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科技創新探討
時間:2022-09-09 03:11:35
導語:知識經濟與科技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推進,知識越發體現其重要性。企業多由以往的勞動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逐漸轉為技術密集型,科學技術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現在的經濟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知識經濟,與之密切相關的是科技創新需求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知識;經濟;發展;創新
一、知識經濟對科技創新發展的要求
鄧小平曾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正是知識經濟的一部分。與當今大數據時代中數據的急劇更新相對應,科學技術也需要不斷更新。作為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各種新出現的文化知識,否則就會明顯地感受到社會生活的不便利。以電腦和汽車為例,這些二十年前還比較少見,如今隨處都是,不會駕駛技術或不會電腦操作都會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作為企業則更為明顯,企業更要在技術上、生產經營模式上不斷創新,否則,企業依照原有的模式必定不能和當代的知識經濟相融合,企業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的生產經營模式很快會體現出和當下社會相排斥的部分。知識的更新會推動技術的創新,正如所講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時代下,創新不再是一種獨立的活動。創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節,從知識的提出,到與技術相結合的開發,再到商品的生產以及其大規模的產業化,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整個創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與創新的各個環節相對應,分別要求科研部門、企業和政府部分共同合作,實現從知識創新到技術創新的轉化,從而推動經濟創新的發展。具體來說,新知識的提出需要科研隊伍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從而為生產制造奠定理論基礎。而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則需要科研人員和企業的生產制造人員共同合作開發,直到生成產品。最后,商品的大規模生產需要企業聯合制造商,而最后的銷售則需要企業多和政府打交道。這樣全套的開發生產銷售過程形成了完整的新機制。
二、建立良性科技創新體制
結合我國的國情而言,我國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全球化的縱深推廣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一個極力尋求民族振興的國家,我們更不能落后,必須在當下的境遇中迎難而上。當今信息更新迅速,科技創新更是日新月異,從理論提出,也就是科技創新,到產品開發的過程越來越迅速。每個國家都力爭在各個領域獲得領先地位,而這需要科技創新的不斷推進和更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只有這樣才能占據制高點。我們中國要想在未來的科技競爭和經濟戰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在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兩個方面雙管齊下,當然,科技創新不僅包括高科技,同樣還有工業和農業的創新。對于如何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創新體制,我們要從政府和企業與科研部門的關系入手,加強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聯系,從而提高我國理論轉化為實際的速度和效率。
1)科技和政府的關系。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科技和政府的關系十分緊密。但是最初科技的本身獨立的,與任何其他領域無關。由于科技在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中扮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政府逐漸插手科技的發展。在我國,科技和技術是分別獨立的兩個部門。科技創新主要依靠國家扶持的研究機構和高校等,最終獲得的是理論成果。而技術創新則主要由企業負責,最終獲得的是產品。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主體雖然最后都由政府統轄,但是二者的脫節依然降低了從理論到生產過程的效率。這首當其沖要求政府作出改變,政府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對科技和技術掌控過嚴,可以給企業各研究機構更多的自主權。其次,政府必須加強立法對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成果予以保護,否則,長期松弛的管理可能使得相關人員失去探索創新的積極性。最后,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機制,給相關人員提供更好的創新工作學習環境。政府最終應該起到統攝的作用,應該在宏觀的角度進行操控,而不應該事事俱到,從而拖累了其下各個環節的效率。當然,政府在科研和企業遇到困難時,要伸以援手,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勢,讓各個環節能夠擁有更好的環境。科技創新至關重要,它是技術創新以及各個環節創新的基礎,需要我們花足夠的精力和金錢去經營發展。
2)科技和企業的關系。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經濟模式,而企業正是實現知識轉向經濟的主體。作為企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科技開發和產品銷售,而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正是科技開發。這需要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緊密的聯系,通過自己的團隊,迅速將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然后迅速占領市場。這對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企業必須尊重并重視科技成果,組織隊伍進行有效的技術開發,對新產品進行充分的研討,這需要企業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識。另一方面,企業要對產品的銷售進行開拓,爭取更廣闊的市場,獲得更多的融資,從而使得企業有實力對產品科技進行實時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創新向技術創新轉化的過程中,中小微企業所起的作用并不遜色于大企業。由于中小微企業本身就有的靈活性,只要資金和人才到位,就可以迅速投入新產品的開發,不需要瞻前顧后。當然,大企業在大規模的生產和產品開發方面自然更具優勢,一定程度上是中小微企業無法比擬的,只是我們不應該忽視中小微企業。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在我國,國有企業因為政府的特殊優勢,容易產生中規中矩不求創新的傾向,這會導致企業在市場經濟的角逐中逐漸失去市場份額,從而造成虧損。針對這個現象,政府應該組織立法,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創新,使它承擔起市場中的領頭羊作用,切不可因循守舊。因為國有企業占據了較多的資源,容易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占據明顯的下風。所以政府應該鼓勵一些高科技人才加入民營企業。另外,我國對于民營企業一直是鼓勵的態度,政府可以繼續完善各種制度,降低民間投資門檻,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使其有基礎有能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3)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加強。當下,我國的技術創新和高科技創新存在較明顯的不足,針對這個現象,可以由政府出面組織研討會,針對每個研究機構的特色進行單獨的核心環節的開發,使每個機構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將不同機構組合成研究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同樣,對于技術創新,也需要政府組織不同企業進行分項重點開發,同時加強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對于高科技產業,在知識經濟的競爭中,這是尤為重要的部分,所以國家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和開發,最終投入生產,否則,我國很難在知識經濟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作者:陳文才 單位:安溪縣科技局生產力促進中心
- 上一篇: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行業職業發展研究
- 下一篇:知識經濟與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