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網點轉型路徑
時間:2022-07-27 11:35:00
導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網點轉型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簡介】文章從兩方面闡述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網點轉型的路徑:一方面開展網點“硬轉型”,打造差異化服務平臺,具體為:創建精品網點以打造金融服務中心、試點社區銀行以構建便民金融服務平臺、打造特色網點以做精支農支小金融超市、導向客戶需求以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另一方面開展網點“軟轉型”,不斷提高網點經營質效,具體為:簡化業務流程以豐富各類產品供給、優化勞動組合以擴大營銷人員隊伍、開展精細化考核以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強化服務管理以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
【關鍵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網點轉型;金融服務能力
互聯網金融、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改變了銀行業發展狀態,傳統的“柜面型”業務正在快速向“離柜型”業務轉變,加之金融科技不斷向銀行傳統業務滲透,客戶由單一的金融需求向多樣化需求轉變。進一步提升營業網點對客戶的全方位金融服務能力,打造高效便捷的銀行業務平臺,努力實現營業網點從簡單的交易結算型向營銷服務型轉變,有效提升網點核心競爭力,使現有的網點優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著力開展網點“硬轉型”,打造差異化服務平臺
堅持服務“三農”、支小支微的市場定位,按照“穩定鄉鎮、調整縣域、優化城區”的發展思路,鄉鎮網點側重金融覆蓋率、縣城網點側重市場占比、城市網點側重經營效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通過現有網點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網點服務效率和綜合競爭力。根據網點營業面積、業務規模、經營效益、地理位置、服務客群等情況,將現有網點重新進行分類,統一劃分為綜合型、社區型、便民(三農)型、特色型網點。按照不同網點類型,采取不同轉型模式,因地制宜,深挖網點潛力,增加客戶粘性,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單點盈利能力。
(一)創建精品網點,打造金融服務中心
1.針對網點:綜合型網點。綜合型網點一般位于城區(縣域)核心地段,以服務高端客戶為主,能夠為客戶提供特色化、全功能、一體化服務,并能夠承接本行社轄內重點客戶和重點業務落地等工作的大型網點。2.轉型方式:按照中國銀行業協會千百家網點標準,以各行社的營業部為主進行打造,全面推進網點建設和服務升級,結合周邊資源環境及客戶需求,一點一策,以客戶喜聞樂見的休閑吧、體驗店等形式,將其建設為功能分區合理、服務設施先進、業務品種齊全、客戶體驗度高的標桿網點。3.實現目標:打造集客戶互動、權益回饋、財富管理等多項服務為一體的精品網點,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和管理水平。
(二)試點社區銀行,構建便民金融服務平臺
1.針對網點:社區型和便民(三農)型網點。社區型和便民(三農)型網點以服務中端客戶和一般客戶為主,能夠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實現功能分區和業務分流。2.轉型方式:一是營業面積較大的網點,劃出一定區域,準入實體經營商戶,分享場所、分攤成本、共享客戶,統籌管理、合理分潤。后院閑置的鄉鎮網點,可探索在保障經營場所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將空閑資產與農資公司、快遞公司等聯合經營;二是營業面積較小的網點,通過布放自助售賣機、自助存取柜等機具,添加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元素,提供便民服務,逐步增強客戶與網點的聯系,提高客戶對網點的依賴度。以上兩種模式,由省聯社統一與大型醫藥批發零售、供銷社、油品油料代購、家電百貨平臺、物流快遞代收等企事業單位洽談,形成具有優惠價格的商品供應體系,各行社根據實際情況從入圍的公司中選擇實施,開辟客戶金融需求外的衍生服務項目。3.實現目標:提升網點功能的多樣性和專業性,將網點打造為滿足客戶各類需求的綜合性服務中心,減少資源浪費,增加多樣化收入,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打造特色網點,做精支農支小金融超市
1.針對網點:業務能力弱,經濟效益差,運營成本高、服務及營銷水平較低,暫時無法撤并的重資產網點。2.轉型方式:一是采取“1+N”模式。對現有業務重疊距離較近的網點重新規劃,整合資源,形成一個中心網點加多個小網點的運行模式,中心網點保證齊全的業務品種和較好的服務質量,對周邊業務規模較小的網點進行適當改造,保留主要業務后精簡業務人員,擴充營銷隊伍,多網點形成合力,機動靈活,提高效率;二是新型便民服務點模式。對于撤鄉并鎮后暫時無法收縮的網點,不設尾箱,設置兩名柜員,辦理非現金業務,參照便民服務點模式運營,預借周轉金用于業務周轉,日結日清,存量信貸業務進行管理責任認定后移交;三是探索虛擬銀行建設。以智慧物業、新零售平臺為抓手,積極開展金融場景建設,在B端(服務商)將打造涵蓋餐飲購物、教育醫療、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生活支付場景,為C端(客戶)提供商戶推薦、買單優惠、移動支付等功能,實現支付產品與生活場景的深度融合,構建銀行、商戶和客戶的互動生態圈。3.實現目標:實現網點“瘦身”和輕資產運營,運營成本降低,更多的柜員轉變為客戶經理,服務水平及營銷質量顯著提高,網點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單點效益明顯增加。
(四)導向客戶需求,積極探索新型發展模式
1.針對網點:營業面積100平方米以下的非標準化網點,僅有現金柜臺,無法實現功能分區,但業務量又較大的小型網點。2.轉型方式:減少現金柜臺,配備智能設備,引導客戶自助辦理業務,逐步布放超級柜員機、便攜式智能柜員機、大堂經理服務營銷終端等智能機具,探索開展柜面無紙化等標準化系統,實現一人管理多臺設備,有效置換柜面人力資源,通過彈性工作制兼顧營銷拓展和柜面服務。3.實現目標:結合網點人員和智能設備,為客戶提供高科技含量的金融服務,將傳統操作型業務辦理模式轉變為融合式業務辦理模式,充分加強與客戶的交流,增加客戶體驗感,帶動網點人員結構調整和人均產能提升。
大力開展網點“軟轉型”,不斷提高網點經營質效
網點轉型是一項由外到內的深刻變革,在做好網點硬件轉型的同時,也要做好網點的軟件轉型,以服務客戶為中心,進一步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以推進業務全面發展為根本,不斷豐富各類金融產品供給;以調動一線員工的積極性為著力點,開展勞動組合和精細化考核;以加強管理為抓手,不斷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更好發揮營業網點在銷售金融產品、維護客戶關系、提高行業形象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簡化業務流程,豐富各類產品供給
一是在防范風險的前期下,大力推進業務辦理流程電子化和無紙化,借助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的有利時機,從頂層設計出發,全面改進現有業務辦理流程,提升業務辦理效率。特別是各種耗時耗力的代繳業務,如代繳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業務,惠民資金業務,要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進一步簡化流程,縮短辦理時間,緩解客戶排隊等候時間長等突出問題;二是加大超級柜員機等自助機具的布放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上銀行的推廣力度,提高電子機具的替代率,引導客戶自助辦理業務,解放柜員;三是柜員從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后,營銷業務得有抓手,但是目前業務產品單一是農信社的最大短板,所以省聯社和基層行社要上下聯動,加大新產品新業務的研發力度,補齊短板,豐富各類產品供給,為一線員工營銷業務提供有力抓手;四是盡快開發個人客戶管理系統,依據客戶職業、收入、資產、金融需求、投資偏好等維度細分客戶群體,實現客戶精細化管理,最大程度方便一線員工營銷客戶。
(二)優化勞動組合,擴大營銷人員隊伍
一是通過實施人力資源改革和對網點進行功能分區、業務分流、服務分層,把機關冗員和網點高柜人員減下來,充實到網點擔任大堂經理、營銷經理及低柜柜員;二是打破原有輪班制度,推進彈性工作制。通過認真分析業務量變化情況,探索不同時期、不同時段業務變化規律,采取臨時性增加或減少高、低柜人員數量,合理調整網點人力資源;三是在沒有配備專職大堂經理的網點,可視業務忙閑情況,確定由網點負責人、營銷經理或低柜柜員承擔大堂經理職責,努力實現“一人多能、一崗多責”;四是組建專(兼)職營銷隊伍,整合網點因業務轉型及信貸審批體制改革產生的冗余人員,變“坐商”為“行商”,大力開展存貸款產品、電子銀行產品、中間業務產品、信用卡產品等業務的外拓營銷,有效擴大網點的輻射區域。
(三)開展精細化考核,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
改革現有的績效管理模式,盡快上線新一代員工考核系統,打破“吃大鍋飯”“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狀,實現員工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一是實施計價工資。按照不同的業務類型設立合理的計價模式,實現員工每辦一筆業務都可以準確計價,按日通報業務辦理情況,按月排名,按季兌現計價工資,充分調動一線員工的積極性;二是不同崗位實施不同考核制度,根據主任(行長)、柜員、客戶經理、大堂經理、會計(運營主管)的崗位職責不同,設置不同量化指標,建立不同考核制度;三是同一崗位推行等級考核制度,如將所有柜員劃分為不同等級,設定不同績效考核指標,同時每年年底根據考核結果,對柜員等級進行調整,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充分考慮綜合型、社區型、便民(三農)型、特色型網點的不同情況,實施分類考核,同一類型網點內部劃分不同級別,對于級別較高的網點,總行(聯社)要人、財、物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通過單點考核機制,引導廣大員工樹立盈虧意識,最大限度調動一線員工的積極性。五是加強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員工獎金分配、薪酬調整、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努力營造爭先趕超的良好氛圍,打造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隊伍。
(四)強化服務管理,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
一是進一步加強柜面服務管理,引導廣大員工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大力開展文明窗口創建工作,以倡導文明、用心服務為重點,以規范化管理為抓手,塑造文明窗口,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二是成立服務考評小組,制定相關考核方案,采取以內部監測、外部機構評分、投訴處理應用等多維度的營業網點服務考核方法,定期召開服務通報會議,將結果運用到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中,促進網點服務質量持續提升;三是建立全方位、常態化的網點服務檢查工作機制。采取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客戶滿意度調查和“神秘人”檢查制度,對網點業務經營和服務質量實行動態管理和評估,實施網點星級管理,建設規范化服務樣板網點,發揮示范效應。
作者:石海龍 汪明明
- 上一篇:農村金融發展在農民收入的影響
- 下一篇:上半年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