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系

時間:2022-12-20 09:13:41

導語:試議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系

一、會計準則金融監管關系

1.相互的依存性。會計準則對于提升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提高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監管對于應對會計準則實施可能對金融穩定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1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基礎條件。會計準則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進而對金融監管的有效性產生影響。金融監管對會計信息披露有很大的依賴性。尤其對于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具有重要作用。證券監管的首要目標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首先就要提高會計準則和披露標準,使投資者獲得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正確判斷。為了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透明度,必須憑借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標準,對信息加以提供、審計和披露。推動證券市場規范化、國際化進程,需要建立高質量、國際化的會計準則。

1.2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重要標準,金融監管離不開會計準則。證券機構國際組織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致力于推進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2000年證券監管機構積極動員成員國和跨國公司采用評估的國際會計準則。中國的證監會也將會計準則作為重要的監管標準,并希望運用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來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透明度。

1.3金融監管推動會計準則的發展。在金融經濟發展繁榮期,各國金融監管者通過積極推動會計準則的發展及其國際化進程,來推動本國金融經濟的發展。例如國際財務報表準則在全球的實施,有力地提高了資本在全球的配置效率。

1.4金融監管可減少會計準則實施產生的負面影響。金融監管者除了積極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還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會計準則實施可能對金融穩定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2004年歐盟在實施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際,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了新聞公報,以調整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銀行監管資本的影響,隨后歐盟銀行監管者委員會、英國金融服務局、香港金管局、中國銀監會等世界主要銀行監管者紛紛采取類似的監管措施。

2.差異性。

2.1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目標不同。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責任的履行情況,已達到受托經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有效統一。金融監管的目標是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盡管金融監管也會考慮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實際上與會計準則的目標并不一致。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在信息披露內容和信息披露質量、謹慎性等方面也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的存在會導致會計準則相關金融監管問題的產生。

2.2資本的確認不同。巴塞爾資本協議規定,銀行的資本分為三級:一級資本即核心資本,包括股本與稅后利潤中提取的公開儲備。二級資本是附屬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和次級長期債務等。三級資本是指最初發行期限2年以上的次級債券。從會計角度來看,資本主要是為了盈利而投入的,是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凈權益。從銀行資本看,只要能夠吸收損失均可稱之為資本。

2.3公允價值運用不同。如果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目標一致,公允價值可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但是在經濟繁榮期和經濟衰退期,由于順周期效應,一旦公允價值未得到有效確認,就會給銀行和經濟埋下隱患。

3.統一性。

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有著相似的理論基礎,都是源于解決市場失靈所產生并發展起來的,都是提高市場效率的重要手段。會計準則不僅是金融監管的重要條件、重要基礎,還是金融監管的一種重要工具。由于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外部性和供給的不充分性,容易導致會計市場的失靈。如果很好地發揮會計準則對金融監管的積極作用,就會避免對金融穩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面對銀行業對公允價值的質疑還有對金融機構穩定產生的不利影響,美國參眾兩院對救援法案中授權美國證監會暫?!鞍词兄涤媰r”的會計準則進行表決,最后通過。提高了應對危機的效率。在經濟發展時期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重要基礎,在危機時刻,會計準則也是金融監管者恢復市場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此,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具有很高的統一性。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統一性決定了二者可以實現協調發展。

二、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協調

一直以來,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協調僅僅局限于某個具體的會計問題,還未形成完整的協調理論體系。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協調變得越來越重要,并且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必須解決的問題。會計準則對于金融監管重要性的提高,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會計議題產生金融監管問題的可能性變大。因此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已經不是某個會計準則的問題,應該更深入地從理論層面分析二者的關系。強化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相互協調,不僅有助于提高會計準則的科學性,還有利于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兩者存在的差異性所引發的監管問題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會計準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促進金融的穩定;另一方面,金融監管者應該完善監管政策,充分利用會計準則加強金融監管。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會計準則的技術性和社會性決定會計準則的性質。會計準則的技術性是指對于具體賬務處理的程序、方法進行的規范;會計準則的社會性指服務的目標或者經濟后果,因為不同的準則就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影響到不同主體的利益。會計準則的社會性決定著會計準則技術性的發展水平。最終,會計信息的服務目標決定了在處理某一具體的會計問題的技術和方法。

2.會計準則謹慎性需要金融監管的有效配合。會計準則根據謹慎性的原則,要求金融機構通過積極大量的準備,抵御經濟衰退時資產質量下降帶來的損失,來緩解金融機構的危機和壓力,起到防范金融風險的作用。

三、戰略對策

1.針對會計準則完善金融監管的標準。企業會計的準則賦予會計人員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更增加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為防止金融機構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監管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以明晰監管的標準,嚴格監管公允價值估值的行為。除了現今的監管辦法核查,還應出臺新的監管標準提取動態的減值準備。監管部門可以根據逆周期原理,規定浮動計提比例。

2.加強會計和監管部門的有效溝通。在新的會計準則的體系下,應加強監管部門之間、會計和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溝通和信息共享。例如2004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表示委員會及其成員國計劃與會計當局積極對話,盡量減少監管和會計標準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諸多修訂案和報告的,都是為會計和監管的相互協作和合作提供依據。

3.強化會計準則的制定。財務信息的提供取決于會計準則的制定。金融機構提供會計信息,為金融監管服務。因此,在會計準則制定修改時,應考慮到金融監管的需要,以便監管部門使用。金融監管部門也可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中,共同發揮會計準則的監管功能。

4.創新金融的監管方式。從目前的金融來看,在銀行監管中,以會計信息為基礎才能適應金融監管的需要。除了現場監管,還可以運用非現場監管。通過收集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以及財務數據,運用計算機軟件以及各種模型,研究分析金融機構的總體狀況,再結合監管指標發現存在的問題?,F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要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金融體系的完善,規避金融危機的發生。

5.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業來說是一場技術革命。新技術在金融體系中的運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也提高了業務的辦事效率。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處理的能力。對于銀行,要加大對銀行臨柜人員的培訓,例如了解掌握支票影像交換技術和操作流程;對于企事業機關財務人員,可開辦財會業務人員培訓班,詳細講解新型的結算方式和新技術的優越性。從而更好地保障廣大客戶的利益,處理好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

四、結語

會計準則作為財務報表編制的標準,不只局限于微觀層面,還是金融監管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會計準則的改革正朝著提高會計信息決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方向發展,同時審慎考慮監管的要求和金融穩定的目標,以完善實施會計準則體系。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相互協調,有助于提高會計準則的科學性,而且有利于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只有二者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金融的長期穩定,降低經濟危機發生的風險。

作者:劉笑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街道八東社區居委會