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對管理職能的影響

時間:2022-06-04 10:30:17

導語:網絡經濟對管理職能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經濟對管理職能的影響

摘要:文章研究網絡經濟對政府管理的重大意義并且分析網絡經濟對政府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職能的積極影響。同時,網絡經濟給政府帶來一些困擾,政府將采取措施進行防范。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化的加強,產生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形成了新興的協同共享機制,這種機制對政府職能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網絡經濟推動政府政治的改革,對政府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網絡經濟;共享機制;管理職能

歷史時代的變遷節點表明: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網絡信息革命催生一個全新的經濟形態——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的出現加快政府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不僅極大地降低了政府在信息方面支出的費用,而且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運作效率并對政府職能產生更優效益。誠然,政府曾承諾要解決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解決的問題仍未被解決,反而政府職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時候政府是投資者,但通常不是唯一的投資者;有時政府和其他市場主體合作;有時政府是造市者;有時政府僅為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有時政府只站在一旁,讓市場自行運作。在協作共享機制作用下,網絡經濟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政府不能放下在社會中的作用,應該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社會職能,偵破社會犯罪案件,進行社會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使得社會和諧,市場井然有序。

1網絡經濟對政府職能的影響

1.1網絡經濟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1]網絡是一種現代新型的經濟而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利用這種渠道,公民可以了解到政府的工作過程。與此同時,公民可以把自己對政府的工作意見和建議發送到政府網上信箱里,多種方式地參與政府決策。中國各地省人民政府網站已建立省長信箱、意見征集和監督投訴等網頁,以促進政府與公民的互動。同時,設立信息公開專欄,把政府領導、政府文件、人事任免、政府工作報告、計劃規劃、預決算、政府采購等信息公開在網站上。提供各種政策法規以便公民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從網絡上獲取需要的政策法規信息。政府工作公開透明,有利于民主社會的發展。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利用網絡可以最直接地獲取公民反饋的信息,避免信息層層匯報的煩瑣程序,也避免了在匯報時遺漏信息、匯報內容不全的情況。網絡提高了政府在工作批復和對公民來信回復信息上的效率。公民可以與政府領導直接交流。另外,網絡化確保了基層信息的暢通傳遞,政府可以聽民情、知民意、解民憂、辦民事、惠民意。網絡使得政府與公民可以直接溝通,有利于化解民政矛盾,建立親密的民政關系,共創和諧穩定的社會。1.2網絡經濟提升了政府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網絡發展勢頭迅猛,大數據和云平臺對政府科學決策和管理作用日益呈現。如各大城市推行智慧城市的建設,這需要政府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大數據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做出科學的決策;公安、稅務、安監、房產等系統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政府建立大數據平臺約束機制,保證數據使用安全。政府建立大數據平臺,不僅能提高政府部門的宏觀決策的科學性,提高對市場的監管、對社會的治理、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利用率,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加強政府和人民的聯絡互動,使得政府更加有效地管理社會、管理政府工作人員。1.3建立高效、精簡政府,對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網絡加快了政府信息的更新,政府可以利用現階段的各種新技術、新設備加強對信息的管理。政府應采取更便捷、更經濟的方法進行信息的采集、處理、傳遞和溝通,這將有利于政府的整體辦事效率大幅度的提高[2]。另外,信息不僅可以外部分享,同時也可以在政府的各機關和各部門使用,對于很多問題能夠在萌芽階段進行解決,有效簡化傳達信息的程序,有利于避免信息的誤傳、漏傳或是錯傳所產生不必要的人員使用、費用消耗等問題,使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提高。政府辦公網絡化成為新潮流,各級政府的辦公全自動化、網絡化,必然對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網絡時代的政府擁有以人與計算機的結合為基本的工作平臺,以現代信息技術代替人力,建立起標準化、簡單化的行政流程,所以政府人員要會使用計算機,對提高信息的敏銳度,靈活地使用網絡、信息、計算機,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和人員任職要求,對于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辦公人員組織培訓學習,對政府機關內部人員進行精簡。1.4加快政府對企業的轉型升級德國為了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推出工業4.0。中國政府為加快促進工業發展,要求經濟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政府引導企業創建新模式,培育企業智能化生產,加快實現企業、行業互聯網化轉型升級,施行信息化和網絡化創新工程。網絡經濟實現了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無論網絡零售、在線批發、跨境電商、快滴打車、淘點點所做的工作分享交易在線化[3]。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正在被互聯網或融合或重構或顛覆。企業的轉型是改革是潮流的必然趨勢,企業在政府的引導下順應趨勢的發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1.5政府提供共享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是一個混合型基礎設施,由政府、私營部門和公共社會三部分利益相關者構成,互相協同。政府作為其中的管理者,履行著政府的管理職能,制定互聯網使用的規范與規則,相關政策,對虛擬空間的商業活動征稅,保護知識產權、維護網絡安全和抵御網絡攻擊,能夠保證互聯網使用的非歧視性、開放性、普遍性,例如全民使用移動4G。為了實現便民、利民,政府提供公共設施,例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物流,政府提供開放的、共享和民主的設施平臺。一方面,智能設施的普遍使用,加快人們對高科技的認識和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生產和分享清潔的綠色能源,堅持可持續發展。1.6提供新型的教育模式網校、現代遠程教育等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新型教育模式,網絡化教育資源為學員們吸收知識和信息提供著有力的支持。我國的教育部面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家把發展現代遠程教育作為教育的重大突破口,推進我國教育的發展。政府預感到現代網上教育具有強勁的發展生機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教育大多數情況下都被視為一種有政府管理的公共事業,但在互聯網革命的作用下,有些國家打破這種“規矩”,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龍在線提供了一個和他在學校授課方式類似的“免費”課程。新教育模式擁有共享、低成本的特點,許多大學急于推進網校,因為大學管理者和教師們堅信世界一流大學的網絡課程會將學生吸引到傳統的創收教育中來。政府要大力支持采用新技術使零邊際成本成為現實并為人們提供服務,提倡協同共享網絡教育增進人類的福祉,政府的這一做法是令人信服的。1.7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聯合打造能源互聯網,改變政府對能源生產和社會分配方式的控制。數億人在家里、辦公室和工廠中生產可再生能源,并且在能源互聯網上共享綠色電力,就像現在人們在互聯網上和分享信息一樣。為自己供應能源,需要政府做出一些支持措施,如構建可再生能源體系、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設施、使用氫氣存儲間歇式能源、電力互聯網分配能源等,將接近零成本地生產再生能源,將接近零成本地用互聯網分享能源。近幾年來,霧霾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為了改善環境狀態,政府加強對霧霾的治理,倡導綠色出行。電動巴士、電動汽車的出現,緩解了空氣的污染。當然,這部分歸功于網絡技術的發達、智能卡技術的進步以及觸屏技術的發展,通過這些技術,人們可以自如地取用及存放自行車。1.8網絡經濟改變大眾的生活方式網絡經濟應用在生活中才能發揮其巨大的潛力,當然離不開政府的推廣和支持。政府建立汽車站聯網管理售票系統,客運聯網綜合管理系統能夠采用集中、分布2種聯網模式,實現總站和分站、代售點之間的聯網售票管理、票價管理、車輛管理、票務查詢、聯網結算等,各模塊之間互相獨立又可集中使用,實現客運的信息化管理。客運聯網綜合管理對購票者提供了方便,購票者不用去車站排隊購票,節約時間。購物方式由原來到商場、超市購物,延伸到網絡購物平臺,如淘寶網、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eBay等,在家用電腦、手機或是PAD,可完成網購操作[4]。生活信息化,讓大眾的生活更為便利。1.9政府優化就業結構和創造就業機會網絡經濟加大服務業融合,從而引發社會分工的深化,政府意識到網絡經濟里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和空間。根據政府數據統計,物聯網既導致一些工作消失,又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5]。企業對高信息素質員工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政府認識到網絡經濟的價值,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網絡經濟帶來更多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幫助整個經濟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提升總需求。這些變化可以創造更多新的工作機會,包括云客服、網絡模特、網店裝修師、網店主等新興職業,使處處工作、時時工作、人人工作成為可能。政府商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企業注冊手續大大地簡化,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節了產業結構也促使信息市場快速生成,增加了就業機會。

2網絡經濟存在的風險

2.1網絡恐怖主義的襲擊隨著網絡經濟出現,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空間的延伸,網絡恐怖主義作為恐怖主義的新常態已經成為全球新威脅。近年在全球反恐的正義聲中,網絡恐怖行動絲毫沒有放緩跡象,反而襲擊數量倍增。出現一種以網絡軍國主義、網絡霸權主義為行為主體的“國家網絡恐怖主義”,另一種是以獨立個人行為主體的“獨狼恐怖主義”。美國曾策劃“震網”病毒攻擊事件震驚全球,為了達到自身政治目的,實施極端暴力手段,使公眾產生恐懼,對全球安全穩定有著重大威脅和挑戰,“網絡病毒”作為超級武器危害無窮。2.2網絡經濟詐騙網絡經濟的快速增長,網絡交易安全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網絡陷阱不斷增多。個人信息泄漏,新型詐騙手段出現。如網購退款遭遇騙子詐騙,余額完全被轉走;手機上網時下載圖片,遭遇木馬病毒竊取萬元存款;冒充國家安全人員實施電信詐騙等。

3政府對網絡經濟的防范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隨著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日益增加的網絡犯罪正在引起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也促使一系列規范網絡行為的法律法規的出臺。2015年國家制定政策要求,網絡平臺上的商戶需要提供營業執照資質。金融系統計算機安全員執證上崗等制度和網絡實名制不僅有利于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提高個人信息的準確度,而且對于規范網絡行為、維持網絡秩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如今,網絡技術日新月異,法律中存在著許多空白點,這正是一些不良分子在法律中鉆了空子,比如版權歸屬、著作權歸屬等問題,需要政府進行相應的法律法規的研究探討與補修,以建立健全法制,打擊網絡犯罪,使網絡世界秩序井然[6]。3.2各部門聯動,阻擊網絡經濟案件對于出現的網絡經濟案件,政府及時聯合各部門采取措施,阻擊案件,不僅打擊網絡經濟的犯罪團伙,而且可以及時地追回受害人被騙資金。政府需要建立基層防范措施:第一,公安部門配備經過專業培訓的打擊網絡詐騙的技術人員;第二,加大全方位對“網絡典型案件與防范措施”的群眾性宣傳工作;第三,關心那些反社會傾向的青少年,努力提前發現,做到防患于未然。

4結語

根據上文所述,網絡經濟對政府職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由以前的政府主導到現在的政府和市場或是企業共同完成配置資源和管理社會。所以,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結合零成本社會、協同合作等特點,政府應及時地轉換角色,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當然,這也是對政府領導能力的一種挑戰。

參考文獻

[1]蘆帆.網絡經濟對政府職能影響和作用[J].現代情報,2002(12):69,71.

[2]尹艷華.網絡經濟與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J].學術研究,2000(3):27-30.

[3]禹英花.淺析網絡經濟下的第三方支付問題[J].科技信息,2010(32):236-237.

[4]江培新.基于網絡經濟的柔性網絡營銷分析[J].職業,2012(32):156-158.

[5]耿穎.淺談網絡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4(13):412.

[6]黛素芳.網絡負面問題及倫理思考[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6):56-59.

作者:李盈 楊玲娟 單位:江蘇省生產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