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國際收益風險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16 06:03:00
導語:貨幣國際收益風險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貨幣國際化的收益;貨幣國際化的風險和責任;結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取得鑄幣稅收入,為本國國際收支赤字融資、給本國居民帶來跨境經濟交易的便利、促進一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發展、具有影響別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權、提高政治自主權與國家聲望、有利于解決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發行國難以回避“特里芬難題”、增加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和可控性、貨幣的反替代增加本幣貶值和通脹風險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貨幣國際化是經濟國際化的產物,是經濟國際化的集中表現之一。貨幣國·際化在不同的條件和影響因素下,所產生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本文試圖從貨幣國際化的收益和風險的角度對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合理性、可行性做出分析。
關鍵詞:貨幣國際化;收益;風險
貨幣國際化的進程實質上是不同貨幣之間競爭和市場選擇的過程。不同貨幣國際化為一國經濟、政治等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美元成為國際化貨幣后,美國每年可以獲得上千億美元的鑄幣稅收入,美元也成為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結算中最主要的貨幣;歐元國際化后,各國外匯儲備中歐元的比重越來越大,歐盟對世界經濟與政治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而日本在推行日元國際化后,伴隨而來的卻是國內經濟的不穩定及出口貿易的劇烈波動。這些現象說明,貨幣國際化在不同的條件和影響因素下,給一國帶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研究貨幣國際化的收益和風險可以從國際貨幣對該國經濟、金融、貿易和政策制定等多重影響去評估貨幣國際化的合理性。
一、貨幣國際化的收益
(一)取得鑄幣稅收入,為本國國際收支赤字融資
所謂鑄幣稅,原指鑄幣成本與其在流通中的價值之差,現在通常指中央銀行通過發行無須支付利息的貨幣取得的收益,表現為貨幣面值扣除發行成本后的收益,由于發行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鑄幣稅基本上等于貨幣的發行額。在紙幣制度下,當不存在通貨膨脹時,鑄幣稅來自于隨經濟增長對貨幣需求的增加。當存在通貨膨脹時,鑄幣稅也被稱之為通貨膨脹稅,即中央銀行超過經濟發展需要增加基礎貨幣發行。按照一般的估算,這類可稱之為狹義鑄幣稅的收入通常僅占一國GDP的0.2%(Krugman1998)。
當一國貨幣越出國界被其它國家使用或作為官方儲備時,則產生國際鑄幣稅的概念。儲幣貨幣發行國獲得的國際鑄幣稅包括發行國憑借其國際貨幣發行國地位取得的全部受益,即海外發行收入及政府債券取得的廉價融資收入。因為,儲備通常是以發行國的債券形式持有,此類債券的利息低于儲備國的本國債券利息。
貨幣國際化最直接的利益是為發行區賺取國際鑄幣稅。貨幣流出本貨幣區,為該貨幣區賺取國際鑄幣稅,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免除了該貨幣區向其他貨幣區輸送鑄幣稅的義務。非貨幣發行國國際收支赤字需要通過緊縮性的經濟政策來調節本國收支,但這會對本國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等后果,而國際貨幣發行國可以通過增加本國貨幣發行來彌補赤字,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美國所有美鈔(約4700億美元)的2/3都是在境外流通的,大約3/4的新增發美鈔被外國人所持有。僅在1989~1996年間,流入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加拿大一半以上的銀行貸款已經按美元計算,并以年均1%的速度增長(Sulton1999)。美國國債的20%被其他國家官方及私人持有,而美國國債在較好安全性的同時,給付的利息較低。
(二)給本國居民帶來跨境經濟交易的便利,降低匯率風險,促進本國經濟貿易發展
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后,該國企業可以使用該國貨幣作為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借貸的計價結算貨幣,從而避免貨幣轉換帶來的匯率風險,有利于該國的經貿發展。
此外,貨幣國際化還有利于該貨幣區企業跨國經營。該貨幣區企業在獲取該貨幣區貨幣資金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而且該貨幣區企業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大量使用本幣也規避了匯率風險。
(三)促進一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發展
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后,必然面臨貨幣回流問題,發展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滿足持有其貨幣的非居民投資需要,是解決貨幣回流的一個主要渠道。因此,貨幣國際化將促進一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和金融產品的開發。
一個貨幣區的貨幣國際化還有利于該貨幣區的金融機構實行跨國經營。一方面該貨幣區金融機構在從該國或該地區獲取本幣資金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另一方面,由于該國金融機構在進行本幣資金清算、現鈔調度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該貨幣區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吸納本幣資金也具有競爭力。
此外,一國金融機構在本幣經營上具有比較優勢,可以較為便利的從本國取得貨幣資金,非居民持有的國際貨幣可以通過非當地銀行進行支付結算,但這些當地銀行最終都會通過國際貨幣發行國的金融機構進行清算。而且,一國貨幣擴展到其它國家也會帶動其金融機構境外設立分支機構。
(四)具有影響別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權
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后,其央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世界中央銀行,負債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際最終清償手段,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整個世界的貨幣政策定下基調,影響其它國家的就業、產出和經濟。通常,貨幣發行國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需要制定貨幣政策,對于儲備這種國際貨幣的國家而言,又需要保持此種貨幣幣值的穩定,當這兩個目標發生矛盾時,作為主權國家,必然是以前一個目標優先,而別國卻難以采取主動措施,只能根據貨幣發行國貨幣政策被動調節本國經濟政策,這就是一種非對稱沖擊。
(五)提高政治自主權與國家聲望,擴大一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話語權
對于大國而言,當發生國際突發事件時,如果需要依靠國際貨幣發行國提供流動性支持,這對該國而言是很被動的。而且,一國持有的國際貨幣一般是投資于國際貨幣發行國的金融市場或存放于該國的金融機構,如果國際發行國采取凍結持有國財產的方式,該國將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美國曾經就凍結過前蘇聯、伊朗和朝鮮等國的美元存款。
部分國家與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在流動性危機發生時,需要美國提供流動性支持。對于國際貨幣發行國而言,可以自主提供其它國家都愿意接受的國際流動性,從而避免出現依靠他國提供流動性的被動局面,這是大國要求使用本幣的根本原因,也是提高一國政治獨立性的一個重要手段。
此外,國際貨幣是一種軟實力,發行國際貨幣的國家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政治經濟和科技實力,在國際社會具有較高聲望,這是其它非國際發行國所無法比擬的。
大國之間的博弈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該國的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國際貨幣的發行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國際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政策將對他國產生更大地影響,因此,國際貨幣發行國的地位有助于提高該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六)有利于解決國際收支逆差問題,減輕對外幣資金的依賴,維護金融安全
當前,國際貨幣呈現寡頭壟斷局面,美元、歐元和日元處于國際貨幣的壟斷地位。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負債以美元計價,美國持有的國外資產以外國貨幣計價,這樣一旦美元貶值,美元負債沒有發生變化,而資產卻因外國貨幣升值而增加,這反而有利于改善國際收支。而且,本國貨幣即具有對外支付能力,在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時,無須通過國內緊縮政策犧牲國內經濟增長為代價來緩解收支問題,因而在國際收支上有更大的靈活度。
二、貨幣國際化的風險和責任
一國通過貨幣國家化雖然能獲得收益,但也需承擔一定的風險和責任,這主要體現為下幾方面:
(一)發行國難以回避“特里芬難題”
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之間始終存在矛盾。貨幣當局既不能忽視本國貨幣的國際職能而單純考慮國內目標,又無法同時兼顧國內外的不同目標。既可能因抑制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充分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從理論上講,“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樣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的銀本位、金本位、金匯兌本位、布雷頓森林體系都是解決該問題的不同制度安排,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機表明,這一問題不僅遠未解決,而且由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當然,危機未必是儲備貨幣發行當局的故意,但卻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理論上講,國際儲備貨幣的幣值首先應有一個穩定的基準和明確的發行規則以保證供給的有序;其次,其供給總量還可及時、靈活地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調節;第三,這種調節必須是超脫于任何一國的經濟狀況和利益。當前以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是歷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機再次警示我們,必須創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向著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方向完善,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二)增加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和可控性
由于本國貨幣被非居民持有并使用,增加了中央銀行調控貨幣存量的難度。另外,非居民所在國的經濟政策將影響其持有其它國際發行的國際貨幣的意愿,這并非國際貨幣發行國本身可以控制的,因此,國際貨幣發行國將面臨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問題。
(三)貨幣的反替代增加本幣貶值和通脹風險
由于非居民持有和使用本國貨幣,導致境外流通的本幣不斷增加,如果因某種因素導致非居民對本國貨幣信心降低,則非居民必然要將持有的該種貨幣兌換成其它貨幣,這將導致國際貨幣發行國的貨幣貶值風險,進而可能導致輸入型通脹風險。
三、結論
比較國際貨幣的成本和收益,可以看出國際貨幣的風險與成本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國際貨幣及其計價資產在全球的擴張,持有國際貨幣的國家并不愿意看到本國外匯儲備嚴重縮水的局面,國際貨幣發行國實際上是捆綁了其它儲備國共同承擔其維護國際貨幣幣值穩定的責任,因此,拋售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國際發行國貶值與通脹的風險較小。對于一個大國而言,只有國際貨幣的收益大于風險,它才有動力促進本國貨幣的國際化。
- 上一篇:短融指數信用利差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村宅基地發證工作暨業務培訓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