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綜述
時間:2022-01-19 04:01:00
導語:漢中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循環經濟是一種適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關注的是資源減量、循環及再利用的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本文介紹了循環經濟的內涵,分析了漢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及對策措施。
關鍵詞:漢中循環經濟資源生態環境對策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本文就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漢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及措施等問題談幾點看法。
1循環經濟的含義與特征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20世紀60年代。“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它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整個大的系統環境內,在資源的投入、產品的生產、產品的消費及其廢棄物的排放一系列的過程中,把傳統的純粹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他認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所以必須要以新的發展觀發展經濟:必須改變過去的“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實行休養生息的經濟;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循環經濟”這一術語在中國出現于90年代中期,1998年我國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了循環經濟的“3R”原則的中心地位:即減量化(Reduce)即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再利用(Ruse)即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種場合使用,再循環(Recycle)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特征,同時也指出了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對解決中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資源開采環節,更重視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更重視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產生環節,更重視展資源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更重視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循,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在社會消費環節,更重視綠色消費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拼命生產、拼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2漢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意義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環境事實上已經從單純自然意義上的人類生存要素轉變為社會意義上的經濟要素。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導致已經非常短缺,擁有這樣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目標。第二,生態環境本身對生產生活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天然的生態環境對生產排放廢棄物的吸納能力已經飽和,甚至超載,要繼續利用它進行生產必須再生產出新的環境容量,需要人類投入資源進行生態恢復和污染治理。這說明,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具有明顯的二重性特征:即從生活的角度看它是目標,從生產的角度看,它已經變成生產的一個重要的要素。
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產要素。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受到破壞。據世界銀行測算,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每年僅空氣和水污染帶來的損失占GDP比重的8%以上,這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當天然的生態環境資本用盡以后,繼續按照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經濟,將會使人類健康受到威脅,使我們的經濟增長與生活目標相背離。國內外的實踐已經表明,當經濟增長達到一定階段時,對生態環境的免費使用必然達到極限,這是自然循環過程極限和作為自然組成部分的人類生理極限所決定的。人類要繼續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用新的模式發展經濟;要求我們盡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并對被過度使用的生態環境進行補償和修復。
漢中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秦巴生物多樣性、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使其逐步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漢中最大的優勢資源是生態條件比較好。生物資源南北兼有,極為豐富,林業資源居陜西省之首,森林覆蓋率為西部第二,是阻擋風沙南下和西南酸雨北上的重要屏障,被專家稱為調節西部空氣、氣候的重要“肺葉”。漢中是陜西乃至西北的水資源富集區,水資源總量219.8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二類標準,漢江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水源地。傳統的高消耗低效率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帶來環境的破壞也帶來資源的枯竭,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的“兩低一高”的循環經濟增長模式就成為漢中經濟增長的突破口。工業經濟是漢中市強市富民的重要支撐,既要發展工業又要進行環境保護,他們的結合點應該是走綠色的低碳循環經濟之路。
3漢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措施
3.1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法規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重點產業園的試點工作。一方面政府要出臺政策和法規鼓勵企業、公民和社會組織實行低碳消費,如制定獎勵措施,對于開發低碳產品,綜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資低碳生產流程的企業,給予支持和鼓勵,并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抑制消費主體的高碳消費方式。
3.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鋼鐵、有色建材、化工、輕工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在這些行業中存在著許多設備陳舊、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有些新建項目污染治理設備放在那不用,等到檢查時才使用。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降低高碳產業的發展速度,優化產業結構,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設備及企業,用清潔生產改造能耗高污染大的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污染少的新興產業、新能源工業。目前,漢中市共實施重點節能和循環經濟項目38個,總投資30億元。先后申報實施了漢鋼集團高爐煤氣回收利用、中材漢江水泥7.5兆瓦低溫余熱發電、漢川機床大型數控機床制造基地、漢中燎原航空機電系統節能工程、洋縣盛華硅鈣電爐改造、陜西勝隆能源甲醇汽油等重大項目;在農業生產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有機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積極建設以“綠色糧油”和“豬、藥、茶、菜”為特色的有機農業基地及生態觀光農業基地。
3.3以綠色消費推動循環經濟綠色消費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滿足物質、精神文化需要,消費各種低碳、綠色消費資料和勞務的活動方式的總和。要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引導我國居民逐步形成低碳消費的習慣,減少日常“便利消費”,比如目前一次性筷子仍大量使用,所以尤其是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同時要淡化“面子消費”意識,根據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對面子工程、面子應酬等進行約束和限制。還要逐步戒除“奢侈消費”的偏好,如出行方面盡量少用私家車,飲食方面多食用低碳食品等等。綠色消費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通過廣泛的宣傳活動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與綠色消費意識;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綠色消費,鼓勵節約和重復使用辦公用品,政府機構應從自身入手,帶頭節能減排。政府部門和單位通過早期采用、購買最新先進技術與產品等措施,為其他部門樹立榜樣。如率先使用節能減排型設備和辦公用品,盡可能將辦公大樓建設或改造成節能型建筑,制定和實施政府機構能耗使用定額標準和用能支出標準,實施政府內部日常管理的節能細則。
3.4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是當今世界具有很大活力和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被稱為“無煙產業”、“朝陽產業”。旅游產業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一次投入多次重復使用,旅游產業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極大提高,人們基本的物質消費滿足以后,就會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這給全世界的旅游市場帶來了很大的活力。漢中作為國內比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必然迎來旅游的大發展。漢中發展旅游業又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生態環境比較好,人文景觀也較豐富,這為打造以生態和兩漢三國文化為主的循環經濟型旅游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之交通的快速發展給漢中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西漢高速的開通為西安、成都等大都市人們來漢中旅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未來寶雞巴中高速公路、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及西安成都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開通為漢中旅游業的大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所以加快漢中旅游業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條件的。
參考文獻:
[1]桂麗.構建和發展循環經濟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
[2]何曉斌,蘆雪花.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
[3]呂逸新,黃細嘉.旅游生態化與生態旅游建設[J].南昌大學學報2005,2.
[4]鄧偉根,陳林.產業生態學的一種經濟學解釋[J].經濟評論.2006,6.
- 上一篇:新學年學校安全工作年度策劃方案
- 下一篇:探求園林景觀中水生植物應用現狀及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