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便利商店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19 11:40:00

導語:我國便利商店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便利商店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便利店發展問題建議

[論文摘要]由于宏觀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費者消費理念轉變等因素,使得我國便利店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與國外企業競爭的洗禮,我國便利店企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規模不斷擴大。文章通過分析我國便利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2007年,中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消費需求呈現擴張趨勢,07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9萬億元。由于宏觀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費者消費理念轉變等因素影響,作為連鎖超市較充分發展后的繼起并體現城市化特征的業態便利店勃然而生,在我國一些收入水平較高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然而,便利店在我國發展還不成熟,以發展的最好的上海為例,直到2006年便利店才首次實現盈利,我國便利店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我國便利店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連鎖經營規模小,競爭慘烈

據日本7-11網站介紹,截至2006年6月末,7-11在全球擁有30473家店鋪,截至2006年8月末,在日本國內的總店鋪數高達11466家,僅在日本東京,7-11的數量就高達1488家。而發展的最好的上海2005年便利店店鋪總數只有4100多家,2006年擁有上海便利門店總數51%的快客和可的便利才首次實現盈利。連鎖經營規模小,內部連鎖程度低,沒有進行統一的采購和統一送貨,這間接造成各個便利店分攤的銷售成本增高,加之門貼門的競爭,導致單位成本增加,便利店商品的價格上升,顧客隨之流失到超市。

(二)便利店定位不明確,選址分布不均,扎堆現象嚴重

在設點選址策略上與超市相同或相似,過分關注居住區,導致便利店網點過多、過密,彼此間的商圈重疊,忽略了辦公區、學校和公園,從而使便利店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不能充分顯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難免出現客流結構過于單一的局面,影響了便利店的效益。

(三)商品與服務沒有體現便利店的特色。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便利店在貨品選擇上與超市雷同,沒有突出便利店“必需品、急需品、即食品”的優勢,也沒有自主開發或主導別人開發特色商品的能力,商品開發滯后,完全是超市食品,沒有做到商品的差別化。同時作為優于其他零售業態的重要特征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基本沒有體現,許多便利店雖然掛著“便利店”的牌子,但卻和連鎖小超市基本雷同,僅是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只是一種超市概念的延伸,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

(四)信息化程度偏低,物流系統不完善,零售終端優勢難以體現。

便利店在空間上的有限性,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門店的庫存量,因此必須要求擁有一個能滿足多品種、小批量、多頻度的及時配送需求的物流配送體系。國外業企業通過現代先進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來降低流通成本,而我國企業由于缺乏資金和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很難實現規模化的大批量采購,同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倉儲建設投入也不足,尤其是在軟件的應用上。這使得我國零售業在銷售成本上明顯高于國外大的零售商,導致經營成本大幅增加。

二、我國便利店今后發展的一些建議

(一)采取措施實施連鎖經營,實現規模優勢

研究表明,一個便利店品牌要實現贏利至少需要100家的分店做支撐,因此要長足發展便利店,必須走連鎖經營之路。作為規模經濟效應最為明顯的業態之一,除了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外,可以利用連鎖店的商譽和知名度,發行股票和債券吸收社會閑散資金;也可采用職工入股等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通過聯合、購并、加盟等多種方式,按照市場競爭的規律對我國連鎖業實施資產重組、結構重組,來構筑與培育大型連鎖企業集團,營造中國便利店的“航空母艦”。實行集中設店的策略,吸收地區性的企業群,甚至將一些規模較小的連鎖企業直接吸收,以增強企業實力,實現規模經營,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

(二)店鋪選址多元化

便利店選址首要的因素是客流量的大小而非一定是在居民區,應該突破居民區、大型社區的界限,只要適合,就可發展。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實施多元化的選址計劃,地鐵站、加油站、寫字樓、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公園及大型娛樂場所等都可以成為便利店的理想選址。這些地方的消費者的共同點是具備自主的消費能力,容易接受新消費觀念,活躍的社會活動增加消費需求。所以,只要有明確的針對性人群,提供便利的服務,便利店即可處處開花。

(三)開發獨創性商品與服務,體現便利店的特色。

便利店與其他零售業態相比的最大優點:一是便利,二是靈活。便利店的分布在地區的各個區域,便利店要想在與超市的競爭中立足,在商品滿足目標顧客一般需求上,選擇速食、預煮食品和一些常用品,這些商品共同的特點是品質好、保鮮度、規格適量、品牌知名度高;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居民的需求和消費特點,開發富有特色的專營產品,通過整合供應鏈促使供應商生產適應便利店銷售的商品與服務,提高運用數據的能力把這種能力轉化為自有品牌產品的開發能力;在經營時間上,按照國外的經驗,便利店應該是24小時營業,這樣才能最大地方便消費者。便利店在經營商品范圍和營業時間應該與其他零售業態,比如超級市場,大賣場形成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所以,便利店應該因地制宜地創建自身特色經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滿足顧客的便利需求,如可以考慮在便利店內設置傳真機、打印機、公用電話、冷熱飲水機、代售福利彩票、提供沖洗擴印服務等;代繳公用事業費、訂購車票、船票和飛機票;同時可銷售報刊、IP卡、交通卡;為附近的居民可送貨到家,還可實行網上訂貨;提供免費打氣等服務。使這種精細服務成為便利店區別于其他零售業態的最顯著特征。

(四)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

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整合內外部資源,提高物流效率,是便利店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便利店的物流系統直接關系到其運作效率,其中溫控商品的配送與管理又是關鍵中的重點,這也是經營能力的核心標志。便利店的物流系統應該分常溫、冷藏、糧油制品、直送四個分系統。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大多數便利店公司的門店數量較少,如果獨立建立物流配送系統并不經濟,因此他們可以采取和其他零售業態共享物流配送服務的辦法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來實現對商品的配送,以節省物流配送成本。國內企業在進行網點體系擴張的同時,必須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技術,建設符合企業經營實際,同時又具有擴展性的物流配送體系,通過快捷、及時、高效的物流運行,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總之,我國便利店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實施連鎖經營,充分發揮規模優勢,構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提高產品的開發能力,在充分發揮便利店功能的基礎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我國便利店的經營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擺脫虧損的局面,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淑君,我國便利店進一步發展的思考,商場現代化,2006,2,8-9

[2]曹正,中國便利店如何走出困境[J],華東經濟管理,2005,7,107-110

[3]汪旭暉,中國便利店發展現狀與對策探析,經濟與管理,2005,10,22-25

[4]于志華,我國便利店發展的市場條件與前景展望,商業時代,2005,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