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軍曹魚的飼養特征及營養

時間:2022-05-12 09:49:00

導語:小議軍曹魚的飼養特征及營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軍曹魚的飼養特征及營養

軍曹魚(RachycentroncanadumLinnaeus),亦稱海鱺、竹五、海鯉、海竺魚,隸屬鱸形目,軍曹魚科,軍曹魚屬。它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肉食性洄游魚類,野生軍曹魚壽命可達15年,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東太平洋除外)等沿岸海域及港灣,我國沿海亦有分布,但產量較低,巴基斯坦、菲律賓、墨西哥等為主要捕撈生產國。軍曹魚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養殖半年可達1kg-2kg,1年可達3kg-5kg,2年可達10kg)、產量高、易于馴化攝食人工飼料、抗病力強、肉厚質細、味鮮美、且無肌間刺骨(是作生魚片的上好材料)、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佳等特點。隨著軍曹魚人工繁殖和大規模育苗技術的突破以及養殖技術的科技進展,軍曹魚已成為了海水網箱養殖中最有養殖前景的一種魚類。在此,簡要介紹軍曹魚的養殖生物學特性及營養需求,以期為進一步開展軍曹魚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為推動其健康養殖積累資料。

軍曹魚(RachycentroncanadumLinnaeus)(體長414毫米)

一、養殖生物學特性

1.對環境的適應性

軍曹魚為熱帶或亞熱帶的暖水性海水魚類,不耐低溫。研究表明,其胚胎發育的適宜水溫為24℃-31℃;生存的適宜溫度為10℃-35℃,最適生長溫度為25℃-32℃,水溫升至36℃,雖有攝食行為,但已開始死亡,10℃以下攝食減少或不攝食,3℃以下處于凍害邊緣。因此,軍曹魚到冬季要注意越冬安全。

軍曹魚也是廣鹽性的海水魚類,在鹽度為4-35時有明顯的索餌活動。研究表明,鹽度在35以下,以每日1的速度升高,鹽度升至40時,攝食減半;43時僅有微弱的攝食行為;47時開始死亡。鹽度由30直接降至5時,不致于立即死亡,尚有攝食行為。鹽度在5時以每日降1的速度降至3,無攝食行為,并開始死亡。長時間在超高鹽度或超低鹽度生活,可能導致其生長遲緩或抵抗力低下。較大的軍曹魚對低鹽度的忍受力較低,鹽度低于8時,即沒有攝食活動。當作為食用魚養殖時,海水鹽度應保持在10以上為宜。

2.肉食性

軍曹魚為肉食性海水魚類。研究表明,在自然海區,較小的軍曹魚主要以蝦、蟹和頭足類為食,約占食物總量80%,其次為魚類。全長1m以上的軍曹魚,則以魚類為主,占食物總量80%。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軍曹魚可完全馴化攝食人工顆粒飼料。

軍曹魚攝食過程中表現出殘食習性,其體型大小如果過于懸殊,或投餌不足,會造成嚴重殘食現象,導致產量下降,影響養殖效益。因此,在養殖過程中發現個體大小參差不齊時,即要篩選,把不同大小的個體分開飼養,同時保證投餌的數量和適口性也是減少軍曹魚殘食有效的技術措施。

此外,軍曹魚不耐饑餓,因其無鰾,必須不斷地游動保持身體平衡狀態,體力消耗比有鰾類多,攝食量大,為極怕饑餓的魚類,饑餓太久會降低抵抗力,由小到大的軍曹魚均出現該現象。只是較大的個體耐饑餓時間長,所以必須投喂足夠的適口飼料。

3.耗氧量高

軍曹魚由于生長速度快,體型大,故耗氧量亦高,水流交換不良的內灣或池塘,不適宜養殖至較大個體。耗氧量經試驗平均體重為0.5g的魚苗,水溫30℃時,耗氧量為1.08mg/g?h,致死溶氧量為1.7mg/l;水溫28℃時,耗氧量為0.86mg/g?h,致死溶氧量為1.5mg/l。一般情況下,水溫較高時,耗氧量和致死溶氧量相應提高;個體愈大,耗氧量亦提高。由此可見,養殖軍曹魚要求水體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4.生殖習性

①雌雄特征及成熟最小體型

在生殖季節,軍曹魚雌魚背部黑白相間的條紋會變得更為明顯,腹部尤其突出,而成熟雄魚條紋不明顯或消失,腹部較小。但完全從體色上來判斷雌雄有時不一定準確,尚須輔以體形來判定之。網箱養殖的軍曹魚,性成熟年齡各地有所不同,湛江地區為2齡,雄魚體重7kg以上,雌魚體重8kg以上。相對懷卵量為約16萬粒/kg體重;卵為球型,卵粒較小,平均卵徑1.24mm,卵中有單個油球(油球平均直徑為0.45mm)。

②產卵季節

在自然海區,軍曹魚為多次產卵魚類,生殖期較長,在美國東海岸的北墨西哥灣海域,4-10月份均可發現成熟親魚。在我國臺灣南部地區,2月底至5月為產卵高峰,往后有零星產卵,直至10月。產卵適宜溫度為24-29℃。

二、軍曹魚的營養需求

盡管軍曹魚的養殖已有一段歷史,市場上也有軍曹魚的配合飼料出售,但由于有關其營養需求的系列研究還較少,目前開發的軍曹魚配合飼料主要是采用比較營養學的方法,參照其他肉食性海水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研制而成的,難以真正滿足軍曹魚各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為此,加強軍曹魚各生長發育階段營養需求研究,開發其系列全價配合飼料,將有助于推動軍曹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蛋白能量比

蛋白質不僅是構成軍曹魚組織器官不可缺少的物質,而且還是其機體內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激素和抗體等的組成成分,同時也是飼料成本中開支最大的成分。此外,飼料中蛋白質作為能量利用時將伴隨有氮的排泄而影響水質。因此,國內外學者均將軍曹魚的蛋白質營養需求作為首選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Chou等(2001)采用飼養實驗的方法,以飼料蛋白質效率,飼料系數、魚的增重率為評判指標,研究了初始體重為33g的軍曹魚幼魚蛋白質營養需求量。結果表明,維持軍曹魚最大生長速度的飼料蛋白質含量44.5%,與維持其它海水養殖魚類最佳生長速度的蛋白質含量基本一致。軍曹魚作為一種洄游性肉食性海水魚類,在自然界主要以魚類、蝦類以及烏賊為主要食物,這種肉食行為影響了它對蛋白質的需求量。

已有研究表明,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實質上是對氨基酸和寡肽的需求。魚類從飼料中獲得的蛋白質,最終被消化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被吸收轉化為魚體本身的蛋白質。盡管目前尚未見到軍曹魚氨基酸營養需求的報道,但對其肌肉氨基酸組成與含量的分析可為軍曹魚氨基酸營養需求提供參考。李劉東等(2002)研究發現,體重分別為1.6,3.4和4.9kg的3個不同生長階段軍曹魚肌肉氨基酸組成比例相差不大;組成軍曹魚機體的氨基酸中,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為必需氨基酸。對軍曹魚而言,其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氨基酸分=待評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gN-1)/FAO評分模式的氨基酸含量(mg?gN-1)]和化學分[化學分=待評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gN-1)/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mg?gN-1)]分別為1.00和0.57,其它各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分均大于1.00,化學分均大于0.75,根據食物蛋白質中最低氨基酸分為該蛋白質得分的評分原則,軍曹魚肌肉氨基酸評分為1.00分(即100分)。表明軍曹魚肌肉蛋白質的必須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的氨基酸需求模式(FAO模式),是一種較為平衡的優質蛋白質。軍曹魚肌肉的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的含量最高,其氨基酸分和化學分值分別為1.74和1.34。軍曹魚用于機體增長的必需氨基酸來源于飼料。參照軍曹魚機體的氨基酸組成設計對應的飼料配方,而后在養殖實踐中加以檢驗和進行修正,是一種既方便又可能得到良好配方的合理方法。

飼料中最適蛋白質的需求量還受飼料中蛋白能量比的影響。能量高的飼料可以增加餌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譚北平等(2001)探討了平均體重3.39±0.08g的軍曹魚幼魚飼料中最適蛋白能量比。實驗采用蛋白質水平(38,44和50%)和脂肪水平(8,12和16%)正交設計配制而成九種蛋白能量比(P/Eratio)變動范圍為22.8-34.5mg/kJ的實驗飼料,在海水鹽度30-34,水溫28±2℃的聚乙烯網箱(2.5m′1.5m′1.3m)中飼養軍曹魚幼魚56d。結果表明,各處理間幼魚的成活率變動范圍為72.8-81.4%,無統計學上的差異(ANOVA,P>0.05)。其中飼喂蛋白質含量為50%、脂肪含量為16%、蛋白能量比(P/E比)為30.9mg/kJ飼料(P50L16)的軍曹魚表現出最高特定生長率。P44L12(P/E比,28.2mg/kJ)處理組表現出與P50L16處理組相當的生長率,同時蛋白質效率、飼料效率以及凈蛋白質利用率等指標顯著高于(P<0.05)其余處理。蛋白質含量為38%的飼料處理組,軍曹魚的生長率和飼料效率最低。生化成分分析顯示,軍曹魚肌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隨飼料中蛋白質和脂肪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但各處理間肌肉水分維持相對穩定(P>0.05)。由此可見,在該實驗條件下,軍曹魚幼魚飼料中最適蛋白質、脂肪水平和蛋白能量比分別為44%、12%和28.2mg/kJ。但至今對軍曹魚的蛋白能量比的研究尚不系統,今后需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2脂肪

脂肪是維持作為軍曹魚生長、發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質和營養素,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發揮著多種生理功能,如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能為軍曹魚提供能量,有助于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在體內的運輸;提供魚類必需的脂肪酸;可以作為某些激素和維生素的合成材料;節省蛋白質,提高餌料蛋白利用率等。因此為軍曹魚提供適量的脂肪將有助于其健康生長發育,然而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軍曹魚對脂類、脂肪酸的營養需求不同,不同脂肪源和飼料組成也會影響軍曹魚脂肪的營養需求量。至今,有關軍曹魚脂肪的營養需求研究還不夠。Chou等(2001)研究發現,維持軍曹魚最大生長速度的飼料脂肪含量為5.76%。而譚北平等(2001)的研究表明,平均體重3.39±0.08g的軍曹魚幼魚脂肪的含量為12%時,幼魚的生長最好。在許多海水魚類中,脂肪的含量在20%以內,一般都有非常理想的結果。然而,飼料中脂肪含量過高不僅會引起消化能和粗蛋白之間比例的不平衡以及脂肪在肝臟和組織中的積累(但因為大多數養殖的軍曹魚都作為生魚片而消費,通過提高飼料中脂類的含量可以用來增加肌肉中脂肪的含量),而且會造成飼料加工的困難。因此實際生產中,軍曹魚商品飼料中粗脂肪的含量均在16%以下。

除了其它脂肪酸外,海水魚對飼料中含有0.8%-2.0%的EPA和DHA有良好的生長反應。Chou等人(2001)試驗中的脂肪來源于魚粉、烏賊油和魚油,這些海產魚油的EPA和DHA的含量都在20%左右。由于脂肪的含量在大于5.76%時對軍曹魚的生長沒有什么影響,由此推測軍曹魚對EPA和DHA的需求量也是在0.8%-1.2%范圍之間。

有關軍曹魚對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需求尚未見報道。但根據比較營養的理論,軍曹魚對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需求估計也在20%-30%之間。同時,有學者認為在軍曹魚的飼料中添加適量的α-纖維素,對蛋白質的利用有促進作用,但沒有詳細的報道。

至于軍曹魚維生素需求也可以參照同屬同食性魚類的營養需求,但今后應加緊研究,弄清楚軍曹魚維生素的營養生理作用及其營養需求量。軍曹魚和其它動物一樣,其維生素適宜營養需求量受生長發育階段、生理狀態、飼料組成和品質、環境因素以及營養素間的相互關系等影響,較難準確地確定。

雖然至今尚未見到軍曹魚礦物質營養需求的研究報道,但對其肌肉礦物質分析表明,軍曹魚肌肉中含有許多重要的礦物元素,除了鉀、鈉、磷、鈣和鎂之外,鐵、鋅、銅、錳和硒在軍曹魚肌肉中一應俱全,與幾種食物和魚類相比,軍曹魚肌肉的鉀、鈉和磷含量較高。

三、人工配合飼料

目前養殖軍曹魚主要是采用小雜魚,少量投喂配合飼料,這對提高軍曹魚養殖經濟效益,減少資源浪費,減輕養殖污染和防止病害發生是不利的,故必須改變投飼模式。為了提高軍曹魚養殖經濟效益,一般要以高密度、集約化的方式開展健康養殖,而高密度精養系統缺乏天然餌料生物,必須人工投喂量足質幼的飼料,為此,大力開發能滿足軍曹魚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需求的系列全價配合飼料勢在必行。研究表明,飼喂高蛋白、高油脂的沉性或浮性配合飼料,能滿足軍曹魚生長發育的生理需求,并能取得良好的養殖效果。然而要生產出這種優質飼料,飼料成本過高。因此,今后要大力飼料原料及配方組成上進行改進,并改良加工工藝,從而降低飼料成本,提供養殖效益。

近年來,許多飼料廠致力開發無公害飼料及添加特殊原料(如免疫多糖、寡糖等免疫增強劑)的水產飼料,這種飼料營養全面、易消化、且促使軍曹魚快速成長及增加其對疾病的抵抗力。

四、軍曹魚養殖生物學與營養需求研究的若干建議

目前,軍曹魚的養殖發展很快,但對其養殖生物學及其營養需求研究與配合飼料研制工作遠遠滯后于軍曹魚養殖產業的發展,其養殖生物學和營養學研究缺乏系統性、系列化,許多方面還是空白,如攝食生態學、必需氨基酸和寡肽營養需求,這不利于其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產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其系列配合飼料的研制開發。為此,今后應大力加強軍曹魚養殖生物學及其營養生理和營養需求研究,以促進其養殖管理科學化和系列優質配合飼料的開發,推動其養殖產業的發展。

1.系統開展軍曹魚養殖生物學基礎研究,特別是養殖生態學的研究,以期為軍曹魚養殖的日常管理提供理論指導;

2.大力開展軍曹魚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生理、營養需求和能量代謝等系列研究,特別是微量必需營養素營養生理和營養需求的研究,建立氨基酸平衡模式。營養需求研究要系列化、系統化和準確化,以便為制定軍曹魚的營養標準提供準確的數據,開發出系列配合飼料,并盡可能降低飼料成本;

3.大力開展養殖模式(如網箱養殖、陸上工廠化養殖等)與營養需求之間的關系研究,以獲得各種養殖模式下的營養需求參數,同時開展營養生態研究,減輕軍曹魚養殖的自身污染,為生產出低污染飼料提供理論支持;

4.深入開展營養與免疫關系之間的研究,以期通過營養調控手段提高魚體的免疫抗病力,減少化學合成藥物的使用,生產出無公害軍曹魚產品,同時,大力開發綠色免疫添加劑,以提高軍曹魚的養殖成活率;

5.大力開展軍曹魚營養與品質之間關系的研究,以期通過營養措施調控軍曹魚肌肉品質,從而提高軍曹魚魚片的質量;

6.開展軍曹魚各階段飼料的形狀和大小的研究,以提高飼料效率;開展軍曹魚配合飼料加工工藝研究,生產出能滿足軍曹魚攝食習性和消化生理的顆粒飼料。同時,加強投喂技術研究,提高攝食率;

7.加強軍曹魚越冬飼料或抗凍飼料的研究開發工作,以提高越冬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葉富良.軍曹魚人工繁殖技術.科學養魚,2002,12:12-13.

李劉冬,陳畢生,馮娟,等.軍曹魚營養成分的分析及評價.熱帶海洋學報,2002,21(1):76-82.

郭澤雄.近海浮繩式網箱養殖軍曹魚技術要點.科學養魚,2002,2:28.

譚北平,陽會軍,梁海鷗.飼料蛋白能量比對軍曹魚幼魚生長、存活及體成分的影響.第四屆世界華人魚蝦營養研討會摘要集.2001.武漢.

ArendtMD,OlneyJE,LucyJA.Stomachcontentanalysisofcobia,Rachycentroncanadum,fromlowerChesapeakeBay.Fish.Bull.2001.99::665–670

ChouRuey-Liang,SuMao-Sen,ChenHoung-YungOptimaldietaryproteinandlipidlevelsforjuvenilecobiaRachycentroncanadum.Aquaculture,2001,193(1-2):81–89

Faulk,C.K.andG.J.Holt.Lipidnutritionandfeedingofcobia(Rachycentroncanadum)larvae.JournaloftheJou,RL,Chen,HYandSu,MS.ProteinandlipidnutritionofcobiaRachycentroncanadum.TheNin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NutritionandFeedinginFish.2000.May21-25.Miyazaki,Japan.

WorldAquacultureSociet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