,其中,關鍵的問題在于懂相關行業的人才較少,該行業的發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農村物流人才缺失方面,最能夠起到直接作用的為政府調控,農村物流不需要高精尖的頂尖人才,但是需要有未來前瞻能力與基礎物流從業水平的人才[10],政府應該通過將農村物流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的行業評選中,從思想意識上引起有關行業從業者的重視;在農村物流行業制定一定的獎勵措施,以此方式來招攬人才,當人才有了更多的獎勵,相關人才會被吸引到行業中。
結語
農村物流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其地位與作用非常重要。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提升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應該先發現農村物流發展的短板。農村物流的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農村物流要素發展不均衡、基礎設施薄弱、與電子商務結合程度低、季節性差異大、物流人才缺失等五個方面。政府與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應該從均衡發展要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協同解決季節物流問題、引進物流人才等五個方面進行農村物流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新利,張襄英.構建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4):263-266.
[2]陳秀麗.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理論探討,2005,(5):81-82.
[3]歐陽小迅,黃福華.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度量及其決定因素:2000—2009[J].農業技術經濟,2011,(2):76-84.
[4]朱世友.農村電商發展對物流業的影響及農村物流體系構建[J].價格月刊,2016,(3):75-78.
[5]張曉林.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46-51.
[6]葉麗巍.共享經濟視角下旬陽農村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8.
[7]郭月.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車輛路徑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9.
[8]趙媛媛.我國省域農村物流與農民消費的空間效應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9.
[9]任澤中,陳曦,徐靜.農村物流低碳化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J].統計與決策,2020,(11):82-85.
[10]馮春,牟秋霞.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對策[J].綜合運輸,2020,(7):97-99.
作者:張鑒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定位與功能
- 下一篇: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