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9 02:40:31

導語: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農業循環經濟是適應歷史發展潮流的產物,順應世界的發展趨勢,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潮流。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相比,在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提高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提高農村的農業收入,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農村地區發展循環經濟進行研究,首先分析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包括內涵、原則、意義以及必要性;然后提出當前農村地區發展循環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就農村地區怎樣發展循環經濟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在提高農業收入的基礎上,實現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環境

近年來我國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和關注度逐年上升,并且農村地區也開始適應時展的潮流,充分運用當今的科學技術以及高科技產品來發展農業。但是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帶來了副作用,對于農村地區的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并且經濟效益也在逐年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展循環經濟也成為了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發展農村農業地區的循環經濟,能夠使得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修復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促進農村地區發展。因為循環經濟模式與日然界的發展規律相符,同時能夠將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協調好,可以同時達到社會、生態與經濟的的統一,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

1農業循環經濟概述

在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循環經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助力。首先,農業循環經濟建立的基礎是循環經濟,其發展的根本也是循環經濟。農業循環是在高耗能、低產量的傳統農業模式上,將農產品的加工和農業活動中產生的副產物進行有機統一的經濟模式,不僅改善了傳統農業經濟生產中的諸多問題,而且其高產值、低耗能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也在逐漸發展和完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時代對農業提出的全新要求,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不僅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而且也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要求。所以,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綜合時展要求和農業發展特點,完善了資源的利用與廢物處理等過程,實現了資源的資利用,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農業發展模式。

2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意義

為了提高農業的發展速度,必須了解農業經濟在發展中的不足,改進存在的問題。在農業經濟發展中,黑龍江農業的基礎相對薄弱,由于地理環境與人口的特殊性,長期以來的粗放經營造成諸多問題,如農業資源匱乏和利用率不高、農產品發展水平低,科技發展緩慢等都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又因為加入WTO后,對于農產品的國際化標準,更加需要建立農業的可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打下基礎。

2.1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僅只影響農業的發展,沒有農業的循環經濟,就沒有社會的循環經濟,更加阻礙了循環社會的形成,所以為了實現經濟的飛躍和發展,為了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為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進步,我們應全面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2.2產品質量國際化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更加國際化,國際化的標準就表示著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農產品檢驗標準的提高。產品的質量關系到產品的國際形象,關系到貿易的正常進行,所以提高我國農村的國際競爭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重要的因素。

2.3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可持續發展是為了克服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是我們對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反思。它同樣作為目標引導著社會發展從經濟發展策略的轉變、從資源使用類型的轉變和環境保護的轉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農產品的安全性、農產品的經營模式、資源的消耗與利用、控制農業污染的方面,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可循環經濟是相互依賴互為加強的重要關系。

3我國農村農業循環經濟存在問題

3.1自然環境的破壞

水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近幾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所產生的神火垃圾和工業垃圾對水體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民為了能夠使產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有所增加,會使用大量的農藥、化肥來為農作物的生長保駕護航,這種做法就會使得農產品的產量有所上升,但是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將會對地區的水質造成污染,破壞了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對于水源的污染使得農業生產受到一定的影響,阻礙著農業循環經濟的正常運行。另外,還有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十分嚴峻。

3.2社會環境

3.2.1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差

雖然我國農村已經開始實行農業循環經濟,但是,由于循環經濟仍然處于探索時期,關于農業循環經濟的各種法律法規都不是特別的完善,對于循環經濟起不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農村的政府相關組織沒有為我國農村的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較為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使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從而無法正常的發展。

3.2.2缺乏系統的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有的法律法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時展的潮流,使社會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就我國目前的法律而言,已經出臺的各項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約性。農業循環經濟是一項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在我國的眾多法律中還沒有專門為其所設立的法律法規,從而使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收到制約,阻礙著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3.2.3市場需求不足

市場的需求是農產品賴以生存的前提。農業循環經濟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都是屬于無公害并且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相對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手段生產出來的農產的質量更好,而且營養價值更高,對人體的有益程度更加的高于傳統的農產品。我國農村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都是在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的輔助作用下生產所得,這些農產品的外觀和價格都比較符合消費者的要求。同時消費者對于農產品中所殘留的有害物質并不了解,對于通過循環經濟模式所生產出來的綠色無公害產品的認識不足,導致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時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傳統的農產品。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是有限的,傳統的農產品的暢銷就致使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進而使農業循環經濟的市場需求不足,阻礙著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3.2.4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

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調查,我國農村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整體都較為偏低,沒有受到較為專業化系統化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訓,并且,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的生產手段和發展模式的認識程度不深。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素質文化水平并且能夠懂得如何合理的經營的人來進行發展。但是,低技術的我國農村農民的無法滿足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而我國農村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時將會收到來自農民自身文化技術的制約。

4我國農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對策

4.1加強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引導

在科學發展觀和一系列思想的指導下,改變社會和農民心中片面的注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觀念,將農業循環經濟中以科學技術為發展動力,以節約資源和減少資源浪費為前提,注重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觀念植入人們心中。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到我國農村親自指導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領導小組要根據黑龍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符合黑龍江發展的工作計劃,并且要積極的與當地的農民和政府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將當地政府和農民心中不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行糾正。

4.2研發并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

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之時要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發,并且要支持技術的研發。研究先進的生產技術,將農業必須的化肥、農藥進行改進,推廣對環境和人體有益,或是傷害較小的綠色化肥和農藥。運用現代先進的技術將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改造循環再利用,可以開發秸稈化爐,太陽能溫室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開發。在推廣科學技術時要充分利用研究技術時所創立的研究所,研究所可以通過開展科學技術研討會、農產品的產銷會來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農民自身的力量不可忽視,要充分的利用這一點,在農民當中推廣技術。

4.3完善農業循環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

政府應從農業循環經濟基礎建設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著手。通過整體規劃,系統的進行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加強農業循環經濟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首先從農業用水灌溉、人畜飲用水問題下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從農村的用水、用電、道路交通著手,加強農村設施建設;在其次農業環境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加強農村市場體系的建設,要在培育初級市場的基礎上,組建以批發為主的農業循環經濟批發市場。更要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成立產品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相關的保障和監督體系。它不僅能夠建立正規的物資交易市場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更能夠規范市場秩序,為農業循環經濟提供社會化服務體系。

4.4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

對于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集體或是個人要給與一定的獎勵,以鼓勵其在農業循環經濟中的貢獻。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會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技術體系的建設,各種的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應運而生,要對這些做出貢獻的人或是團體進行一定的獎勵。黑龍江政府要積極的給予獎勵,以促進我國農村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5總結

現代農業生產的方式大都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為了能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我國農村開始逐步的實施農業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將傳統的高消耗、低產能的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有機廢氣物有效的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改善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形成高產值、低消耗的循環經經濟發展模式。黑龍江雖然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大省,但是發展年農業循環經濟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阻礙著黑龍江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為了使農業循環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來改善黑龍江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農村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作者:黃笑丹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參考文獻:

[1]張雪綢.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快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J].鄉鎮經濟,2007(03).

[2]袁久和.民族地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06).

[3]謝長松.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進農村節能減排——洛陽市發展循環農業的現狀與對策[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01).

[4]夏一寧.我國農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1(08).

[5]尹昌斌,周穎,劉利花.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01).

[6]何佳.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問題探析[J].湖南社會學,2014(02).

[7]毛曉丹,馮中朝.基于聚類分析的農業循環經濟分區模式選擇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04).

[8]王婭麗.論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與改善農村環境之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06).

[9]郭德君.我國農村地區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2(06).

[10]李宏亮,史賢華.江淮分水嶺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